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蜂什么時候分蜂_意蜂多王群的飼養管理技術
蜜蜂也有很多種類,不同品種之間也有很多不同。今天我們來學習一下意蜂什么時候分蜂和意蜂多王群的飼養管理技術。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意蜂什么時候分蜂
一、意蜂什么時候分蜂?
意蜂的分蜂性比中蜂要弱得多,一般一年只發生一次分蜂且多發生在春季,實際上影響意蜂分蜂的因素主要有三個,其一是蜂群的群勢必須滿足分蜂的最低要求,其二是外界外界有豐富的蜜粉源供蜂群采集,其三是此時外界的氣候要適宜分蜂,三個條件缺少任何一個蜂群都不會發生分蜂。
二、意蜂是怎么分蜂的?
意蜂有分蜂意念時先修建雄蜂房來培育雄蜂,然后才修建王臺來培育新蜂王,等新蜂王即將出臺且外界氣候適宜時便會發生分蜂,分蜂時老蜂王和部分工蜂出巢另覓新址筑巢,但出巢的分蜂群并不會直接飛走,而是在附近有一定高度的附著物上結團,此時養蜂人要及時將分蜂群收捕回來。
三、意蜂怎樣自然分蜂?
分蜂群會先在附近的樹叉或屋檐等處結團,此時養蜂人要及時將分蜂群收捕回來,否則時間過長分蜂群便可能飛走,收蜂時先在收蜂箱或其他收蜂工具中放些巢脾,然后將收蜂工具放在分蜂團的上方,接著用少許煙將分蜂團驅趕到收蜂工具中,最后將收捕的分蜂群過箱到正常蜂箱中即可。
四、意蜂怎樣人工分蜂?
人工分蜂是處理意蜂分蜂最有效的辦法,具體操作是王臺封蓋6~7天后在原蜂箱附近放一個新蜂箱,然后從原群中提一脾封蓋子脾和蜜脾到新蜂箱中,接著往新蜂箱中抖些幼蜂(未認巢和試飛的工蜂),最后從原群中選一個質量最好的王臺介入到新蜂箱中即可組成新蜂群(其他王臺全部毀掉)。
總結:意蜂多在蜜源豐富且氣候適宜的春季分蜂,分蜂的處理方法有自然分蜂和人工分蜂兩種,自然分蜂是等蜂群分蜂后將分蜂群收捕回來,而人工分蜂則是利用王臺人工將蜂群拆分成兩個蜂群。
意蜂多王群的飼養管理技術
多王群指的是人工組織的擁有3只或3只以上產卵王的蜂群。
近年來,我們對意蜂多王群飼養技術進行了系統的研究,主要目的在于打破常規,人為地創造特殊的蜂群結構,以全新的思路對蜜蜂生物學和行為學開展深入的研究。多王群應該是研究蜂群結構、個體分工、信息傳遞、個體間相互作用和關系的良好模型。同時,我們也一直在探索其在生產中的應用價值。根據多年的實踐證明,多王群在加快蜂群繁殖速度,方便移蟲,維持強群,提高蜂蜜、王漿、蜂蛹蟲產量和質量,提高蜂群抗病力等方面具有較高應用價值。
意蜂多王群的飼養管理與單王群、雙王群的飼養管理有相同點,也有不同點,只要掌握基本要點,靈活地根據季節、氣候、蜜粉源與蜂群內部情況等的變化,及時采取科學有效的管理措施,充分挖掘和發揮多王群的優勢,就能獲得優質、高產。
一、多王群組建初期的管理
意蜂多王群組建初期,蜂群群勢還比較弱小,蜂王因“生物誘導”處理和多只蜂王之間相互“磨合”,受到刺激,處于應急狀態,腹部會收縮變小,產卵下降甚至停產。蜂王恢復至正常產卵約需1周時間。在蜂王恢復產卵階段,多王群飼養管理的主要工作是干方百計地扶持多王群及時達到蜂脾相稱的群勢,為多王同時產卵創造條件。
在這一階段的管理中,可采用從大群中抽出中間少量出房、外圍大量臨出房的子脾加給多王群,以滿足多只蜂王同時產卵的需要。群勢的大小以5~6框足蜂為宜。這種補充幼蜂的措施有雙重好處:一方面新蜂剛出房的巢脾,能刺激蜂王恢復正常產卵;另一方面,多王產下的卵有足夠的工蜂哺育。
二、多王群組建后的管理
多王群蜂群結構特殊,對蜂箱內外環境敏感,日常管理上要求勤查勤看;需保證花粉飼料充足,蜜糖飼料適量,恰到好處;及時清理王臺,防止分蜂;注意保溫,防止盜蜂等。
另外,多王群的日常管理還應該特別注意蜜蜂的偏集現象。多王群在蜂場內的擺放位置應盡量靠后。蜂場應根據小區域氣候的特點,因地制宜設置防風屏障和便于蜜蜂辨認的標記物以防蜜蜂偏集。如果多王群內偏入一定數量的蜜蜂,會打亂已建立的蜂王與蜂王、蜂王與工蜂的相互關系,引起圍王、工蜂斗殺,造成組織多王群工作前功盡棄。所以,多王群寧可偏出,絕不能偏人蜜蜂。
多王群具有產卵快、產卵量大、產卵集中等優勢,宜作為生產群的副群飼養。在多王群蜂王正常產卵后,應充分發揮多王群的優勢,為蜂群繁殖、維持強群和獲得高產服務。多王群主副群飼養管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兩種:
1、多王群為單王群提供卵脾(補群)
從多王群中抽取卵脾,補給需卵脾的蜂群,同時給多王群加進1張空脾供多王產卵。由于多王群箱內只有五六張脾,可供產卵的巢房相當緊張,一般加入空脾后,幾個蜂王會自然集中到一張脾上產卵。使用這種方法可以利用多王群產卵快的優勢,加快蜂場春繁的速度,同時也可用于平時生產中維持強群。
2、多王群為生產蜂王漿提供1日齡幼蟲
具體做法是:把分別為1日齡、2日齡、3日齡的3框卵脾和1日齡幼蟲脾作為孵化區,用隔王柵分隔在靠蜂箱壁一側;而另一側用1張空脾作為產卵區。每天從孵化區抽出1張1日齡幼蟲用于生產王漿,同時將產卵區內的1日齡卵脾放入孵化區孵化,在產卵區放人1張空脾供蜂王繼續產卵。移蟲后的卵脾放到產卵區(脾)邊上補產12小時卵,再放人大群孵化。根據多王群群勢的需要,適時地從大群中抽出即將出房的封蓋子脾補充給多王群,以保持一定的群勢。此方法所提供的幼蟲日齡十分一致,能明顯提高移蟲的效率。
三、多王群的越冬管理技術
與單王群一樣,多王群安全越冬也需要具備以下4方面的基本條件:①以適齡越冬蜂為主體組成的強群;②越冬飼料充足,質量優良;②蜂群健康無病;④越冬環境適宜。意蜂多王群越冬應特別注意以下事項:
1、越冬開始前,多王群管理工作應由利用多王產卵并抽取蟲卵為蜂場生產服務為主,轉到多王群自身繁殖為主。如果多王群群勢弱,蜂脾不相稱時,要從大群中抽取老熟的封蓋子脾補之,達到蜂脾相稱,有新的越冬蜂過冬。
2、多王群越冬飼料必須充足,進越冬場地后要檢查一次,若飼料不足,視情況補充1~2張封蓋蜜脾,以免因飼料短缺而餓死;在檢查的同時注意適當擴大蜂路,迫使蜜蜂結團,蜂王停產,減少工蜂活動和飼料消耗。
3、多王群越冬不可關王,應保持蜂王自然養成的越冬習慣,否則會產生失王等嚴重后果。
由于多王群能集中幾只蜂王在同一巢脾上產卵,蜂場可從多王群中獲得整齊一致的子脾,既可常年為生產群提供子脾補群,維持生產群采蜜、產漿、采粉能力,是提高王蜂指數,維持強群的有效手段;也可為生產王漿提供日齡一致的幼蟲脾。此外,多王群在生產雄蜂蛹方面也很有潛力。但是,養蜂生產本身是一門靈活多變的學問,多王群的飼養管理技術需要結合蜂場實際情況,靈活應用。 想關信息多王群的組建技術方法與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