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群勢在0、5千克(兩脾中蜂)以下,無力投入生產性采集的弱群,重新恢復到群勢達1千克以上(四脾蜂)哺育、采集兼顧的蜂群,這個過程叫蜂群復壯。
蜂群復壯的季節是早春、夏末、初秋。中蜂具有較強的復壯能力。在無人為干擾的自然狀態下,常可見到“碗碗蜂”這樣的弱群復壯起來。能夠實現自我復壯的蜂群在其復壯期間,都具備以下條件:溫暖的氣候、較充足的蜜粉源(非大流蜜期)、巢脾新、無病蟲害和盜蜂侵擾。一般而言,弱群容易出現消耗大于積累的狀態。因為群勢小,蜂群要把子圈內的溫度、濕度調整到卵孵化和蟲、蛹生長發育的適宜范圍,需要付出更多的生理消耗,并且所耗飼料遠遠多于強群,這就迫使壯年蜂增加出巢采集的次數,來滿足群體對飼料的需要,導致早衰。食料短缺時,部分內勤蜂會提早轉入外勤采集,這又必然影響哺育質量。蜂群具有在弱小狀態下多育蟲,以求在較短時間內增加蜂數,壯大群勢的習性。但育蟲環境不佳,哺育力不足,使弱群容易發生幼蟲病。弱群哺育出的蜜蜂體質較差,各種生產性能低,壽命短。通過科學管理,滿足蜂群對飼料、哺育環境等的需要,使蜂群活動重心轉到哺育上,減少成年蜂的生理消耗,這是避免弱群出現消耗大于積累,達到積累大于消耗的良性發展狀態的關鍵。經過調整以后培育出的第一、第二批蜂是下一步群勢的增長時期的哺育蜂,它們的體質狀況直接關系到群群的復壯速度。蜂群復壯應采取的措施:
蜂群復壯的季節是早春、夏末、初秋。中蜂具有較強的復壯能力。在無人為干擾的自然狀態下,常可見到“碗碗蜂”這樣的弱群復壯起來。能夠實現自我復壯的蜂群在其復壯期間,都具備以下條件:溫暖的氣候、較充足的蜜粉源(非大流蜜期)、巢脾新、無病蟲害和盜蜂侵擾。一般而言,弱群容易出現消耗大于積累的狀態。因為群勢小,蜂群要把子圈內的溫度、濕度調整到卵孵化和蟲、蛹生長發育的適宜范圍,需要付出更多的生理消耗,并且所耗飼料遠遠多于強群,這就迫使壯年蜂增加出巢采集的次數,來滿足群體對飼料的需要,導致早衰。食料短缺時,部分內勤蜂會提早轉入外勤采集,這又必然影響哺育質量。蜂群具有在弱小狀態下多育蟲,以求在較短時間內增加蜂數,壯大群勢的習性。但育蟲環境不佳,哺育力不足,使弱群容易發生幼蟲病。弱群哺育出的蜜蜂體質較差,各種生產性能低,壽命短。通過科學管理,滿足蜂群對飼料、哺育環境等的需要,使蜂群活動重心轉到哺育上,減少成年蜂的生理消耗,這是避免弱群出現消耗大于積累,達到積累大于消耗的良性發展狀態的關鍵。經過調整以后培育出的第一、第二批蜂是下一步群勢的增長時期的哺育蜂,它們的體質狀況直接關系到群群的復壯速度。蜂群復壯應采取的措施:
1、保持蜂數密集抽出多余的巢脾,做到蜂多于脾,巢脾全被蜜蜂包被,隔板外都有蜜蜂的狀態,以此達到容易維持巢溫、減少哺育數量、提高哺育質量的目的。出于防疫和降低蜂群消耗的需要,復壯初期可使用1~2框經消毒滅菌處理后的優質空巢脾,以后則主要依靠蜂群重新筑造新巢脾。
2、控制巢溫:要利用蜜蜂的自我調節能力,不要搞重包裝保溫,更不要搞人工熱源給蜂巢升溫。除了在春季寒潮頻襲時期做好蜂箱上,下及有蜂一端側壁的外包裝保溫外,其他時期的蜂群復壯一律不搞包裝保溫。
3、合理飼喂:高溫時期先采用較低濃度的獎勵飼喂,到成片封蓋子出現后,可改為通常的獎勵飼喂濃度,以便蜂群逐漸貯備一些飼料,供新蜂出房后取食。在溫度較低時期,對于擬復壯群可只采用通常的獎勵飼喂濃度或補助飼喂時的糖漿濃度。不管外界溫度如何,在進行復壯的初期,每天喂給糖的量以1小時內“取食”完為度,避免出現蜜壓子。成片封蓋子出現后,再逐漸增加每天飼喂量。復壯期的成年蜂非常寶貴,要防止飼喂時溺死或其它原因損失蜜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