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蜂籠裝轉運技術,中蜂籠裝轉運方法
我國的籠蜂生產、飼養近年來剛剛起步,黑龍江哈爾濱市南北籠蜂研究所張世元和廣西博白縣龍潭養蜂場林志豐等,將蜂群以籠蜂的形式進行南北對調試驗推廣,已取得一定效益。
目前我國的籠蜂轉運、售購業務,正方興未艾,這對我國蜂業的現代化、產業化管理,將起到推動作用。
筆者認為“籠蜂”不是國外專利,而是我國祖先最早發明的?!陡呤總鳌分杏涊d東漢時期的姜歧“隱居山林、以畜蜂豕為事”從事收蜂,養蜂“教授者滿天下”。古人收蜂、運蜂,用的是竹蔑、藤編的“蜂召”,這就是“籠蜂”最早的雛形。用這種“蜂召”噴灑糖水后高懸,分蜂群及遷徒群即會人駐聚成團,收蜂人可就近過入蜂箱(桶);若需移運他處,可用布蒙住下口,移運十幾里或幾十里路程都不成問題。
筆者出于對中蜂的愛好,數次用簡易紗籠轉運中蜂。其中有步行、乘車,最長行程三天三夜,損失率不到10%。現總結其成功經驗及注意事項,供愛好者及蜂友參考。
1 制做紗籠箱
用1cm厚的木板或五層板,釘成24cm×24cm x16cm的方桶形,底面用8~10網目的鐵紗封嚴,上口內邊距口沿2~3cm處釘一圈木條,上紗蓋用2~3cm寬、厚的木條做邊條,方紗蓋的大小以剛能嵌入上口,又不松動為宜;方桶中半位置,固定l塊6~8cm寬的“z”形鐵紗網便于蜂團棲爬、住腳(運輸時因振動,蜂團不會垮塌)。籠內還應放置飼料罐,但若飼料罐倒斜,飼料泄漏會使蜜蜂遭受損失。筆者將脫脂棉用棉線捆扎在塑料盒中(無孔洞的皂盒都可用)固定在箱角底處,裝蜂前灌足濃糖漿,以棉吸足不流溢為佳,途中缺飼料時,可隔著紗網飼喂。籠箱也可根據群勢大小增減體積。
2 裝蜂團用的塑袋
是一個直徑60 cm、高80 cm左右的厚型塑膜袋。
3 籠蜂飼料
1)液體飼料:用1∶0.3蜜水或1∶0.7白糖水。取口徑3cm左右的塑瓶,灌滿飼料后蒙紗布,倒置于1cm深4~5cm直徑的塑瓶蓋中,墊2~3層網紗?;蛘呤褂眠|寧喀左產的小型巢門飼喂器,灌足飼料,鴨嘴上捆棉紗。重點是固定好裝飼料的容器。
2)固體飼料:食用瓊脂明膠10g,白糖2000g,凈水l000g加熱溶化,倒入飼料罐,冷卻成膠凍狀,遇40℃高溫不粘。
3)煉糖:將煉糖用大眼網或細鐵絲交叉壓扎固定。
這三種飼料,任擇1種即可。
4 驅蜂結團
此項工作無論白天晚上都可進行。將老式蜂桶倒立,“蜂召”口置巢脾上1~2cm處,敲振蜂桶驅蜂進“蜂召”,慢慢提升“蜂召”高度,直到全群進入,并仔細檢查蜂王是否存留于巢脾縫中。稍待幾分鐘蜜蜂入召結團后,可用深黑色網紗蒙住召口,一天之內轉運至目的地。這適合三五群蜂近距離轉運。
活框飼養群,過蜂比較簡單,先將蜂于囚入王籠,扎在“Z”形網架上,然后抖蜂人籠箱,嵌入紗蓋待運。
5 過蜂入籠箱
這適合于遠距離批量轉運,十分重要,至少2人操作。一人手牽裝蜂團的塑袋,另一人雙手端已結團的“蜂召”或蜂捅,對準塑袋口,穩、準、快地將蜂團拍、振人塑袋,快速收閉袋口抓牢,倒轉,對準方形紗籠箱,放開塑袋口,快速將塑袋內的蜂團抖入籠箱中,嵌入上蓋,過蜂完畢。因塑袋光滑,抖蜂快速,極少附著蜜蜂。其間動作要“穩、準、快”,否則蜂群散團亂飛,須靜待蜂群再結團后才能重做以上程序。若是白天過蜂,能控制住蜂王更好(關入王籠,扎于“z”形網上,散蜂自會入籠團聚)。白天過蜂要準備噴水器、細沙、水盆待用,以防蜂群遠飛逃亡。
6 注意事項
1)盡量減少噪音,降低振動強度、頻率;
2)盡量做到既通風透氣,又保持黑暗;
3)寧冷勿熱,外界氣溫超過30℃要灑水、降溫,0~10℃不會凍壞蜂時不須保溫;
4)水不可缺,飼料次之,可適當補充;
5)避免汽油及有害氣體的刺激;
6)運輸途中要勤檢查。若蜂群在籠內騷動,可噴冷水,籠箱用黑網遮光;若籠內蜂團松散,吊“蜂胡子”“牽須兒”,表示受熱、受餓已至極限,應立即噴灑溫蜜水,使其慢慢蘇醒;
7)籠蜂到達目的地后,要先準備好蜂箱,調入鮮活子脾、蜜脾(子脾不好中蜂易逃亡),再把籠蜂逐一過入箱中。
若按以上處理程序,方法得當,一二日后蜂群能正常進粉采集,以后進入正常管理程序。
籠蜂運輸最早始于歐美養蜂發達國家,形成產業化生產后,蜂場一到蜜源結束就將整群蜂用紗籠包裝,快速轉運至蜜源目的地投入生產。輕巧的紗籠裝運蜂群,簡便快捷。
我國的籠蜂生產、飼養近年來剛剛起步,黑龍江哈爾濱市南北籠蜂研究所張世元和廣西博白縣龍潭養蜂場林志豐等,將蜂群以籠蜂的形式進行南北對調試驗推廣,已取得一定效益。
目前我國的籠蜂轉運、售購業務,正方興未艾,這對我國蜂業的現代化、產業化管理,將起到推動作用。
筆者認為“籠蜂”不是國外專利,而是我國祖先最早發明的?!陡呤總鳌分杏涊d東漢時期的姜歧“隱居山林、以畜蜂豕為事”從事收蜂,養蜂“教授者滿天下”。古人收蜂、運蜂,用的是竹蔑、藤編的“蜂召”,這就是“籠蜂”最早的雛形。用這種“蜂召”噴灑糖水后高懸,分蜂群及遷徒群即會人駐聚成團,收蜂人可就近過入蜂箱(桶);若需移運他處,可用布蒙住下口,移運十幾里或幾十里路程都不成問題。
筆者出于對中蜂的愛好,數次用簡易紗籠轉運中蜂。其中有步行、乘車,最長行程三天三夜,損失率不到10%。現總結其成功經驗及注意事項,供愛好者及蜂友參考。
1 制做紗籠箱
用1cm厚的木板或五層板,釘成24cm×24cm x16cm的方桶形,底面用8~10網目的鐵紗封嚴,上口內邊距口沿2~3cm處釘一圈木條,上紗蓋用2~3cm寬、厚的木條做邊條,方紗蓋的大小以剛能嵌入上口,又不松動為宜;方桶中半位置,固定l塊6~8cm寬的“z”形鐵紗網便于蜂團棲爬、住腳(運輸時因振動,蜂團不會垮塌)。籠內還應放置飼料罐,但若飼料罐倒斜,飼料泄漏會使蜜蜂遭受損失。筆者將脫脂棉用棉線捆扎在塑料盒中(無孔洞的皂盒都可用)固定在箱角底處,裝蜂前灌足濃糖漿,以棉吸足不流溢為佳,途中缺飼料時,可隔著紗網飼喂。籠箱也可根據群勢大小增減體積。
2 裝蜂團用的塑袋
是一個直徑60 cm、高80 cm左右的厚型塑膜袋。
3 籠蜂飼料
1)液體飼料:用1∶0.3蜜水或1∶0.7白糖水。取口徑3cm左右的塑瓶,灌滿飼料后蒙紗布,倒置于1cm深4~5cm直徑的塑瓶蓋中,墊2~3層網紗?;蛘呤褂眠|寧喀左產的小型巢門飼喂器,灌足飼料,鴨嘴上捆棉紗。重點是固定好裝飼料的容器。
2)固體飼料:食用瓊脂明膠10g,白糖2000g,凈水l000g加熱溶化,倒入飼料罐,冷卻成膠凍狀,遇40℃高溫不粘。
3)煉糖:將煉糖用大眼網或細鐵絲交叉壓扎固定。
這三種飼料,任擇1種即可。
4 驅蜂結團
此項工作無論白天晚上都可進行。將老式蜂桶倒立,“蜂召”口置巢脾上1~2cm處,敲振蜂桶驅蜂進“蜂召”,慢慢提升“蜂召”高度,直到全群進入,并仔細檢查蜂王是否存留于巢脾縫中。稍待幾分鐘蜜蜂入召結團后,可用深黑色網紗蒙住召口,一天之內轉運至目的地。這適合三五群蜂近距離轉運。
活框飼養群,過蜂比較簡單,先將蜂于囚入王籠,扎在“Z”形網架上,然后抖蜂人籠箱,嵌入紗蓋待運。
5 過蜂入籠箱
這適合于遠距離批量轉運,十分重要,至少2人操作。一人手牽裝蜂團的塑袋,另一人雙手端已結團的“蜂召”或蜂捅,對準塑袋口,穩、準、快地將蜂團拍、振人塑袋,快速收閉袋口抓牢,倒轉,對準方形紗籠箱,放開塑袋口,快速將塑袋內的蜂團抖入籠箱中,嵌入上蓋,過蜂完畢。因塑袋光滑,抖蜂快速,極少附著蜜蜂。其間動作要“穩、準、快”,否則蜂群散團亂飛,須靜待蜂群再結團后才能重做以上程序。若是白天過蜂,能控制住蜂王更好(關入王籠,扎于“z”形網上,散蜂自會入籠團聚)。白天過蜂要準備噴水器、細沙、水盆待用,以防蜂群遠飛逃亡。
6 注意事項
1)盡量減少噪音,降低振動強度、頻率;
2)盡量做到既通風透氣,又保持黑暗;
3)寧冷勿熱,外界氣溫超過30℃要灑水、降溫,0~10℃不會凍壞蜂時不須保溫;
4)水不可缺,飼料次之,可適當補充;
5)避免汽油及有害氣體的刺激;
6)運輸途中要勤檢查。若蜂群在籠內騷動,可噴冷水,籠箱用黑網遮光;若籠內蜂團松散,吊“蜂胡子”“牽須兒”,表示受熱、受餓已至極限,應立即噴灑溫蜜水,使其慢慢蘇醒;
7)籠蜂到達目的地后,要先準備好蜂箱,調入鮮活子脾、蜜脾(子脾不好中蜂易逃亡),再把籠蜂逐一過入箱中。
若按以上處理程序,方法得當,一二日后蜂群能正常進粉采集,以后進入正常管理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