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人士職業化的內涵是什么
所謂職業化,就是一種工作狀態的標準化、規范化和制度化,即要求人們把社會或組織交代下來的崗位職責,專業地完成到最佳,準確扮演好自己的工作角色。今天小編給大家講解的是職業化的內涵,歡迎大家參考。
職業化的內涵
以國際通行的概念分析,職業化的內涵至少包括四個方面:
一是以“人事相宜”為追求,優化人們的職業資質;
二是以“勝任愉快”為目標,保持人們的職業體能;
三是以“創造績效”為主導,開發人們的職業意識;
四是以“適應市場”為基點,修養人們的職業道德。
職業化的內容簡介
職業道德、職業意識、職業心態是職業化素養的重要內容。也是職業化中最根本的內容,如果我們把整個職業化比喻為一棵樹,那么職業化素養則是這棵樹的樹根,美國最著名的《哈佛商業評論》評出了9條。
職業道德
職業人應該遵循的職業道德:誠實、正直、守信、忠誠、公平、關心他人、尊重他人、追求卓越、承擔責任。這些都是最基本的職業化素養。
強制性和約束力
企業無法對員工職業化素養有強制性的約束力,職業化素養更多的體現員工的自律上,企業只能對其所有的員工的職業化素養進行培養和引導,幫助員工在良好的氛圍下逐漸形成良好的職業化素養。
職業化行為規范更多的體現在遵守行業和公司的行為規范,包含著職業化思想、職業化語言、職業化動作三個方面的內容,各個行業有各個行業的行為規范,每個企業有每個企業的行為規范,一個職業化程度高的員工,他能在進入某個行業的某個企業的較短時間內,嚴格按照行為規范來要求自己,使自己的思想、語言、動作符合自己的身份。
做事有章法
職業化行為規范更多的體現在做事情的章法上,而這些章法的來源一是長期工作經驗的積累形成的,二是在企業規章制度要求的,三是通過培訓、學習來形成的,當我們進入一家公司,對公司的評判首先就是對公司員工所表現的行為規范的評判。通常,企業通過監督、激勵、培訓、示范來形成公司統一的員工行為規范。
勝任能力
職業化技能是企業員工對工作的一種勝任能力,通俗的講就是你有沒有這個能力來擔當這個工作任務,職業化技能大致可以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職業資質,學歷認證是最基礎的職業資質,專科、本科、碩士、博士等等,通常就是進入某個行業某個級別的通行證,其次是資格認證,資格認證是對某種專業化的東西的一種專業認證,比如會計,就必須擁有會計上崗證、其次就是注冊會計師資格認證,做精算的,就要擁有精算師資格證書,學歷認證和資格認證都是有證書的認證,但是在現實中,還有一種沒有證書的認證,就是社會認證,社會認證通常就是你這個人在社會中的地位,比如你是某個行業著名的專家,學者,即便你沒有證書認證,但是社會承認你,這就代表著你在這個行業這個領域的資質。我們也把這種認證稱為頭銜認證。
職業通用管理能力
二是職業通用管理能力,每一個人,在企業中都不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而必須與上司、下屬、同事等交往,形成一系列的關系鏈,在這些關系鏈中,必然就產生了向上級的工作匯報、向下級的任務分配,以及同事之間的溝通、協作與配合,同時,一個員工還必須對自己進行有效管理,時間的管理、心態的管理、突發事件的處理……等等。這些通用的管理能力,是你在生活和工作中間都必須具備的能力,通用能力的高低,在某中程度上也決定著你的實際工作能力高低,它與職業資質互為補充形成員工的實際工作能力,可以這么說,一個職業資質和通用管理能力都比較高的員工,他的整體工作能力一定是良好的。
職業化素養
一個職業化程度高的員工,他必將成為一個非常優秀的員工,一個團體職業化程度高的企業,它必將會成為一個社會尊敬的企業。
今天的企業,不僅僅只是強調管理的標準化、管理的制度化、管理的程序化、管理的人性化……,員工職業化素養的高低已經成為眾多企業日益關注的焦點,但是,到底什么才是職業化呢?筆者懷著強烈的興趣開始了這個方面的探討。
職業化的主要作用
職業化創造工作價值
職業化的作用體現在,工作價值等于個人能力和職業化程度的乘積,職業化程度與工作價值成正比,即:工作價值=個人能力×職業化的程度。
如果一個人有100分的能力,而職業化的程度只有50% ,那么其工作價值顯然只發揮了一半。如果一個人的職業化程度很高,那么能力、價值就能夠得到充分、穩定的發揮,而且是逐步上升的。如果一個人的能力比較強,卻自覺發揮得很不理想,總有“懷才不遇”的感慨,那就很可能是自身的職業化程度不夠高造成的。這樣就使得個人的工作價值大為降低。
具體作用
一〉確認人生的方向,提供奮斗的策略
二〉突破并塑造清新充實的自我
三〉準確評價個人特點和強項
四〉評估個人目標和現狀的差距
五〉準確定位職業方向
六〉重新認識自身的價值并使其增值
七〉發現新的職業機遇
八〉增強職業競爭力
猜你感興趣: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