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上的兩大職業盲點
盲點一:職業選擇在職業生涯規劃中占重要地位。而職業選擇應該綜合考慮個人以及社會環境的因素。
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是指個人和組織相結合,在對一個人職業生涯的主客觀條件進行測定、分析、總結研究的基礎上,確定其最佳的職業奮斗目標,并為實現這一目標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職業選擇是其中的一部分內容。特別是對于初踏入社會的畢業生,職業選擇的正確與否,關系著事業的成功與失敗,因此它在職業生涯規劃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實踐中,往往會輕視這一點,或者認為完備的職業生涯規劃可以彌補職業選擇的錯誤。其實不然。那么,職位選擇應該注意什么呢?
小王是應屆畢業生,學的專業是市場營銷。但是他對電腦編程特別感興趣,所以一直想找這方面的工作。可是因為專業不對口,而且也沒有相關的工作經驗,因此找工作頻頻碰壁。
其實小王在進行職業選擇時,忽略了一點。興趣并不是職業選擇的唯一依據。我們認為,職業選擇應該綜合考慮個人以及社會環境的因素。這里的個人因素包括個人的性格、興趣以及能力等。社會環境是社會的就業狀況、勞動力需求等。這些因素決定或者影響著個人的就業選擇。
例如,銷售人員更強調外向的性格和與人溝通協調的技巧。而研發人員則要求有扎實的知識和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在進行職業選擇時還必須從社會需要出發,原因不言而喻。因為如果社會不需要,則根本談不上職業選擇,更談不上職業生涯規劃。所以,個人能夠選擇一個能滿足自己最大興趣,發揮自己最佳才能,適合自己最優性格,同時滿足社會需求的職業,這樣的職業選擇無疑是成功的。
需要指出的是,職業選擇要求的各因素在不同的人心中,權重是不一樣的,有時甚至可以撇開某因素不論。例如,小王相信對電腦編程的熱愛,可以讓他克服一切困難,包括學習各種編程語言。那么,他當然可以選擇進入這一行業,并且為之努力。
正確的職業選擇只是職業生涯規劃的一部分。完整的職業生涯規劃還包括訂立目標,制定行動計劃以及評估反饋等。它也是一個計劃、調整與控制的動態過程。
盲點二:企業在員工職業生涯規劃中,應該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小張是1997年加入XX公司的。在“新進員工培訓班”接受了關于職業生涯規劃的培訓,也認真填寫了公司人力資源部發放的《職業生涯規劃表》。但是小張發現這根本是自己的“個人意愿”。因為公司既沒有提供相關的培訓,也沒有提供相關的工作機會。多數企業在建設員工職業生涯規劃時會出現這樣的問題,這可以由幾個簡單的問題檢查出來:作為一個管理者,你知道員工目前最關心與最煩心的事嗎?你知道員工短期與長期的發展規劃嗎?你是否曾經為他們提供相應的培訓或機會呢?
事實上,員工的職業生涯規劃應該與企業的發展結合在一起。企業要為員工創造職業生涯發展的環境。通常有效的作法是,企業要與員工在職業生涯規劃上保持定期有效的溝通。為了做到這一點,有些企業會尋找一些資深員工作為職業生涯輔導人,一般都是部門的負責人。他們在員工分析與定位自己的時候就應該與員工在一起,并為其提供幫助。為了使企業成為員工職業發展的平臺,職業輔導人,包括人力資源部門,還應該為員工職業發展提供有利的條件和創造機會。例如:組織相關培訓,使員工掌握相應技能;公開公司關于職業發展的信息,為員工選擇合適的崗位等。
最后,職業生涯輔導人與員工在工作年度結束時,就其本年度的工作表現進行分析評價,檢驗員工的職業定位與職業方向是否合適,并協助明確下一年度的安排。
看完這篇文章,結合實際情況考慮了一下自己這方面的規劃,發現自己感覺很盲目,只能先來確定我的盲點在哪里,我應該如何去做,這樣才能思考自己的近期規劃和遠期規劃。為了學習這方面的資料,肯定會汲取大量這方面的知識,以后再給大家分享這方面的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