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收捕野生中蜂
|OK蜜蜂網
中華蜜蜂簡稱中蜂,是我國優良蜂種,很多山區都有野生中蜂生存。它們適應當地的自然條件,如果將它們收捕起來,加以人工管理,是一筆不小的財富。
收捕的方法分誘捕和獵捕。所謂“誘捕”,就是在蜜粉源充足的地區、容易分蜂的季節(一般是春、秋季),將附有蠟基的舊蜂桶或插有上了窄條巢礎巢框的舊蜂箱,放置于可避雨的屋檐下、樹下或朝南的山腰突出巖石下,讓分蜂的蜂群自動進入,然后運回飼養。這種方法簡便省力.做法如下:
一、準備工作在大流蜜期,先備好蜂箱、巢礎、巢框,選擇好蜂箱放置的地點,并準備好獵捕的工具,如:面網、手套、割蜜刀(或鐮刀、柴刀)、噴煙器、搬運箱(和蜂箱長度一樣,不要太寬,能放四五個巢框即可,便于搬運)等。時間選在大流蜜期,有利于獵捕后的蜜蜂較快恢復正常生活。
二、尋找野生中蜂這是一項有趣但需要耐心的工作,有多種方法。筆者使用采蜜采粉蜂追蹤法。找到一個蜜粉源基地,觀察鎖定采蜜采粉工蜂,追蹤其歸巢飛行的方向,人可依照這個方向前進,直到看不見為止。然后等另一只工蜂飛來繼續跟蹤,最后可以找到野生中蜂群的巢穴。一般同一飛行路線工蜂多的蜂群是強群,也比較容易找到蜂巢。這里提醒讀者注意的是出巢蜂和歸巢蜂的區別:前者飛行速度快、聲音尖、飛行時身體搖擺不定;后者飛行速度慢、聲音混濁、尾部下垂或兩腿帶有花粉團,行徑成直線。后者是我們追蹤的目標。
有人介紹根據幼蜂試飛找蜂巢的方法值得推薦。晴朗的天氣,每天下午2—3點,幼蜂會出巢在巢前試飛半小時左右。這種飛行混亂無序,聲音大且嘈雜。聽到這種聲音尋覓而去,可找到蜂巢。
三、獵捕中蜂的技術追蹤到的蜂群,巢穴有的在樹洞里,有的在巖洞里,有的在土洞里。前兩者獵捕難度比較大,現介紹土洞蜂群的獵捕技術。
首先,將巢洞周圍的野草鏟掉,將泥土一層一層地挖開。其次向露出的蜂巢噴煙,使蜂群離開巢脾,結團后進行割脾。將割下的巢脾蜜脾朝下一片片地倒豎置于搬運箱內,每片保持一定的距離,中間用幾塊小紙團墊著防止運送時互相碰撞壓壞子脾。接著,用蜂刷將蜂團掃入箱內。這時如看到蜂王也可將其雙翅剪短,防止飛逃,并捉入箱內,其他工蜂也會飛進箱內。最后將搬運箱放在原巢處,讓歸巢的蜜蜂也進入,于當晚運回飼養地。
四、獵捕后蜂群的處理(誘捕的蜂群少了這個環節)將搬運箱運到預先安置的蜂箱旁邊。在搬運箱上方放置一個無底的蜂箱,里面裝有上了巢礎的巢框,若有舊巢礎框更好。從紗窗往搬運箱里噴煙或輕輕敲動,使蜂群離開搬運箱上移至無底蜂箱內。然后將蜂團聚結的巢框插到要使用的蜂箱里。
將野外帶回的巢脾放在平板上,切去雄蜂脾,留一小部分蜜脾,子脾要保護好。大塊巢脾要切成巢框內圍大小。將切齊的巢脾鑲在穿有鐵絲的巢框內并緊*上梁,有帶蜜脾的蜜脾*上梁,子脾在下方。用小刀沿鐵絲在脾上劃一刀至房底,將鐵絲坎入房底,把巢脾用麻繩吊綁,插入飼養用的蜂箱內。待原箱內的蜂群上子脾護脾,這時可抽去空巢框。
第二天,箱外觀察工蜂采蜜正常,并往箱外搬運廢巢片和蜂尸,說明蜂群已正常生活。數曰后,開箱檢查發現蜂脾和上梁已被新蜂蠟粘合鐵絲坎入處巢脾也修復好,蜂群工作正常,便可剪去麻繩。獵捕野生中蜂工作即告成功。
(責任編輯: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