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蜂分蜂時節喜樂憂
中蜂分蜂時節喜樂憂
伴隨著春天的腳步,百花盛開,氣候宜人,萬物復蘇,蜜蜂也一樣進入繁殖季節。當蜜蜂群勢增長到一定階段,日益增加的蜜蜂數量與所居住的空間矛盾日顯突出,蜜蜂平均得到的蜂王信息素減少,于是,群內培育雄蜂,筑造王臺,培育新王,分蜂也就成為必然。然而,每每到了分蜂時節,養蜂人都會經歷其中的喜憂樂。個中滋味,中蜂養殖戶體會更加深刻。
1 喜:群數增加,規模擴大
分蜂是蜜蜂繁殖的主要方式。蜜蜂發生分蜂,顯而易見的就是數量的增加,一群擴為二群,遇上蜂群出現第二次分蜂則擴為三群,蜂群成倍增加,規模不斷擴大。拿中蜂來說,經過一個春繁,20 群蜂不經意間就發展到 40~50 群。群勢較強的,到了初夏的5~6 月還會出現一波分蜂,一般來說又能增加 20 群左右,所以總數會達到 60~70 群。蜂群壯大如此之迅速,是一般物種所沒有的。
有蜂才有蜜。不斷增加的蜂群,為此后的蜂產品生產提供了基礎性保障。對擴大養殖規模,或是以出售蜜蜂為目的的蜂農都是件喜事。
2 憂:有心無力,擔憂飛逃
分蜂發生后,蜂群中約半數的蜜蜂連同老蜂王會飛離原巢,另尋他處筑巢營生。在分蜂發生過程中,蜂群在一番狂“蜂”飛舞后,常常會在原巢附近結團停歇。停歇在低處的,收蜂自然方便輕松,用不了多少氣力就能收蜂進籠,但遇到蜂團停歇在高大枝丫下的,有時甚至連架上梯子也夠不到,那只能是望蜂興嘆,收不回來,眼巴巴看著蜂團散開飛走而丟失。
分蜂收籠后的蜂群也并不都是安分的。或是對新巢穴環境不滿意,或是對抽借的巢脾不稱心,缺少卵蟲、封蓋子,收籠入箱的蜂會發生飛逃。有的蜂群,甚至在收籠入箱(桶)后的3~5 天,還會遷飛逃逸。雖說飛逃之前或多或少有些前兆,工蜂不泌蠟,老王不產卵,采粉不積極,但飛逃總是發生在剎那間,特別是出房不久的新王,總得敞開巢門方便其外出交尾,可就在那欲關不能的幾天里,不知何時蜂群已經遠走高飛。
停歇高處難以收回與發生飛逃,對上了年紀的老蜂農來說,分蜂著實是件讓人擔心的事。
3 樂:野外誘蜂,樂在其中
每到分蜂發生季節,有經驗的蜂農總會在峽谷兩側、高山上,在那些通風、干燥的巖石下,甚至是在高山農場房屋的窗臺上,擺放上幾只經過烘烤、噴了蜜的,桶壁殘留著許多蜂蠟的舊蜂桶,進行野外誘蜂。
其實說引誘也好,說收留也罷,目的都是等待著那些分蜂時主人沒有及時收回,或是發生了飛逃出來的蜂群前來入住。一年中,流浪蜂對那些勤勞、好心的蜂農總會給予回報,讓他們或多或少總能收到幾桶來自他鄉的蜜蜂,這額外的收獲。對傳統養蜂難免發生自己的蜜蜂出走到留住在他人的蜂桶中,別人的蜂無意中又成了自己的作品,早已習慣了如此這般的老蜂農,除了得到時的驚喜之外,更多的是一種樂趣。
驚喜,擔憂,快樂,分蜂時節的蜜蜂生活,帶給蜂農們太多太多的情感寄托。
我用以下方法進行中蜂分蜂, 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一、 利用蜂群自然分蜂的積極性進行分蜂。 當蜂群中出現大批成熟雄蜂子脾時, 將蜂王一側前翅剪去三分之二。 自然分蜂后,即可在箱前地面上 找到蜂王, 待分蜂開始結團, 將蜂王放入蜂團, 從原群中提出一張脫蜂的 蟲卵脾, 將其靠近分蜂團, 并仔細觀察蜂 團上脾情況。蜂王上脾后, 即可裝入預先準備好 的空蜂箱中, 并視蜂團的大小, 加足巢礎框, 將蜂箱放置在面向蜂團附近的平地上, 驅散剩余蜂團, 蓋好箱蓋, 分蜂便會很快進入 蜂箱。 分蜂進箱后, 即可將蜂箱搬往預先選好的地方。 原群選留一個粗壯正直的較好王臺, 將其余王臺全部摘除。 如群勢仍較強, 可適當提出部分 老熟子脾, 脫蜂后補給其它弱蜂。
用上述方法分蜂, 蜂群采集積極, 蜂團進箱后, 外勤蜂立即出巢采集, 守衛蜂馬上布兵設崗, 蜂王很快正常產卵繁殖。這樣的分蜂群造脾積極, 群勢增長也快。由于蜂王預先剪翅, 避免了分蜂飛逃的損失。但這種分蜂方法 操作較繁, 且每次只能分出一群,故較適合家庭業余養蜂者采用
二、 利用隔離板同箱分群。當蜂群發展壯大后, 在蜂箱后側的一旁, 或蜂箱的左右側另外再開一個巢門, 并在兩巢門間增設障礙物, 適當關小原巢門, 開大新巢門, 當蜂已習慣從兩個巢門出入, 且出入蜂量相近,即可將蜂群一分為二, 用隔離板隔開, 然后在無王側介紹一個成熟王臺, 任其出臺交 尾產卵, 分蜂即告完成。蜂群群勢壯大以后,一箱容不下兩群, 可分別從左右兩室提取老熟子脾補給弱群。也可將原箱往一邊 移動尺許, 并在空出的地方另放一只空蜂箱, 將靠近該箱的蜂群提入空箱, 仍在原來方向開啟巢 門。
三、 轉化分蜂傍晚, 外勤蜂全部歸巢后, 即將蜂群按計劃連蜂帶脾均 等分開, 裝入各自的蜂箱, 然后連夜轉地到五公里以外的新場址重新陳列。第二天再逐一給無王群介紹蜂王或老熟王臺, 適當關小巢門。
上述三種分蜂方法都可避免外勤蜂和已出巢試飛過的青幼蜂飛返原群, 從而避免了新分群群體失調導致的繁殖緩慢的弊端。 同時也避免了盜蜂和 飛逃的損失。
上一篇:中蜂出現王臺后蜂群的管理
下一篇:桶養中華蜜蜂的過箱詳細飼養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