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之前的職業生涯規劃
職業規劃就是對職業生涯乃至人生進行持續的系統的計劃的過程。一個完整的職業規劃由職業定位、目標設定和通道設計三個要素構成。職業規劃(career planning)也叫“職業生涯規劃”。在學術界人們也喜歡叫“生涯規劃”,在有些地區,也有一 些人喜歡用“人生規劃”來稱呼,其實表達的都是同樣的內容。
30歲之前,對于一個職場人而言,應該做到“六要”:要戒驕戒躁,要謙虛務實,要誠實肯干,要勤奮好學,要慎近思遠,要大智若愚。只有這樣你才能有一個好的心態,心態決定了你有一個好的定位,定位決定了你有一個好的規劃,規劃決定了你有一個好的未來。所以在做職業規劃之前我們需要做到以下幾件事:
■第一件事,職業規劃三要素分析——愛好、性格和特長
首先,愛好。我認為愛好應該是放在一個職場人職業生涯規劃考慮的首位。因為只有你喜歡這個職業,你才可能去主動投入,而也只有你主動投入了你才可能有收獲,才可能會取得成就。如果你不喜歡這個職業,所有的工作你都是在被動的接受,手到了心卻沒到,沒用心自然不會獲得好的結果。
其次,性格。古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一個人的性格是很難改變的,但也并不是不可改變。我認為愛好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性格。通常性格被分為“外向、中性和內向”,作為職場人你就要分析你的性格屬于哪一種?你的職業決定了你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和人打交道,因此外向的性格當然較好。如果你很內向就不適合做銷售行業,如果你無法改變或不愿改變(改變是痛苦的),那么你最好選擇其他職業。
最后,特長。特長是你現有專長和潛在專長的總稱。在市場 經濟條件下,職業人的流動性增強,改變外部環境的空間加大,因此如何最大限度的發揮自己的優點成為自我完善的核心。世界上沒有完美的東西,自然也沒有十全十美的人,特長的發揮成為一個人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為有時候不足很難彌補,況且有彌補不足的時間還不如用這個時間去發揮自己的優勢。因此,特長分析很關鍵。
■第二件事,選好行業
古語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俗語又說難怕選錯行,女怕嫁錯郎。
在行業特性方面,有的行業發展已經趨于成熟,對職場人員的素質要求較高;有的行業才剛剛起步,需要沖勁大的職場人員;因此如果你喜歡自己的專業,你可以選擇專業對口的行業。如果你的專業無法對口(如經濟學、哲學等),選擇快速消費品行業或耐用品行業中發展成熟的領域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因為在這樣的行業中你能得到很好的鍛煉。
■第三件事,做好職業細分
任何的行業具體分到企業的崗位有很多,如市場銷售人員,市場策劃人員,品牌管理人員、產品開發人員、后勤保障人員、銷售經理或總監助理等都稱為營銷人員。
面對這么多職位你如何選擇?因為剛進入某個行業,開始阻力過大職場人不一定是一個優秀的策劃者,反之亦然。
■第四件事,選好企業
做好職業細分后,就要選擇目標企業。當然,世界500強不一定是最好的,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首先我們要討論的是,選擇外資企業還是選擇內資企業。任何一件事都有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同時任何決定都必須要有前提。
去外資企業,首先你的綜合素質要高,否則不會被錄取你。在外資企業,由于其運作了上百年甚至幾百年,所有企業營銷的體系很健全,也很規 范,不論什么崗位都會接受到專業化的培訓,同時其有一整套完善的銷售模式和方法,你只要按照他的規則做 事就行。因此,
好的方面是:
第一,你可以接受良好、規范和系統的培訓;
第二,掌握先進的銷售模式和方法;
第三,還可以給自己的職業生涯鍍鍍金。
不好的方面是:
第一,固有的模式限制了個體的創新;
第二,強勢品牌讓銷售人員在銷售中始終占據主動,無法鍛煉銷售人員在弱勢狀況下的市場問題解決能力;
第三,由于要 求高,人員變動相互較小,個人晉升的空間有限。
而內資企業的狀況正好相反。
不好的方面是:
第一,很難接受到系統的培訓;
第二,銷 售模式和方法需要自己摸索;
第三,鍍金效果沒外資企業好;
第四,由于品牌相對處于弱勢,銷售難度相對較大。
好的方面是:
第一,銷售 人員可以很好的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創新意識;
第二,鍛煉銷售人員在弱勢條件下的市場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三,憑業績說話,相對考核公平,晉升機會多,空間大。
因此,我們經常說,一個外資企業的銷售經理到內資企業就不一定能做好,一是不適應,認為企業不規范;二是品牌既處在弱勢,還要面對和解決比在外資企業多 得多的各種疑難問題。一個外資企業的銷售經理的市場操作能力不一定比內資企業的銷售經理強,外資企業好的銷售業績是建立在外資企業的品牌和好的營銷模式上,而內資企業好的銷售業績通常是建立在優秀的銷售經理身上(相對而言)。因此,我建議一些內資民營企業的人力資源部在招聘銷售經理時,選擇優秀的內資企業從業人員可能比選擇外資企業更好。
討論完去外資還是內資后,我們要討論選擇目標企業的基本條件。例如你選擇的是快速消費品行業,那么這個目標企業應該具備以下特征:年銷售額在億元以上,企業所處的細分行業正在高速發展,企業產供銷一體化,企業發展勢頭強勁,老板謙虛敬業。這樣的企業首先基礎好,同時經過幾年的發展企業趨 于規范不至于太亂或變數太大,同時企業處于積極實現規模經濟中,企業薪酬也比較可觀,其次,企業有進一步發展空間,個人發展機 會更多。當然,一個新企業、商貿企業或一個規模較小的企業,也并不是不可以選擇,但選擇時相對的風險和對你的判斷力要求更高。
■第五件事,做好30歲前的職業規劃圖。
古語說先謀而后動,這是有道理的。做完了以上的分析和判斷之后,就要給自己30歲前的5—8年的營銷生涯進行規劃。形成一個清晰的職業脈絡并按此脈絡一路前行。
在規劃中要考慮到重要的四點。
第一點,慎重選擇,求穩為先。
就是說在選擇企業時一定要慎重,哪怕多花些時間,一旦選擇了不宜跳槽。為什么這么說,第一,跳槽會讓你再一次花時間去熟悉新的環境,出業績時間顯然要推 后,這叫耽誤時間;第二,由于經驗不足,職務不高,跳過去還是主管,等于從頭再來,浪費時間。第三,到新環境人員不熟,遇到企業關系復雜,或許干不長久, 留下敗筆(企業的人力資源部門可不喜歡頻繁跳槽的人)。第四,人脈資源需要時間去建立,或許無法建立,缺少支持的營銷你如何發力,最終主動走人。而在一個企業做的時間長一些(一般至少3年),以上的問題就或許不會發生,同時更重要的是,只有你用較長的時間深入到一個企業后,你才能真正掌握一個企業營銷的精髓,走馬觀花,看到的只是表面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