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蜂強群普遍很難,只因這四點是無法逾越的坎
中蜂強群普遍很難,只因這四點是無法逾越的坎
中蜂要想像意蜂那樣養成強群難度是非常高的,意蜂動不動就是十五六張脾蜂,而中蜂到了六脾就算是強群了。很多時候并不是養殖技術的問題,而是中蜂與意蜂存在著一些本質的品種差異,在小編看來阻礙中蜂發展成強群主要有以下四個因素:
一、中蜂蜂王產卵能力不如意蜂蜂王。
據研究發現,好的中蜂蜂王一天的產卵數量也就500-600粒,而意蜂王一天的產卵量可高達2000粒。眾所周知,蜂王產卵的數量直接關系到了新蜂的出生規模。
這也是中蜂強群困難最主要的原因。
二、釀蜜能力和采集能力的差異。
意蜂的釀蜜在去水分的過程中就和中蜂有本質區別,意蜂在釀蜜的時候集體往外排水汽,而中蜂有個非常奇怪的現象就是釀蜜的時候如果箱內溫度高,竟然還有蜜蜂“擋”在巢門口向蜂箱里面扇風,難不成是外面溫度低?
釀蜜的能力直接關系到蜂蜜的產量,食物充足哺育新蜂的食物才能高效的補給到位。
意蜂進粉進蜜速度快,能在短時間內就保障大量新蜂的食物需求,從而能夠在短期就實現強群。這一點中蜂是很難做到的。
三、時間關系。
在第一點原因中小編說到中蜂王產卵慢,在新蜂出生和老蜂死去相互抵消的過程中,蜂群數量增長慢。但是有人認為:只要新蜂多于老蜂,隨著時間的推移蜂群怎么也是遞增的啊,不至于到了6脾就漲不上去了。其實這個問題的關鍵就是時間問題,新蜂的遞增主要還得依靠天氣,如果天氣好適合繁蜂自然就是一直遞增,但是現實的環境有春夏秋冬之分,到了夏季的度夏期蜂群處于遞減狀態,是無法繼續壯大蜂群的。所以說:“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就是這個道理。
四、中蜂造脾能力,蜂王使用周期。
中蜂造脾能力差,蜂王使用周期短,一般一年就要換脾換王,這兩種情況就給了蜂群發展很多“斷弦”影響。就好比長跑,中途還要停下來喝水,拍照,自然會影響跑步的節奏。
以上四點就是阻礙中蜂強群的主要原因,中蜂普遍難強群似乎就是“鐵律”了,不過還是有人能夠把中蜂養成強群,因為他們采用了下面這些措施:
①、采用帶蜂能力強的品種,比如倉王。這種蜂王在很大情況下解決了中蜂王產卵少的問題。
②、適合繁蜂的季節,不斷地加強蜜蜂的粉蜜補充。
③、直接合群。將兩箱五六脾蜂的蜂群直接合并到一起,并配優質蜂王“帶領”,直接可以實現短時間的強群。小編在采蜜的季節也經常采用這個方法,用繼箱養殖。
關于如何實現中蜂強群,你有哪些經驗呢?歡迎留言分享。
上一篇:養好中蜂需要做對這六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