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年度工作計劃
積極推進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為把昆山建成城市與鄉村協調、人與自然和諧、水鄉風貌與現代文明交融的生態宜居城市而不懈努力。 下面就由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環保年度工作計劃的文章,歡迎閱讀。
環保年度工作計劃篇1
(一)進一步加大生態文明建設力度,全力優化城鄉生態環境。
一要在市環保聯席會議的組織框架下,成立全市生態文明創建工作領導小組。通過狠抓落實、強化檢查、健全考核等措施,確保我市生態文明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
二要對照生態文明建設綱性指標,制訂生態文明建設分年度工作計劃,排出全市生態文明建設工程等推進計劃,狠抓落實、扎實推進。
三要強化循環經濟理念,大力發展綠色經濟、低碳經濟和生態產業。全年培植循環經濟典型10家,完成清潔生產審核和ISO14000環境認證企業各50家。
四要加大生態工業園區建設力度,引導工業集中區步入環境友好、資源節約軌道。
五要持續優化人居環境,努力建設綠色宜居城鎮,形成生態魅力與人文特色兼具的城市綠地布局模式,不斷改善和提升我市的人居環境質量。
(二)進一步加大減排工作力度,努力完成全年減排任務。
一要繼續實施工程減排,重在“落實”上下功夫。以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為重點,繼續加快城鎮污水處理廠和污水管網建設步伐以及提標中水回用工程推進力度。
二要扎實推進結構減排,重在“優化”上動腦筋。嚴格執行環境準入標準,把好新建項目審批關,嚴格控制區域排污總量。鼓勵引進高科技、高產出、低能耗、低排放項目,繼續淘汰落后產能和高排放項目。
三要努力實現管理減排,重在“精細”上做文章。切實加強污水處理廠和電廠等重點污染源的監管,確保在線監控裝置聯網有效監控、治污設施正常運行。加強減排項目臺帳記錄管理和現場管理,并繼續抓好對減排企業管理人員和操作人員的培訓工作。
(三)進一步加大環境監管力度,不斷提高工業企業達標率。
一要持續開展“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專項行動,鐵碗整治環境違法行為。并繼續推進限期治理、掛牌督辦環境問題。按照《昆山市污染源執法檢查辦法(試行)》的規定,加密企業詳查,及時發現、糾正企業不規范行為。
二要全力確保固廢和核與輻射安全。不斷建全全市固廢管理數據庫,構筑固廢交換信息平臺,使危險廢物處置利用單位向專業化、規模化、規范化方向發展。全面清理整頓擅自使用射線裝置問題,加強現場監管,確保核與輻射安全。
三要加強環境監測,提速“三同時”驗收。繼續做好小康考核斷面水質、全市主要河流、湖泊和農村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工作為水環境綜合整治、環境決策提供依據。嚴格執行建設項目驗收規定,加速建設項目竣工驗收進度。
四要推進“數字環保”建設,提升應急處置能力。不斷完善信息網絡建設和網上審批運行程序,啟動重點污染源自動采樣系統及“移動執法”工程。推動環保監測大樓建設。建立環境事件風險防范體系,提高環境事件防范和處理能力。
(四)進一步加大環境整治力度,持續改善全市環境質量。
一方面,要持續推進水環境整治,提升水環境質量。
一要全力保障飲用水源地安全。開展飲用水源地專項執法檢查,做好藍藻防范及應急預案。繼續實施陽澄湖、傀儡湖生態工程建設。加快推進長江飲水工程建設。
二要大力提升生活污水處理率。年內再建生活污水管網180公里以上,完成一批生活污水處理廠提標工作,新增生活污水日處理量5萬噸。全面落實生活污水截流接管工作。強力推進重點流域斷面水質達標整治工程。
三是著力推進劣質河道整治工作。積極攔截生活污染。加強對劣質河流周邊工業企業監管。組織實施河道“整治、清淤、暢流”工程,提升河道自凈能力。
四要強力推進農業面源污染的治理力度。積極推進畜禽無害化養殖工程建設。繼續拆除湖、河養殖圍網。推動內塘養殖無害化建設。持續實施農村自然村落生活污水治理。
另一方面,要扎實推進大氣污染治理,改善空氣質量。
一要開展機動車尾氣治理工程。實施機動車環保標志管理和高污染車輛限行措施。認真組織開展好機動車路抽檢和停放地抽檢工作。加速公交車尾氣污染治理,逐步淘汰高污染機動車。研究出臺實施《昆山市高污染機動車提前淘汰補助實施辦法》。建立機動車尾氣污染監管信息網絡。
二要開展建筑揚塵控制工程。進一步明確揚塵控制的具體管理主體及工作要求。采取有效措施,著力控制揚塵污染。并嘗試推進建筑工地揚塵排污收費試點工作,做好《“十二五”藍天工程實施方案》,并將城市揚塵污染防治工作內容列入其中。
(五)進一步加大環境信訪的調處,切實解決好百姓身邊的環境問題。
一要加強節假日、夜間值班,做到24小時有人值班接訪,并及時出警處置。實施信訪工作下訪制度,局領導及信訪調處人員及時下區鎮、企業現場辦公,解決敏感的環保問題。
二要努力通過環境信息公開、圓桌對話等制度解決影響群眾生產生活的突出環保問題。積極推進在街道、社區、行政村設立環保監督員工作。
三要主動協調相關部門和各區鎮,協同作戰,全力解決環境疑難問題。督促各區鎮對規劃實現的過渡期實施嚴格監管,努力減少重復信訪和焦點信訪問題。
(六)進一步加大環保宣教力度,全力提升市民生態文明意識。
一要鞏固深化環保宣教現代化建設成果。不斷深化環境宣教工作的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和投入機制,逐步構筑政府主導、各方配合、運轉流暢、充滿活力、富有成效的環境保護社會化的宣教“大格局”。持續深化綠色系列創建活動,年內力爭國家級生態村再有所突破,爭創省級生態村1—2個、綠色社區3個、、綠色學校3所。
二要組織開展好各類環保宣教活動。結合環保“四進”和“五五”普法活動開展,細致籌劃組織好“4.22”、“6.5”等重大環境節日的系列宣傳教育活動。繼續組織企業向政府提交環境保護承諾書。
三要不斷健全環境保護公眾參與機制。不斷建立和完善政府及企業環保信息公開公告制度,環保決策的聽證會制度以及專家協助公眾參與制度。
(七)進一步加大環保隊伍建設,努力增強全員的事業心和責任心。
一要加強黨建和廉政建設。堅持以黨風帶政風促行風。持續鞏固“振奮精神 重塑形象”推進廉政風險防控標準化工程工作成果,確保全局的黨風廉政建設和懲防體系建設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二要加強文化和團隊協作建設。深入開展爭先創優、進位升級活動。啟動機關服務品牌創建工作。
三要加強隊伍和效率效能建設。嚴格績效考核,實行精細化管理,提升全員“服務發展、服務企業、服務群眾”的能力和水平。
四要加強業務培訓和法律學習。積極開展各類環保業務專題培訓活動,持續組織開展案例剖析活動。建立健全依法行政、嚴格執法的目標考核體系,不斷完善執法工作機制。
此外,還將嚴格按照《昆山市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實施綱要(試行)》和《昆山市生態文明建設規劃研究報告》的相關要求,提前謀劃,全力做好“十二五”環保專項規劃工作,為昆山加快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和構建“兩型”社會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環保支撐。
環保年度工作計劃篇2
一、統籌兼顧,協調推進,進一步推動經濟社會與環境保護的持續發展
1、堅持環境與經濟統籌發展。把環境保護納入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之中,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求得人與自然和諧,實現經濟與環境的“雙贏”,走出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和生態文明的發展道路。一方面繼續嚴格落實環境保護“黨政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制度,落實部門環保目標責任制,大力開展環保責任的行政效能監察。另一方面,切實把環境保護納入國民經濟發展總體規劃,落實環保綜合決策機制,實行重大決策環境影響評價、環保第一審批權和一票否決制度,積極鼓勵環保產業的發展和新工藝、新技術的推廣使用,在發展中解決環境問題,以良好的生態環境促進發展。
2、大力推行污染集中控制。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推行工業園區建設,實現污染物集中治理,是控制環境污染、改善環境質量、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措施。因此,要以循環經濟理念為指導,圍繞產業特色和功能定位,繼續加快東南經濟開發區的東南熱能二期擴建、污水處理廠三期工程和外向型綜合開發區的廣源熱電廠二期、龍澄污水處理廠二期、工業用水廠二期等重點項目的推進力度。同時,指導園區做好配套環境建設工作,把功能建設與形態建設統一起來,合理整合資源,搞好上下游產品的銜接,實現園區綜合效益最大化和廢物排放最小化,盡快形成一流的招商載體和持久的發展源泉。
3、狠抓污染源頭控制。要嚴把建設項目審批關,積極推進產業結構的調整,堅持“合法、合理、效能、責任、監督”的原則,積極簡政、限時審批、強化監督,通過制度創新、運用信息化手段和提高人員素質等措施,規范行政審批行為。逐步將工業污染企業集中至開發區,園區外不再新建、擴建有污水產生的項目,堅決遏制高消耗、高污染、低產出的污染擾民項目,嚴格執行“禁燃區”規定,對新項目一律不允許用高污染燃料,已使用高污染燃料的老企業限時更改,努力實現增產不增污,增產又減污,確保項目預審、環評、“三同時”執行率均達100%。要認真實施《行政許可法》,規范政務公開,簡化審批程序,做到嚴格執法和加強服務相結合,積極引導企業采用先進工藝,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努力實現增產不增污,推動經濟快速發展。
4、加快水環境整治步伐。強化督查,研究落實對策措施、探索長效管理機制,力求落到實處,見到實效。對已查封拆除的生產設施嚴防死守,堅決防止死灰復燃;對正在運行的治理設施加大環保檢查力度,延長檢查時間,改變檢查方式,堅決打擊偷排、漏排或超標排放污水等環境違法行為。狠抓印染廢水提標工作。一是通過改造一批、搬遷一批、限產一批,確保6月30日前實現印染廢水一級達標排放。對列入省名單的南方印染廠、老三集團等15家紡織印染企業要精心安排,認真組織,狠抓落實,其中南方印染廠污水治理設施要完成就地重建,老三集團等企業要實現重點改造,茶山色織廠、萬國色織廠、恒豐水洗廠、龍城色織廠按計劃實施搬遷,二是為了及時掌握情況,督促整改進度,區環保局將每周現場檢查一次,每周匯總分析進展情況,查找問題,提出對策。兩個月召開一次印染企業“提標”工作會議。同時爭取建立局監控中心,對重點排污企業實行在線監控。
5、積極開展生態示范區創建工作。根據“常州市生態建設規劃綱要”,結合實際制定生態示范區實施方案,突出抓好重點創建工程,大力推進我區的生態環境建設。積極開展清潔生產審核,發展循環經濟,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推進企業技術改造和工藝改進,節能降耗,減輕污染。引導企業開展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提高品位和企業競爭能力,爭取年內有3~5家企業通過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提升循環經濟理念,扶持循環經濟試點,探索和培育循環經濟框架,在工業園區經濟活動的單個企業層面和共生企業群層面推進清潔生產,加強資源回收和綜合利用,加快循環經濟建設步伐,傾力構建生態經濟體系。深入開展“環保四進”、“三創建”活動,年內爭創1個省級綠色社區、1~2個循環型社區,1個市級生態村,培育一批生態示范點。
二、履行職能,強化監管,進一步提高依法執政水平。
1、切實加大環境監督和執法力度。繼續深入開展環保專項行動,加強重點排污企業、重點排污口的監控,對“兩河”沿線單位每天檢查至少二次,其他單位每周檢查不少于1次,同時利用夜間、節假日不定期進行突擊性檢查,一旦檢查發現或群眾舉報的違法行為,及時查處,一查到底,嚴管重罰,確保工業污水治理設施排放達標率98%以上。進一步強化在建項目的現場監理和全過程跟蹤管理,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堅決扭轉“重審批、輕驗收”的現象,確保“三同時”執行率100%。切實加大信訪工作力度。把調處污染糾紛和辦理建議、提案作為為民辦實事的重要內容,深入現場,調查研究,及時妥善處理各種環保矛盾糾紛,以維護社會安定團結,維護群眾的合法環境權益,規范健全信訪處理程序和基礎臺帳,落實信訪調處承諾制和回訪制,確保信訪處理率100%,結案率100%,環保建議、提案辦理率達100%。努力加強環境監察和環境監測能力建設,添置必需的監控設備、檢查儀器等,提高環境應急反應能力和環境監測檢測水平,對超標排污企業繼續保持高壓嚴打態勢。
2、加強排污申報審核登記和許可證管理工作。一是及時組織排污申報審核登記工作,力求申報數據真實、準確,臺帳資料清晰、齊全。按照排污總量控制指標,加強持證單位排污管理,尤其要加強化工、印染行業的證后管理,在完善排污申報數據庫的基礎上,建立全區污染物總量控制數據庫,根據污染物排放量的變化,盤活總量資源。二是逐步擴大許可證發放范圍,重點大氣污染物排放單位今年要全部納入許可證管理,確保SO2達標排放。同時,根據排污申報和許可證管理情況,以及城市建設和三產企業迅速發現的狀況,遵循“有利于環境質量改善,有利于執法力度增強,有利于環保事業發展”的原則,進一步加大排污費征收力度,逐步由靜態收費向動態收費轉變,由濃度收費向總量收費轉變。建立排污收費檔案庫,實施排污收費電腦開票,保證排污費收齊、收足和公平、公正、公開。2005年計劃收費總額比上年增加10%-15%。
3、繼續加強“雙控區”監督管理。一是按照市政府有關規定,在居民區嚴格控制新增三產項目,在“禁燃區”內禁止使用高污染燃料,所有餐飲行業全面推行使用清潔能源,安裝油煙凈化裝置和油水分離裝置。加大對原飲服業爐灶的管理和改造,開展餐飲服務業排污現狀調查工作,摸清全區所有餐飲服務業的審批及換證情況,產生的廢水、泔水、廢油有無收集處理裝置及排放去向;使用燃料的種類、油煙凈化裝置的配備、餐飲廢物的處理等基本情況,針對發現的問題,制訂有效對策,全面控制三產行業的油煙、油水污染,積極開展第二批餐飲業油煙治理和污水接管工程,年內完成常明樓食府等45家餐飲企業的改造工作,在此基礎上,創建“餐飲示范一條街”。二是進一步加強噪聲管理,控制建筑施工噪聲和“中、高考”期間擾民噪聲污染。三是建立健全“雙控區”長效管理機制。對已經停產搬遷的企業及時更新臺帳資料,會同街道環保員堅持高空嘹望,監督巡查,及時將掌握“雙控區”排污狀況,發現違法排污及時督促整改。通過采取有效措施,完成“禁燃區”創建的階段性目標任務,使“雙控區”管理步入網絡化、制度化、規范化的管理軌道。
4、加強固廢環境管理。認真研究和探索工業固廢的深加工、再利用,變廢為寶,節約資源,減少污染。一是對列入監管的東方化工廠、新豐電鍍廠等4家企業工業危險廢物管理做到處置量和發生量吻合,臺帳資料齊備,對問題企業進行投入產出分析,準確掌握4家企業的基本情況。二是加強廣化醫院等4家區屬醫院和72家社區衛士所的醫療廢物集中處置,確保全區醫療廢物集中處理率達100%。三是鞏固“清查放射源,讓老百姓放心”專項行動成果,在加強對刁莊醫院放射源監管的同時,建立全區放射源數據庫,并加強與公安、衛生部門的合作,及時掌握我區放射源出入情況,徹底消除放射源存在的安全隱患,提高放射源管理水平。
三、以人為本,強化宣教,進一步營造全社會自覺保護環境的濃厚氛圍
1、深入開展環境宣傳教育活動。以創建園林城市和生態示范區為契機,在“六·五”世界環境日前后,開展環保宣傳周活動。舉辦講座、演講比賽、文藝演出、圖片展覽、環境警示教育等系列活動,全面提高社會公眾環境憂患意識、環境文明意識和綠色消費意識,營造全社會共同關心、參與環保工作的氛圍。充分發揮廣播、電視和報刊等新聞媒體的作用,表彰先進,批評違法,通過輿論引導,擴大宣傳影響。
2、繼續推進學校環境教育。繼續開展綠色學校創建活動,按照中學、小學、幼兒園的創建標準進一步培育亮點,打造精品。將全區3所中學、24所小學、21所幼兒園全部納入創建計劃,開展創建活動。爭取建成區級以上綠色學校中學3所、小學12所、幼兒園10所。進一步加強教師環保法律和環境知識的培訓,舉辦環境教育評議和環保公開課活動,編制和評選環境保護教案。開展環保主題活動,深化創建內涵,細化創建要求,年內爭創一所國家級綠色學校。
3、扎實開展社會化環境宣傳。根據“環保四進”的要求,繼續推進“綠色社區”創建,不斷擴大創建范圍,力爭將環境宣傳覆蓋至每一社區,充分發揮和調動群眾的參與能力。會同區婦聯開展百家“綠色家庭”創建活動,通過一個家庭,帶動一個社區,使生態理念貫穿千家萬戶。大力推進“綠色企業”創建。以提高企業全體人員,特別是企業法人的環境意識和法制意識為重點,將創建工作和企業的達標排放相結合,和企業的品牌建設相結合,增強企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此基礎上,積極爭創市級“環境友好企業”。
四、提高素質,規范管理,努力錘煉一支務實高效的環保隊伍
1、加強領導班子建設。領導班子帶頭履行環境監督管理責任,牢固樹立“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工作理念,嚴格執行集體領導、民主集中、會議決定的議事和決策制度,努力做到決策迅速、執行有力和監督有效。進一步轉變執法作風,堅持深入基層,把環境違法行為消滅在萌芽狀態。通過抓班子,充分發揮核心領導作用和垂范作用,團結帶領廣大干部職工不斷前進,不斷開創環保工作新局面。
2、加強能力建設。環保工作業務性強、知識更新快,提高干部隊伍業務能力是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要努力提高環保隊伍的三種能力,即提高對環境的監測能力,提高環境監察的執法能力,提高對環境突發事件的應急預警和反應能力,努力做到召之即來,來即能戰,戰則能勝。圍繞提高三個能力,通過有計劃地組織培訓等各種途徑,切實抓好干部業務能力建設,重點是學習法律、市場經濟、管理、現代科技和環保業務知識,特別是加強《行政許可法》、《環評法》、《清潔生產促進法》等法律法規的學習,進一步增強依法監管、依法行政觀念。
3、加強作風建設。認真執行國家環保總局的“六條禁令”,嚴明工作紀律,廉潔從政,文明執法。堅決杜絕執法過程中出現亂收費、亂罰款、以權謀私、吃拿卡要的行為,對不作為、亂作為的現象嚴肅查處。工作中堅持講真話、辦實事、求實效,牢記群眾利益高于一切,為維護群眾環境權益盡職盡責、盡心盡力。
4、加強制度建設。大力加強各項規章制度建設,本著簡潔嚴密、獎罰分明、操作性強的原則,通過建立健全組織領導體制、工作責任機制、干部群眾參與機制、信息反饋機制、激勵保障機制等,逐步形成比較完善的環保工作運行機制。把每一項任務落實到具體部門、落實到人,做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回音,不斷提高全局工作水平和服務質量,更好地為經濟建設服務、為基層服務、為群眾服務,努力做到領導滿意、服務對象滿意、群眾滿意,塑造新時期環保新形象。
環保年度工作計劃篇3
(一)指導思想
2005年全市環保工作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市委十一屆二次全會和市人大第十二屆二次會議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十六大和十六屆四中全會精神,樹立科學的發展觀,以服務我市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為主線,以推進創建生態市、水環境綜合整治、整治違法排污企業為中心,以解決群眾身邊的突出環境問題為突破口,全面建設節約型社會,發展循環經濟,推行清潔生產,培育生態文化,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切實改善城鄉生態環境質量,為進一步推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戰略,建設’綠色廣東’,把中山建設成為既適宜創業又適宜居住的城市而不懈努力。
(二)工作目標和任務
推進全國生態市的創建工作取得新的成效,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環境保護和建設進一步加強,設立自然生態保護區,建設良性循環的城市生態系統。水環境綜合整治取得明顯進展,進一步加快污水處理設施、垃圾綜合處理基地、醫療廢物集中處理基地等大型環保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內河涌整治,消除河涌黑臭現象;城市’三廢’治理力度加大,繼續強化工業污染控制,堅持不懈地嚴肅查處違法排污企業,削減全市排污總量;加強環保宣教工作,提高全民環保意識;加強隊伍建設,增強環保隊伍的戰斗力,提高環境管理水平。
(三)主要工作措施
1、實施’關口前移’,做到嚴格審批,促進我市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嚴格控制新污染源的產生,建立和完善建設項目從審批、項目施工期監督到項目竣工環保驗收等全過程的環境管理制度。加強區域協調,科學評估我市環境容量,控制新污染企業上馬;合理規劃并調整產業布局,推行清潔生產,實施循環經濟;加強對建設項目環保’三同時’全過程的環境監察,及時發現和糾正項目建設期間的環境違法行為。
2、繼續推進水環境綜合整治,基本消除流經城鎮河段的黑臭現象。根據珠江綜合整治的部署,2005年將實現江水’不黑不臭’的目標。各部門、各鎮區要在2004年水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的基礎上,盡早落實今年各項整治措施,確保目標實現。各鎮區必須全力推進污水處理設施規劃建設,首批建設污水處理設施的鎮區必須在年底前落實動工并投入運行。加強內河涌綜合整治,推進河涌兩岸的生態環境和景觀整治。強化對工業污染源的環境監管,認真解決影響我市飲用水源的跨市或跨地區的重污染源問題,加大力度查處不法企業,對污染企業實行嚴格管理和關、停、并、轉、遷等有力措施,以保障我市的飲用水源不受或少受影響。
3、認真開展創建全國生態市和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工作。要與創建全國首批文明城市相結合,以創建全國生態市為契機,認真解決一批群眾關心的熱點環保問題。在國家環保模范城市通過免檢的基礎上,將我市環保工作的重點由城區覆蓋到鄉鎮,切實保護全市生態環境。根據專家論證意見,協助中國環境規劃院進一步完善《中山市生態市建設規劃》并按有關程序報送市政府和市人大會審議;制訂創建生態市工作方案和年度工作計劃,將任務分解到各部門;組織召開全市創建生態市動員大會;完成編制中山市環境保護規劃和各鎮區的環保規劃;指導第一批鎮申報全國環境優美鄉鎮;開展我市生物物種資源調查和保護利用規劃的編制等工作。
4、切實解決發展經濟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加大違法排污企業的查處力度。繼續深入開展整頓違法排污企業專項行動,突出整治重點,加大執法處罰力度,嚴懲環境違法行為。把今年清理整頓違法排污企業專項行動的重點確定在洗水、漂染行業和生活垃圾整治,逐步加強對全市排污企業的清理,鞏固我市水環境綜合整治的成果。進一步加強對環境信訪工作的領導,落實工作措施,預防因環境信訪問題而引發的群體性事件發生。
5、推動固體廢物、危險廢物、醫療廢物規范化管理。加強對固體廢物、危險廢物的污染防治,從源頭削減固體廢物產生量。推進建設符合環保要求的固體廢物集中處理處置設施工作,推動劇毒危險化學品收集中轉倉的建立;積極推動全市性醫療廢物集中處理處置基地的建設,確保醫療垃圾均經無害化處理后達標排放。
6、進一步加強機動車尾氣污染整治工作,改善城區空氣質量。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市民的機動車排污防治意識;加大對機動車的道路監督抽檢力度, 加強對年檢單位的監管;積極鞏固車用汽油無鉛化,從源頭削減污染物排放量。
7、著力加強環保宣傳教育,倡導環境文化和生態文明,不斷提高建設先進文化的能力。大力宣傳《廣東省環境保護條例》,制定好宣傳貫徹計劃;建立統一的、長效的、規范的環保宣傳教育和培訓工作機制;在電視、報紙等新聞媒體開辟環保欄目,加大對重點區域、重要時期、重點時段的環保宣傳教育力度,加強群眾關注、關心的環保熱點、難點問題的討論和報道,大力宣揚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先進單位、先進個人的事跡和經驗;加大綠色學校創建力度;開展公眾對城市環境的滿意率調查,制定在全市中小學開展環境宣傳教育的工作計劃。今年計劃在’六五世界環境日’舉行全市’保護環境、節約資源、人人參與、從我做起’為主題的萬人起步行活動,活動主場地設在城區,分場地設在各鎮區,把環保宣傳與創建首批全國文明城市和全國生態市工作有機結合起來。
8、建立統一、規范、高效的環保管理工作機制,執行好環保局制定的各項工作規則。規章制度及辦事程序要統一,工作職責和任務要明確,配套設備和器材要充足。加強業務知識與法律知識培訓,充分發揮各類人才的潛能和優勢,調整環保系統管理架構,創新監管方法,全面提升環保系統綜合素質。
9、加強黨風、行風廉政建設,建立廉潔高效的機關。堅持領導班子廉潔自律,嚴格遵守《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落實黨風廉政責任制,進一步增強廉潔從政和反腐倡廉的意識,提高領導、干部依法行政能力和綜合決策水平;以身作則、秉公辦事、遵紀守法、自覺接受黨組織和群眾的監督;干凈干事,拒腐防變,防止以權代法,以權謀私。進一步貫徹落實《行政許可法》和執行全國環保系統’六條禁令’,做到廉潔、高效、便民,努力把環保局建設為服務型和責任型的機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