元旦讀書心得體會
元旦讀書心得體會篇1
中國傳統的元旦是指正月初一,“元旦”的概念,在不同時代、不同國家,具體所指也不盡相同。中國的“元旦”這一概念,歷來指的是正月一日。“正月”的計算方法,在漢武帝時期以前也是很不統一的。因此,歷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時期的夏歷以春季一月為正月,商時期的殷歷以冬季十二月為正月,周時期的周歷以冬季十一月為正月。秦始皇統一中國后,又以冬季十月為正月,即十月初一為元旦。從漢武帝起,規定春季一月為正月,把一月的第一天稱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元旦”一詞在我國文學作品中最早出現于《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 ”漢代崔瑗《三子釵銘》中叫“元正”、晉代庾闡《揚都賦》一賦中稱作“元辰”、北齊時的《元會大享歌皇夏辭》一辭中呼為“元春”、唐德宗-李適《元日退朝觀軍仗歸營》一詩中謂之“元朔”。
南北朝時,南朝文史學家蕭子云的《介雅》詩中有“四季新元旦,萬壽初春朝”的記載。宋代吳自牧《夢粱錄》中有關于:“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一歲節序,此為之首。”的記載。
元旦讀書心得體會篇2
經過兩個多月精心的籌備和策劃,令人矚目的20__年元旦晚會終于在學校領導,老師和同學們的聲聲贊譽中圓滿地落下了帷幕。演出當天,從一大早的準備到晚會結束,讓我們充分體會到舉辦一場晚會,大家所付出的艱辛與汗水。
在后臺,學生會的工作人員拿著對講機不斷交流著;道具組的同學在準備著下一個節目所使用的道具;將要上場的同學在進行最后的合練……同學們互相幫助,場面雖緊張但有條不紊。
道具組的任務是很艱巨的,必須提前將所有演出節目所需要的道具準備好,并需要與每個節目的負責人進行交流,然后進行筆記記錄,以確保晚會節目正常有序,萬無一失。晚會開始后,有幾個節目需要進行臨場調整,此時,道具組靈活的應變能力就突顯出來,使得整個晚會能夠順利進行。
通過這次活動,不僅增強了我們學生會組織大型活動的能力,溝通交流能力,增強彼此間的信任;也讓我們感受到了作為一個團結的集體中的一員身上所肩負的責任,感受到了家的溫暖。最終要的是我們已經學會了為廣大同學們服務的精神,現在我們已經跨入新的一年,前面將會有更多挑戰,我們相信新的一年我們會更加成熟,把學生會工作做的更好!
元旦讀書心得體會篇3
最早的元旦由來大約在公元前五萬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游牧改為農耕,定居在尼羅河兩岸,他們的農業收成與尼羅河是否發生洪水有很大關系。古埃及人從長期的觀察中發現,尼羅河泛濫的時間是有規律的,他們就把這個時間每次都記錄在竹竿上,從中得知兩次泛濫時間之間大約相隔365天;同時還發現,當尼羅河初漲的潮頭來到今天開羅城附近的`時候,也正好是太陽與天狼星同時從地平線上升起的時候。于是,古埃及人便把這一天定為一年的開始。這是"元旦"最早的由來。
中國的元旦,據傳說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
“元旦”一詞最早出現于《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的詩中。南北朝時,南朝文史學家蕭子云的《介雅》詩中也有“四季新元旦,萬壽初春朝”的記載。宋代吳自牧《夢粱錄》卷一“正月”條目:“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一歲節序,此為之首。”;漢代崔瑗《三子釵銘》中叫“元正”;晉代庾闡《揚都賦》中稱作“元辰”;北齊時的一篇《元會大享歌皇夏辭》中呼為“元春”;唐德宗李適《元日退朝觀軍仗歸營》詩中謂之“元朔”。
我國在發掘大汶口文化遺物中,發現一幅太陽從山顛升起,中間云煙繚繞的圖畫。經考證,這是我國最古老的“旦”字寫法。后來,在殷商的青銅器鑄銘上,又出現了被簡化的“旦”的象形字。“旦”字是以圓圓的太陽來表示的。“日”下面的“一”字表示地平線,意為太陽從地平線上冉冉升起。
中國元旦歷來指的是夏歷(農歷、陰歷)正月初一。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稱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在漢語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從哪日算起,在漢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統一的。因此,歷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歷以孟喜月(元月)為正月,商朝的殷歷以臘月(十二月)為正月,周朝的周歷以冬月(十一月)為正月。秦始皇統一中國后,又以陽春月(十月)為正月,即十月初一為元旦。從漢武帝起,才規定孟喜月(元月)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歷的正月初一)稱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這是夏歷,亦即農歷或陰歷,還不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元旦。
公元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的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開會,決定使用公歷,把農歷的正月初一叫做“春節”,把公歷的1月1日叫做“元旦”。不過當時并未正式公布和命名。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歷,所以便統計”,民國元年決定使用公歷(實際使用是1912年),并規定陽歷(公歷)1月1日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今天所說的“元旦”,是新中國成立前夕的公元1949年9月27日,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決定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時,也決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法,即是我們所說的陽歷。
在當代,元旦指公元紀年的歲首第一天。為了區別農歷和陽歷兩個新年,又鑒于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恰在農歷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農歷正月初一改稱為“春節”,陽歷1月1日定為新年的開始“元旦”,并列入了法定假日成為全國人民的歡樂節日。
元旦讀書心得體會篇4
今天是新年,是一個喜慶的日子。我們學校舉辦了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最令人難忘的還是下午的元旦晚會。
下午兩點,元旦晚會在大家的歡呼聲中拉開了序幕。演員們都把自己打扮得如花似玉,穿上了漂亮的演出服,等待著比賽。第一個表演的就讓我們陶醉。他們表演的是詩朗誦,幾乎全班同學都上陣了。聲音非常宏亮,抑揚頓挫,贏得了陣陣掌聲。接下來是舞蹈,鋼琴,還有唱歌。大家都很賣力,表演得也很好,會場里時時的發出陣陣的掌聲。
晚會最令我們班關注是我們班學生谷澤澤表演的拉丁舞。他們一上陣,就贏得了全班同學的歡呼聲。谷澤澤穿上了一身漂亮的演出服,金光閃閃,看起來,還真像個舞蹈演員,漂亮極了。他們先是排成一排,音樂響起的時候,第一隊舞伴手拉手,前進一步,來到舞臺中央,開始向大家展現迷人的舞姿。那動作和眼神都像經過正規訓練似的,那樣有力,那樣標準。接著是第二對,第三對,谷澤澤排在最后一排,最讓人不可思議的是她沒有舞伴,竟然自己在那認真的跳。大家都睜大了眼睛。而她仍然旁若無人的認真的跳著,那樣子,看起來,像跳健美操。我們使勁的幫她鼓掌,她也不停地沖我們笑笑。就這樣,在大家的歡呼聲中,她們走下了舞臺。
4點多的時候,令人流連忘返的晚會在動聽的音樂和大家的歡呼聲宣告結束,大家都依依不舍的離開了多功能廳。
元旦讀書心得體會篇5
這一次元旦節的晚會在我們全體的學生會成員的共同努力下很完美的結束了,活動的效果是非常的好的,在聽到其它的同學議論我們這一次的晚會的時候我就覺得非常的開心,這說明我們這一次的活動是很好的,也吸引到了很多的同學前來觀看。此次的活動也已經結束了,這一次成功的舉辦了活動可以說是為了我們之后再舉辦活動時積累了經驗的,我相信之后的活動我們一定能夠辦得更好。
在活動之前我們是經歷很長一段時間的準備期的,最后才辦好這短短幾個小時的活動,但是在看到活動的結果時就覺得自己這段時間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很值得的。在活動開始的前一個月的時間我們就已經做好了活動策劃,在這之前我們為了做出這個活動策劃每個人都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在完成了活動策劃之后我們將相關的文件發到各班,統計各班報上來的節目。在活動開始之前要進行多次彩排,彩排的時候我們都需要在現場,跟多方進行溝通。
這一個月的時間是非常的疲憊的,在做好學生會的工作的同時自己也要兼顧好學習,不能耽誤每一節課程,這一個月的時間我是瘦了很多的,自己也減少了很多的休息時間。但好在這一次活動的效果是非常的好的,自己覺得非常的欣慰,同時也覺得很自豪,這次成功的活動當中也有自己的努力,自己也是做了很多的工作的,算是為這一次活動成功的舉辦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活動主要就是各班表演節目,在這其中選出一等獎、二等獎和三等獎,同時在活動中也穿插了關于元旦節的知識競賽,讓大家能夠更多的去了解元旦節這個節日的相關知識,在活動的過程中去弘揚和宣傳我們的節日。在大學生的群體中,西方的節日是比較的盛行的,所以在我看來弘揚我們國家的節日是非常的重要的一件事情。
這一次的活動是非常的成功的,我相信在活動結束之后同學們對這個節日都有了了解,也知道了更多跟元旦節相關的一些知識了。這一次活動的成功舉辦也為我們這一屆學生會的成員積累了舉辦活動的經驗,我相信之后的活動我們只會辦得更好。我們也會多去收集同學們和老師對我們舉辦的活動的反饋,根據他們的意見來調整之后的活動計劃,辦出更多的受到同學和老師喜歡的活動。
元旦讀書心得體會篇6
時光就像一條永不停息的小河,匆匆地、悄悄地從人們身邊流過。不知不覺中,一個值得回憶的20__年匆匆地走了,迎來了一個新的歲月,開始了人們的又一段旅程。
一年一度的聯歡會終于又來了,同學們都早早得來到了學校。一進教室,就可以看到“歡慶元旦”四個大字坐落在黑板的正中央。教室里的桌子擺成了u字形,桌子上放滿了好吃的好喝的,還放了幾多含苞待放的玫瑰花,使我們的教室更美麗更加有氣氛了。同時,兩個班長走上講臺,聯歡會伴著同學們的笑聲拉開了序幕。
首先是阿馨和琳琳上場,她們共同合唱了一首歌《七秒的記憶》,不愧是高手,全班都被她們的歌聲吸引住了,當她們唱完時,我們都情不自禁的為她們鼓掌,為她們喝彩。不過,可惜第一局沒有輪到我上場,我焦急的等待著……
掌聲中我聽到主持人叫我的名字,演唱《私奔到月球》。開始我十分緊張,心跳越來越快,但唱著唱著我開始進入狀態,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了自己的努力,班里像開了四季的花兒,我的歌聲打動了同學們,他們也認可了我的歌聲,更給了我熱烈的掌聲。
第三個是歐小迪和小歐的相聲《我是110》,逗得大家捧腹大笑,牙都笑掉了!
掌聲剛停,小玲的二胡聲把我們帶進了遼闊的內蒙古大草原。我們仿佛有了騎馬的感覺到。那種騎馬在大草原上奔跑,受到風的吹拂的感覺真是太棒了。歌聲太動聽了!簡直讓人如癡如醉、深深入迷。若我是評委,我一定會給她打滿分——10分。最后一個是姿芮的吉他表演《綠袖子》,歌聲使人心曠神怡!
表演完后,班長宣布:“成語接龍,游戲開始。”大家分成男女兩組進行比賽。先是男生組,由小迪開頭:“大義滅親。”隨后,同學們接二連三地接了起來,似乎一肚子的成語生說也說不完。男生組接完后,輪女組了,女生不像男生那樣,男生不知道還有人幫忙想,而女生則是呆若木雞地站在那里。所以最后當然是男生組勝出了,不過女生組的紀律比男生組好多了。
最后,我們讓大家齊唱《新年好》這首歌,在歌聲中結束了這次有趣的元旦聯歡會!
元旦讀書心得體會篇7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難忘的20_猶在心間。一年的結束,也是新一年的開始,嶄新的20_年已經來到眼前。中文系秉著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厚德載物的道德觀念﹑以學生為本的行為準則,著力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提倡互相理解、幫助與支持,積極開展多樣化的、豐富的課余文化生活以使學生的進步與中文系的發展緊密相聯,增強了中文系的凝聚力。
文藝匯演最能反應同學們的精神面貌。文藝匯演是中文系團隊文化活動的形式。可以說,沒有團隊活動,就不會有團隊。百感盈腔,幸福可灑。一張張燦爛的笑容,是同學們從心底里流露出的對學習和生活的寫意。
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文藝匯演順利結束,大家歡聚一堂,無論在跳舞、表演上都讓所有人耳目一新,看到了另一面的同學,的確和學習生活中有很大的不同,完全展現了另一個自我。
1)團隊合作
短短的時間,而且還都是在不影響正常學習進度的基礎上,準備這樣的一個匯演的確有些讓人心里沒底,所以開始之前的.要求,也只是期望大家能夠順利把節目表演完成。但是結果卻是出乎所有人的預料,能夠有這樣的效果的確不易。這與大家配合的和諧與密切的合作是分不開的。凝聚力很強的團隊,沒有什么困難是不可戰勝的。
2)新的認識
平時內向不太愛說話的同學,給身邊人的第一印象是可能不
會積極的參與到節目中來,但是結果呢?又是一個驚喜!當音樂響起,身體轉身的那一刻,完全變成了另外的一個人,在美妙的旋律中盡情的展示著自己另一方面的才華,讓在場的所有人都目瞪口呆。
3)來于自信
有的同學,由于沒有太多的時間去排練,舞姿不那么自然,表演也是一樣,但是表演的效果還是令人驚嘆的!來自于天賦?我想不是,更多來自于自信心。對每一個人都有每個人的位置,“天生我才必有用”關鍵是自己能夠努力的發現自己的“才”并找到合適的平臺去展現自己的“才”那么每個人都會在自己的人生路上取得成就!
元旦文藝匯演活動,豐富了同學們的精神文化生活、陶冶了同學們的情操,使大家限度地打破彼此的生活界面和角色,回歸作為人原有的性格本真。讓彼此之間可以發現許多新的閃光點,產生許多增進關系的新觸點。原本在學習中作為同學關系的諸多直線棱角,就會在這樣的活動中逐漸被磨平打滑,進而拉近情感的距離,提高協作能力。
這次文藝匯演的成功舉辦,凝聚了我們中文系學生會和中文系團委的力量,發揮了中文系同學們的積極性,拉近了同學和老師的距離,成為中文系史冊上光輝的一頁。
元旦讀書心得體會篇8
時光匆匆,一年一度的元旦又到來了,為了迎接新的一年,我們班舉辦了一場聯歡會。
中午,李晗雪等同學把我們班打扮地漂漂亮亮的,在黑板上寫下了:慶元旦聯歡會,著幾個大字,還畫上了一些氣球、花……等多種裝飾還在教師的門上、窗上粘上了氣球。在電風扇上掛起了五顏六色的彩帶。如果你猛地走進教室,你一定有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
下午,同學們來了,并坐倒了自己的位置上,觀看表演。過了一會,聯歡會開始了。先是主持人發言,發言完畢后,聯歡會正式開始了。有彈吉他的,有拉大提琴和拉小提琴的,有說相聲的,以打快板的,有唱歌的,真是應有盡有。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彈琵琶著項節目。下面,由彭月欣為大家演奏琵琶。彭月欣邁著步子走到了教室中間,并坐了下來靜靜的彈,當她彈到令一首曲子時,哪聲音好像百鳥爭鳴,哪曲子真是清脆動聽。她彈的時候仿佛融入到了里面。她的曲子彈的既流暢又優美,我的身心都陶醉其中了。不一會,彭月欣的演奏完畢了。啊!聽這一首歌,我的腦海中的煩事、愁事,都拋到九霄云外了,聽著一首曲子,我仿佛獲得了無數精神上的糧食,真是百聽不厭。我們班梅表演完一個節目,臺下的小觀眾,都回響起一陣熱烈的掌聲。最后,我們為了慶祝新年的來到,還唱了一首歌——《同一首歌》。
鮮花曾告訴我你怎樣走過,大地知道你心中的每一個角落,甜蜜的夢啊,誰都不會錯過,終于迎來這今天這歡聚的時刻……隨著這一首優美的歌曲,我們終于迎來了這個歡聚的時刻——元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