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就業勵志的演講稿
大學生是青春的代名詞,對于就業問題,應該勇敢去面對,那些關于大學生就業勵志的演講你有去聽嗎?以下是小編幫你們整理的大學生就業勵志的演講稿,一起來學習啦。
大學生就業勵志的演講稿篇一
當前形勢下,大學生如何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
首先,必須指出的一點就是不管在什么形勢下,都有人找不到工作,也有人很容易就業。說就業難,其實也不難。從不難的方面來講呢,就是要找到一份能養活自己的工作,在我們當前這個社會這個國家還是有很多這樣的工作的;從難的方面來說呢,就是想要找到一份理想的,符合自己標準的工作就比較難了。
下面我就說說大學生如何樹立正確的就業觀,說實在話,我沒資格談這個,因為我自己都沒有出來工作。我只能結合自己平時打寒暑假工和自己所看到的現象提出一些自己的一些看法吧。
1、改變“眼高手低”的想法,正確定位自己。
(1)大學生在求職擇業的過程中應當面對現實,根據市場實際情況更新觀念,轉換思路,不應過分關注工資水平及地理位置。賺錢是一種結果,它永遠不會成為我們的目的。
(2)很多大學生畢業生找不到工作,或者說找到的工作比較低級,覺得社會騙了他,書本騙了他,也許中國的人際關系很是復雜,就業條件也存在不公平,但是我們如果整天抱怨也沒用,既然別人能成功,我們也相信自己能成功,人生最美麗的舞蹈,就是帶著鐐銬以后跳出來的舞蹈。
(3)要敢于從低層做起,從小事做起。對于大學生來說,更重要的不是眼前的就業機會,而是未來的發展空間,要知道,做這些事情的時候,不要沮喪,要甘于做影帝影后,今天干什么,并不意味著一輩子都干這個,今天也許我們做的都是一些瑣碎的事情,但其實我們真正做的,是一個態度的問題。
2、不片面追求專業對口,一專多能。
現在很多的崗位并不一味強調專業的對口,大學生除了學習專業知識之外,更重要的是培養自己的思維方式,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還要一專多能,出門在外,多帶幾把刀子,這把沒用了可以用那把。
3、既重視理論知識,也重視實踐經驗。
當你去面試的時候,面試官問你,你有沒有這方面的工作經驗,你說沒有,那有可能就不好意思,只能拜拜了。所以,不管是在校期間或寒暑假的時候,不要顧著玩,可以去找實習的工作,即使學不到什么東西,只要學到了吃苦的精神,做到這樣,也就比別人前進一步了。
4、樹立正確的觀念,自力更生。
(1)我自己本人是很鼓勵我們大學生到城鄉基層、到比較艱苦的地區去,尤其是農村基層就業,因為那里需要我們,也能展現自己的價值。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不要顧什么面子,不管什么工作,我們都得先下手為強,先要個飯碗再說,“有錢沒錢,都得回家過年的嘛”,先就業再擇業,最后再將其看做自己的事業,而不至于失業。
(2)不要管別人說什么,別人怎么說,那是沒辦法的事,腦是他的,嘴也是他的,我們控制不了,我們自己要明白,我們要去哪里,我能對這個社會創造什么樣的價值。我們要把眼光放長遠,別人在做今天,你要看明天,別人做明天,你要看后天。
(3)生命中有有一個很重要的能力,就是忍辱負重的能力,不管我們是什么年齡,我們都會遇到一時氣不過的事情,這個世界,讓我們氣不過的東西太多了,只有當你氣得過的時候,這個世界才會在你面前展開最光輝的一面,只有忍辱負重,我們才能發展,只有忍辱負重,我們才能為自己爭取時間、爭取空間、爭取未來,而這其中最重要的前提就是你有理想,有目標。有了目標之后,把自己想要實現這個目標的堅定信念內化,變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來對待。
(4)當你畢業的時候,不要再去依靠我們的父母,他們也有累的時候。即使你們家很富有,或者很有權力,但是要明白一點,大樹底下長不出大樹的。
5、就業難不等于創業難。
就業難,我們就選擇創業,但是要明白一點的是,創業是一個更嚴肅的話題。一畢業 就創業,這個風險也很大。跟老板怎么打交道都不會,往后你怎么去管理你的員工呢?先把基礎工作做好,再去創業。但是,有時候,也不能看到一個事情不錯就去做了,這樣十有八九是失敗的,不要把創業當作就業的替代品,更不能是我們自己浪漫的沖動。
6、調整心態,正視成敗。
(1)從成功方面講,我覺得大學生在步出學校,面對社會挑戰的時候,如果自己都不給自己一個肯定的話,那別人怎么肯定你?在面對第一次就業的時候,不要去想成敗與否,只要拼命去做了,努力去做了,只顧耕耘,不要去想收獲。凡是一下子想要把一件事情干成的人,即使成功了,也沒有基礎。
(2)從失敗方面來說呢,我覺得失敗在這里是個褒義詞,當我們生命里有一些限制的時候,其實正是考驗我們的智慧和才能、耐力和堅持力的時候。遇到巨大的困難、競爭不要怕,因為大象是很難踩死螞蟻的,只要躲得好,加上自己的策略,你就一定能活過去。只流淚是沒用的,沒有人會可憐我們,我們能做的就是不斷往前走。要把痛苦當作快樂去欣賞去體會。
(3)把兩者合起來看:成功與失敗在一定意義上是等同的,談過戀愛的同學就知道,就業如同我們談戀愛。有時候我們被人家拒絕了,但是我們追的那個女孩本身就不屬于我們的,在追她之前,我是一個人,被拒絕后,我們同樣是一個人,我們什么都沒丟,我們還是我們。
其實人生就好象登山一樣,你上去了,但總有一天,也必須下來。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的,也不可能永遠都成功。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四五年,就足夠了。偉大是熬出來的,成功是被打出來的,就是因為這樣,才使我們抗擊打的能力越來越強。
最后,還有一點想說的是:做任何事情,都不要把自己當人看,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完了留下的話就讓別人去說吧,早晚有一天,當你把事情做成功以后,他們會把你說的壞話都變成好話。但,一定要和你的朋友團結在一起,才能真正把事情做成功。
大學生就業勵志的演講稿篇二
尊敬的領導、親愛的同學們:
你們好!首先感謝黃與時老師給予我,展示自我的舞臺和施展才華的機會!真摯的友誼來自簡單的自我介紹,我叫陳俊竹,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們會成為朋友;在事業中,我們會成為良好的合作伙伴。
各位,在演講之前,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想找到理想工作的同學請舉手!好,請放下……想找到理想工作,而且又能夠掙大錢的同學請把你的手舉高點!好,謝謝!請放下……那么,想找到理想工作,又能夠掙大錢,并且還會有一定發展空間的同學,請把你們的雙手高高舉起來!舉高點!好,謝謝大家!請把你們的手放下。各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每個人都不想白活一生,都希望自己能夠做點事情,做點有意義的事情。那么為什么有的人能夠成功,有的人不能呢?為什么有的人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有的人到死也沒有實現自己的夢想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絕大多數人不知道成功的秘訣就是執行力。因此,我今天的演講主題是:大學生如何擁有正確的就業觀。
許三多有這樣的一段語錄:你現在混日子,小心日子把你混了。人不能過得太舒服,太舒服就會出問題。連長也同樣說過:日子就是問題疊著問題,要挺胸抬頭去面對。信念這玩意不是說出來的,是做出來的。光榮在于平淡,艱巨在于漫長。人不是做出來的,是活出來的。那么,什么是希望?今天比昨天好,這就是希望。作為一個大學生來說,“混”可能是我們聽過、講過最多的字眼吧。可是對我們這些快畢業的大學生來說呢?務虛不務實、眼高手低、缺乏實際經驗……這些看法成為應屆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高等教育向研究型教育轉型,素質教育成為一個主要內容;企業追求利益最大化,職業技能成為招聘的主要標準。因此,從學校大門到企業大門,還有一段就業的距離。這段距離靠什么來浮萍?靠的就是各位的執行力!俗話說:井沒壓力不出油,人沒壓力輕飄飄。我們每一個人,在越來越激烈的競爭中,如若感覺不到壓力的存在,危機的存在,只認為“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整日混時間,那么這種人終將一事無成,必將為競爭所淘汰。要提高自身的素質,必需自我加壓,超越自我,迎接挑戰,要問路在何方,路就在腳下。
各位,每逢周末或者節假日的時候,我們都會在大街小巷見到一群群“小蜜蜂”,這種工作就是一種日薪加提成的薪水,你們要相信做好這份工作,日薪最高可達三四百元!果真如此的!我有位學妹,她剛上大學的第一份兼職工作就是做“小蜜蜂”。當時,由于她沒有兼職工作經驗,她又不甘于每天只拿30元的日薪,于是,找到我,來取經。我告訴她一個字“做”!沒聽明白,她又問我一遍,這時,我加大聲亮告訴她“放大膽子去做!就是拉!不用怕!”,一共做了三天,第一天她攢了八十塊錢,回來后告訴我,我一邊點頭,一邊說到“繼續做”;第二天她掙取了二百六十元,是他們做兼職工作人員里排第二名,她興奮來到我們寢室告訴我,我一邊替她開心,一邊又再次說到“好,繼續做”!就這樣,她擁有很強的執行力,一直做,一直做,第三天,她掙到了三百八十塊錢!我們知道,做“小蜜蜂”是非常非常辛苦的一份兼職工作,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不僅僅是下肢及喉嚨的一種煎熬!更多的是心靈上的傷疤,它可以不露聲色地毀掉我們。
各位,在你做工作的時候,經驗是你考慮的唯一因素嗎?價錢是你考慮的唯一因素嗎?待遇是你考慮的唯一因素嗎?將你考慮的因素統統拋在腦后吧,考慮考慮執行力!我們在生活、工作中一定要學會馬上行動,懂得實踐比言語更重要!馬克思曾說過:一打子綱領比一次實踐更重要!
華夏大地教育網總經理高松濤認為,盡管高學歷和多年工作經驗都能帶來很好的職業生涯,但對于每一個個體的學生來說,這樣的要求還是有些苛刻。所以,學生通過一些活動和比賽來找工作也是“迫不得已”。企業這樣做也很精明,他們知道這樣才能找到最合適的人才。在理想狀態下,任何人都會回答說,能力要大于學歷。這恰恰給畢業生就業增加了難度。各位,試想一下,具有高學歷,卻沒有工作能力的人,企業會用嗎?……具有超強工作能力,卻沒有執行力的人,企業會用嗎?……而后,又出現一種新的說法。新東方IT教育機構總經理吳雷曾經說,把這個問題放到現實當中,一些企業就對所招聘的崗位要求工作經驗等條件,這實際上是企業從盈利目標異化出來的一種重經驗、輕學歷的“經驗歧視”現象。另外,重經驗、輕學歷的“經驗歧視”現象當然不能完全歸咎于企業,求職者自身也存在著學“不”致用、工作適應能力差、綜合素質不高等問題。
“經驗歧視”是大學生就業難的唯一因素嗎?顯然,答案是否定的!有很多同學認為中國社會大學生就業發展趨勢是“學歷歧視”,認為只要有高學歷就一定擁有一份好的工作,月薪上萬的工作,待遇優厚的工作,天天躺在床上就數錢的工作。那么,試想想擁有這樣工作的人是怎樣的人?是不是天天吃喝玩樂的人?是不是天天憨懶貪睡的人?是不是天天怨天怨地的人?這類人成功的秘訣只有一個——執行力!
各位,比爾蓋茨可稱得上成功人士吧,李嘉誠可稱得上成功人士吧,成龍也可稱得上成功人士吧。但是,比爾蓋茨大學沒畢業,李嘉誠初中沒畢業,成龍小學沒畢業。他們的成功,難道說跟學歷有關系嗎?他們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們懂得去做才會有結果!每個成功人士的背后會存在種種失敗的經歷,在失敗后,他們并沒有放棄,關鍵是用什么樣的態度去面對困難。他們選擇了繼續去做!
現代大學畢業生在進入職場后,各種各樣以前從未遇到過的挫折會接踵而至。迷茫、困惑、懷疑,甚至一度要放棄。這個時候,你想到過什么?辭職?跳槽?也許,你需要學會堅持。不少職場新人在剛剛遭受一點挫折之后,可能馬上就會把打通職業發展道路的希望寄托在跳槽上,而這種做法的成功率到底有多高?對于很多已陷進了這種職業狀況的職業人來說,他們又應如何調整自己的職業心態,客觀地分析自己的職業發展難題?一般而言,2年的工作時間在個人職業發展道路上,是知識和經驗積累的標準線。因為職業人從無知到有知,往往需要經過兩年左右的時間進行學習,讓個人的判斷能力、思維模式和工作方法不斷提升;而這時職業人對于自己的職業發展潛力也有了一個比較清晰的認識,是繼續堅持,還是選擇跳槽,相信都有了比較明確的答案。你只有去做了,才會越來越接近成功的軌跡!
朋友們!相信自己,你一定能行!成功就在眼前,執行了,方可見到曙光!
大學生就業勵志的演講稿篇三
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和為自己職業發展著想,我們有必要按照職業生涯規劃理論加強對自身的認識與了解,找出自己感興趣的領域,確定自己能干的工作也即優勢所在,明確切入社會的起點,其中最重要的是明確自我人生目標,即給自我定位。自我定位,規劃人生,就是明確自己“我能干什么?”、“社會可以提供給我什么機會?”、“我選擇干什么?”等問題,使理想可操作化,為介入社會提供明確方向。
一、意識就業中自我定位問題
第一,自我認知不清,定位不準。
很多大學生找工作的時候,常常缺乏定位,見到只要有公司招聘,不管自己適合不適合,都往里投簡歷,事實上,很多簡歷根本就是浪費,那些公司可能從來不看這些簡歷,原因在于大學生的自我定位和職業意向與用人單位并不一定吻合。大學生一定要有對自己的一個自我認識、自我分析和自我定位,比如你的志向是什么?你是更擅長跟人打交道還是跟事務打交道?你是否掌握某種專業的技術?你能做什么?你看好什么行業和領域?然后再分析哪些行業和領域存在一定的機會?以及你如何才能進入這個行業?事實上,到單位應聘的時候,三個因素影響,第一個是你想做什么,第二個是你能作什么?第三個是企業通過了解,認為你能做什么?是看自己和別人怎么看你的一種眼光的聚合,當這兩種看法比較一致,那么大家的結果就比較理想。很多大學生并沒有自己的定位,這就好像一個產品一樣,你認為你可以賣給所有的企業,最后你可能很難賣出去。
第二,很多大學生不重視第一份工作,初期選擇處于混沌狀態。
有人說,畢業后找的第一份工作就是養活自己,不是職業,更不是事業,其實,這是一個誤區。第一份工作對于一個人的職業來說非常重要,除非這個人具備做高級白領和職業經理人的天才或者運氣和機遇非常好,否則一個人一旦工作之后,未來將在多大的圈子里面流動,基本上從第一份工作開始劃圈。大學生剛剛踏入社會,第一份工作為你帶來的是一種職業習慣的養成。因此,大學生選擇工作的時候,不能抱著暫時養活自己的心態,也不能說今天干的不是自己的事業,也不是職業,所以先就業才是根本,冷靜,謹慎認真的選擇才是根本。
第三,很多大學生不知道如何判斷一個工作機會是不是好。
很多大學生心中都會有一些自己的認識,比如外企好,國企好等等,但是一旦找到一些合適的機會的時候,大學生又開始犯嘀咕,特別是多個機會可以選擇的時候,常常這山看著那山高,最后導致好機會溜走才后悔莫及。這說明,很多大學生并沒有深入的了解職業發展的成功因素,一個人的成功的因素包括四個方面,分別是知識結構、技能、思維和社會資本。從四個因素來看,一個好的單位先不管背景,但是必須讓一個人在四個方面中的某一方面或者某幾個方面受益才是一個好單位。第一,這個工作是不是有助于你拓寬你的知識結構,比如你可以在工作中學習到很多自己所不具備的知識;第二,這個工作是不是能夠帶給你某個細分的職業技能,這個職業技能你本身不具備或者你并沒有實踐經驗,但是通過工作你可以讓你在某個領域成為一個專業人員;第三,這個單位是不是有助于形成你的思維,包括你看問題的視角,看社會的視角,看世界的視角,而這些視角可能給你帶來新的價值。第四,是不是在這個單位你可以獲得社會資源,或者提升你整合社會資源的能力比如你可以廣泛的結交朋友,認識專家,或者是提升自己的社會資本。如果一個單位四個價值都不能帶來,那么這樣的單位只能解決吃飯問題,但是并不能解決職業問題。
第四,大學生的職業心態欠佳。
由于來自社會各個方面的壓力,大學生在踏上找工作之途后,很容易陷入迷茫、焦灼的狀態,特別是當四處碰壁的時候。很多大學生找工作常常遵循這樣的階段,第一階段,非常“高調”,估價過高;第二階段,非常“低調”,碰壁之后就開始變得不自信,然后就開始降低期望,或者就越來越覺得自己不值錢,甚至洗碗都覺得可以嘗試了;第三階段,開始“跑調”,在接連碰壁之后,大學生就亂了陣腳,于是就失去了方向。當然,社會很多說法也會導致大學生很難適從,比如,認為大學生一定要做白領才好,北大才子賣肉了,博士去當村長就覺得不劃算了,但是這些人不是也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得很好嗎?這個問題需要辯證的看,我們不能去阻止每個人都當領袖的欲望,但是大學生還是要清醒的認識一點,職業是不分貴賤的,既不要對自己期望過高,也不要就碰幾次壁就失去自我了。“心態決定一切”,這是職業人生存的關鍵法則。
二、如何做好就業中自我定位?
1.明確自身優勢
首先是明確自己的能力大小,給自己打打分,看看自己的優勢和劣勢,這就需要進行自我分析。通過對自己的分析,旨在深入了解自身,根據過去的經驗選擇、推斷未來可能的工作方向與機會,從而徹底解決“我能干什么”的問題。只有從自身實際出發、順應社會潮流,有的放矢,才能馬到成功。要知道個體是不同的、有差異的,我們就是要找出自己與眾不同的地方并發揚光大。定位,就是給自己亮出一個獨特的招牌,讓自己的才華更好地為招聘單位所識;對自己的認識分析一定要全面、客觀、深刻,絕不回避缺點和短處。你的優勢,即你所擁有的能力與潛力所在。
2.發現自己的不足
(1)性格的弱點。人無法避免與生俱來的弱點,必須正視,并盡量減少其對自己的影響。譬如,一個獨立性強的人會很難與他人默契合作。而一個優柔寡斷的人絕對難以擔當組織管理者的重任。卡耐基曾說:“人性的弱點并不可怕,關鍵要有正確的認識,認真對待,盡量尋找彌補、克服的方法,使自我趨于完善。”因此要注意安下心來,多跟別人好好聊聊,尤其是與自己相熟的如父母、同學、朋友等交談。看看別人眼中的你是什么樣子,與你的預想是否一致,找出其中的偏差,這將有助于自我提高。
(2)經驗與經歷中所欠缺的方面。“人無完人,金無足赤”,由于自我經歷的不同,環境的局限,每個人都無法避免一些經驗上的欠缺,特別是面對招聘單位紛紛打出數年工作經驗條件的時候。有欠缺并不可怕,怕的是自己還沒有認識到或認識到而一味地不懂裝懂。正確的態度是:認真對待,善于發現,并努力克服和提高。
3.明確選擇方向
通過以上自我分析認識,我們要明確自己該選擇什么職業方向,即解決“我選擇干什么”的問題,這是個人職業生涯規劃的核心。職業方向直接決定著一個人的職業發展,職業方向的選擇應按照職業生涯規劃的四項基本原則,結合自身實際來確定,即選擇自己所愛的原則(你必須對自己選擇的職業是熱愛的,從內心自發地認識到要“干一行,愛一行”。只有熱愛它,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做出一番成績),擇己所長的原則(選擇自己所擅長的領域,才能發揮自我優勢,注意千萬別當職業的外行),擇世所需的原則(所選職業只有為社會所需要,才有自我發展的保障)和擇己所利的原則(應該本著“利己、利他、利社會”的原則,選擇對自己合適、有發展前景的職業)。
4、用長處來經營自己
有的畢業生存在過分的自卑心理,總認為自己技不如人,拿自己的短處與別人的長處去比,因而不敢主動地推銷自己。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與短處,所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成功人生的訣竅就是經營自己的長處!因此,在人生之旅上,一個人如果站錯了位置,用他的短處而不是長處來謀生的話,那后果肯定不會理想的,他可能會在永久的卑微和失意中沉淪。故在選擇職業時要注意發揮自己一技之長。首先你不要過多地考慮這個職業能給你帶來多少錢,能不能使你成名,而是應該把最能發揮你個人優勢的職業作為首選,因為,你若能發揮自己的特長,錢是可以慢慢積累的;經營自己長處能給你的人生增值,而經營自己的短處會使你的人生貶值!
總之,職業生涯目標的確定,是個人理想的具體化和可操作化。職業目標的選擇并無定式可言,關鍵是要依據自身實際,適合于自身發展。值得注意的是伴隨現代科技與社會進步,個人要隨時注意修訂職業目標,盡量使自己職業的選擇與社會的需求相適應,一定要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適應社會需求,才不至于被淘汰出局。
看了“大學生就業勵志的演講稿”的人還看過: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