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掌柴,別名八葉五加、公母樹、鴨腳木。是福建山區冬季主要蜜源植物,是閩南中蜂生產冬蜜的大蜜源之一。
一、鵝掌柴形態、分布和開花特點
鵝掌柴,喬木,掌狀復葉,小葉5。10片,肥厚革質,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全緣,微向背面反卷,葉柄基部與托葉合生并擴大成鞘狀抱莖。復傘形花序,花淡黃色,芳香,兩性,子房下位,花盤淡黃色,位于子房頂部圍繞花柱基部。核果球形,黑色。
鵝掌柴分布在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廣西、江西、浙江、貴州、云南、四川等熱帶、亞熱帶的混交林中,多生長于向陽山坡、山谷、溪邊、山腳等土肥濕潤處,花期由南向北推進。
在福建,9月花芽分化,抽生花序,10月始花至翌年1月結束。老樹先開花,壯樹次開花,幼樹后開花。每植株開花大體分為三個階段,開一次花大約十幾天,間隔6天左右再開花。開花時不僅花朵蜜腺分泌蜜汁,花凋萎結成幼果時,花盤蜜腺仍然繼續分泌蜜汁,歷時5天左右,只要天氣好,2月上旬還能收蜜。不僅花期長達80天,而且泌蜜豐富,據山區蜂農說,10~20年的壯樹,最好年份,有些地方可搖蜜14~16次。
鵝掌柴開花無大小年,花序下部比上部泌蜜多,主枝比側枝泌蜜多,朝陽面比背陰面泌蜜多,盛花期比末花期泌蜜多,“淺山”區(沒有大樹遮蔭)比“深山”區(有較多大樹遮蔭)處泌蜜多,晝夜溫差大,南風回暖(氣溫18~20℃),濕度較大(相對濕度80%左右)泌蜜多。在鵝掌柴有一定規模的場地養蜂,僅因氣候因子的影響,大約每10年中,有2年歉收,5年中等收成,3年大豐收。
二、鵝掌柴花期中蜂管理要點
1、花前飼養三步曲
為迎接鵝掌柴開花流蜜,要特別重視花前這段時間的蜂群繁殖,充分利用山區崗拎、水稻、山茶等豐富蜜粉源,著重抓好育王,更換全場蜂群的蜂王,抓緊造脾,增殖蜂群,快速分群繁殖三個環節,打好進入鵝掌柴花期較好的蜂群基礎。
2、開花初期養好采蜜群
福建閩南的鵝掌柴從10月下旬開花至12月初,屬于前期花,在這段時間要繼續繁育蜂群,造脾擴大群勢,外界蜜粉不足則應補飼,調整蜂群子脾,促進平衡
發展,務必使全場蜂群均達到5~7框采蜜群勢。
發展,務必使全場蜂群均達到5~7框采蜜群勢。
3、開花中期組織蜂群多采蜜鵝掌柴流蜜高峰期在冬至前后20天,即12月12日至翌年1月2日,故從大雪起可陸續搖蜜,一旦進人大流蜜階段,天氣好,就應不失時機地組織強群,合并外勤蜂,加儲蜜巢脾,(中蜂沒有育過子的新脾或意蜂巢脾)搶收蜂蜜。
4、開花末期酌情理順蜂群
開花末期逢寒流下霜,冬蜜就終止了。天氣好,春節前后尚有蜜收,此時要注意留足飼料,調整好蜂群,保持蜂脾相稱,把多余巢脾抽出,加強保溫,根據氣象預報,確定是否轉地,若低溫多陰雨,山區的氣溫要比平原低很多,不利于蜂群的恢復與發展,要轉場至平原沿海地區,提早進入春季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