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禁止喝水”為何惹爭議
“地鐵禁止喝水”為何惹爭議?地鐵禁止喝水的城市有哪些呢?下面是為大家整理的“地鐵禁止喝水”為何惹爭議,只供參考,喜歡的朋友們歡迎分享收藏!
“地鐵禁止喝水”為何惹爭議?
日前,“女子在南京地鐵車廂喝水被開罰單”相關話題沖上熱搜。對此,南京地鐵回應稱“列車上禁止飲食,喝水也是飲的一種”,持續在社交媒體引發熱議。
事實上,南京地鐵這樣的操作并非首次。今年3月,一名乘客也因喝酸奶,被執法隊員勸阻,并開具告知單,南京地鐵也曾作出類似解釋。雖然開具告知單不等于開罰單,主要目的是對乘客進行普法宣傳,引導乘客自覺遵守文明乘車秩序,但從乘客的角度來看,更為關注的問題,是為什么地鐵上不能喝水、喝酸奶。
從視頻呈現的信息來看,女子收到的“軌道交通設施內禁止行為告知單”上所列舉的是根據《南京市軌道交通條例》及《城市軌道交通客運組織與服務管理辦法》的規定,在車站或者其他軌道交通設施內禁止的13種行為,其中明確提到“在列車車廂內禁止飲食”。按照南京地鐵的解釋,無論是該乘客飲用的是水還是飲料,都在禁止之列。“天氣炎熱,中暑了怎么辦?”“是否喝一口水都要下車?”“難道只要有人喝水就得被罰?”……由于事件發生的場景和大家的日常生活具有較強的接近性,不少網友產生了“代入感”,紛紛表示難以理解。
南京地鐵為什么一再解釋也難以服眾?原因恐怕有兩方面:一是該類事件一而再、再而三地引起輿論關注,側面證明了這一規定本身值得商榷,以及討論這一社會公共話題的必要性。而一刀切式禁止既有機械執行之嫌,缺乏同理心、人情味,也涉及到嚴肅的地方規定的解釋問題。
二是缺乏可執行性的問題。正如網友所說,按照這個邏輯推演下去,下雨天應該禁止乘客坐地鐵,甚至禁止乘客帶一切東西,因為所有隨身攜帶的物品以及本人都有可能造成“影響車廂衛生”等問題。換言之,規定本身可執行性不高,形式意義大過實際意義。與此同時,從橫向來看,北京、廣州、長沙等城市雖然也有類似規定,但在實際生活中,能夠為乘客的合理需求留出一定的空間。
必須看到,對于乘客的合理訴求,是重視還是漠視,根本上決定了能否讓人心服口服。從這個角度來看,南京地鐵的回應不僅于事無補,而且起到了反作用——忽視了公眾的需求、拉遠了與公眾的距離。
地鐵禁止喝水的城市
地鐵通常會規定乘客在車廂內不得飲水和吃東西。這是為了維護地鐵車廂內的衛生和乘車環境,避免食物殘渣和垃圾的堆積,減少細菌和異味的產生。
南京一名女子因在地鐵車廂內喝水,被巡查的工作人員開了“罰單”一事沖上了熱搜。
國內十大城市地鐵公司中,其中4地客服人員明確表示“不準喝水”,其他則表示,可以喝水,但不能吃東西。
目前軌道交通運營里程排名前十的城市為上海、北京、廣州、深圳、成都、杭州、武漢、重慶、南京和青島。其中上海、北京、南京和青島地鐵的客服人員明確表示“有規定車廂內禁止飲食,所以不能喝水”。某地地鐵客服人員稱:“渴的時候可以下車去站臺上喝,喝完再上車。”其他幾地地鐵客服人員則表示,可以喝水或者喝飲料,但不能吃東西,因為當地的規定是“禁止進食”。
地鐵不讓喝水違法嗎?
近日,南京一名女子在地鐵車廂內喝水,被巡查的工作人員開了“罰單”,引起網友關注。“地鐵上能不能喝水”,成為爭議焦點。
南京地鐵先是回應稱,地鐵上禁止飲食,水屬于飲料的一種。7月25日又表示,如果因為身體不適需要服藥或其他緊急情況,可以飲水,也可向工作人員求助。同日發布的通報稱,僅向涉事乘客出具了告知單,對禁止事項進行宣傳告知;而乘客喝的也并非水,而是“瓶裝果汁飲料”。
南京地鐵的回復可謂精準戳到了網友們的關切。表明未對相關乘客進行實質性處罰,就避免了“濫罰款”的質疑。指出乘客喝的不是水而是飲料,無形中強化了乘客的“責任”。因為食物和飲料一旦處理不當,確實會對車廂環境衛生和安全運行造成影響,很多網友也能理解和支持。
但人們的關注和爭論并未停止,針對“地鐵鐵上到底能不能喝水”,人們期待獲得一個明確答案。這事關我們乘坐地鐵時的個人體驗,也關乎我們在公共場合的基本權利。
按照南京地鐵的意思,原則上是不允許的,但特殊情況下可以例外。《南京地鐵行政處罰裁量基準》根據不同情節設置了相應的處罰措施,從警告到罰款20元至50元不等;但《南京地鐵輕微違法行為不予行政處罰清單》也指出,在列車車廂內飲食未影響車廂環境衛生,經勸阻及時整改的,不予處罰。
據報道,2021年,南京地鐵實施行政處罰總數11255件,罰沒收入8.240萬元,主要集中在吸煙、列車車廂內飲食、乞討等領域。2022年,共實施行政處罰1255件,罰沒金額為2.095萬元。這說明,南京地鐵在禁止飲食的管理上,一方面確實較為嚴格,有真處罰且數量不少、罰款金額不低;另一方面處罰也在向弱化、輕量化轉變。
跳出南京,在目前軌道交通運營里程排名前十的城市中,有4地地鐵公司明確表示“不可以喝水”,有1地表示,“渴的時候可以去站臺上喝,喝完再上車。”其他幾地則表示,可以喝水或喝飲料,但不能吃東西。顯然,各地規定的標準和尺度都不一致。
而且,在實際執行中,即便有規定明確禁止喝水,但多數地方還是給出了一定的“容錯”空間,比如針對嬰兒、病人等特殊人群不作禁止,或者不會真正對乘客喝水進行阻攔,處罰更是罕見。
地鐵憑什么不給喝水?
喝水與喝飲料,前者是維持人體正常生理機能所需,而后者通常被視為非必要的飲食活動,兩者有著明顯的性質區別。地鐵運行期間車廂容易晃動,高峰期人員較為擁擠,如果在地鐵里喝飲料,確實可能出現飲料灑出污染車廂、影響其他乘客的情況。不光是南京地鐵,國內有地鐵運行的城市大多有關于乘客乘車飲食的規定,不過,很多城市在處理此類違規情況時,大多以提醒為主,不會一上來就實施罰款。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提出,成年男性每天需要飲水1700毫升,成年女性每天則需要飲水1500毫升,還要注意“少量多次”,“可早、晚各飲 1 杯水,其他時間里每1到2小時喝一杯水”。隨著國內城市地鐵運行里程增加,乘客乘坐地鐵如果站數較多,再加上換乘候車,總時間很容易突破一小時。要在較長時間內不喝水,一般人都受不了,對于身體情況特殊、患有疾病的乘客來說,更是存在健康風險。
規則總是需要在實踐中不斷調整、不斷修正。這次因“地鐵里能不能喝水”的問題引發討論,也啟示地鐵管理方將喝水與喝飲料做區別對待,區分必要行為和非必要行為,而不是籠統地規定“不準飲食”。即便修改書面規則在短時間內難以實現,地鐵管理方也可以在實際管理過程中采取柔性姿態,比如,同樣規定“乘客禁止飲食”杭州地鐵方面表示,如果乘客只是喝一口水、吃一顆糖,一般不會有工作人員制止。
其實,閱讀一些城市關于乘客乘坐地鐵的規定,可以發現里面列舉的地鐵里常見的不文明現象,仍然有待深入治理。比如,“派發廣告宣傳品”“一人同時占用多個座位”“使用電子設備時外放聲音”等行為,至今在一些城市的地鐵車廂里時有發生。這也提醒有關部門細化管理方法,將規則落到實處。與此同時,管理人員很難時時刻刻注意到車廂情況,維持地鐵秩序要靠廣大乘客,對于不文明現象,也要鼓勵乘客主動站出來予以制止。
地鐵不僅是交通工具,更是現代城市不容忽視的公共空間。可以說,地鐵車廂里的秩序如何,反映了人們的文明程度和公共意識。有關部門為維持地鐵秩序而實施的管理措施,也反映了其開展現代化治理的能力與水平。因此,在制定和實施地鐵乘客規則時,既要堅持以人為本,從最廣大乘客的切身權益、感受出發實施管理,也要堅持規則至上,對于干擾其他乘客、擾亂公共秩序的不文明行為堅決予以制止,讓違規者付出應有的代價。
地鐵不給喝水合理嗎?
南京地鐵禁飲引發網友熱議
當事女子發布的視頻畫面顯示,一名穿制服的地鐵工作人員正在開單,一名女子用手捂著嘴站在旁邊。隨后,女子拿到的一張《軌道交通設施內禁止行為告知單》顯示,根據《南京市軌道交通條例》及《城市軌道交通客運組織與服務管理辦法》規定,禁止在列車車廂內飲食。隨后,女子在告知單上簽字,她在視頻中配文:“誰懂啊!南京地鐵收罰單,不允許喝一下水!”
該視頻發出后,引起很多網友議論。對此,南京地鐵回應稱,列車上禁止飲食,喝水也是飲的一種,工作人員發現后會做出相應處罰。有網友認為,火車、動車和飛機上都能喝水和飲料,地鐵禁飲的做法不近人情;還有網友認為,水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液體,不應算作食物。
7月25日下午6時許,南京地鐵通過微博發布有關網傳“乘客在地鐵車廂喝水被開罰單”的情況說明,稱經核實,7月17日晚8時45分,南京地鐵工作人員在三號線列車巡查時,發現一名乘客飲用瓶裝果汁飲料,為防止飲料潑灑引發環境衛生等方面的隱患,工作人員根據《南京市軌道交通條例》相關規定,告知她車廂內禁止飲食的要求,并向她出具了《軌道交通設施內禁止行為告知單》。
7月26日上午,記者致電南京地鐵運營服務熱線欲了解詳情,一名接線員問清記者身份后,提供了一個專門對接媒體的電話,但記者多次撥打,收到語音提示“您的呼叫正在接通中”,卻一直無人接聽。發布視頻的女子則已將自己的抖音號設置為私密賬號,記者私信她未得到回復。
多地地鐵禁飲 南寧有所不同
南京地鐵禁止乘客在車廂內喝水、飲料等,全國其他省會城市的地鐵情況如何?7月26日上午,記者采訪廣州、武漢、長沙、南寧等城市發現,這些城市都出臺了相關條例或乘客守則,規定乘客不能在地鐵車廂內進食,但在執行過程中有所區別。
廣州地鐵運營服務熱線的接線員告訴記者,從人性化角度來說,乘客可以在車廂內喝水,但從保持車廂的整潔等方面來考慮,不建議喝奶茶等一些帶有氣味的東西。
武漢地鐵黨群工作部有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武漢市軌道交通管理條例》規定乘客不能在列車內進食,并在列車上貼有“禁止飲食”的提醒標志,不管吃的是固體還是液體,都算是飲食。如果乘客出現中暑等突發疾病的緊急情況需要喝水等,列車到站會有應急預案處理措施。不過,工作人員平時會以勸導為主,如果乘客拒不改正,已嚴重影響到列車運營秩序,工作人員有權處罰。
長沙地鐵運營服務熱線的接線員告訴記者,地鐵下面有很多管道,為防氣味引來老鼠咬斷管道,長沙規定地鐵車廂內不能飲食,雖未明確點明不能喝水和飲料等,但為以防萬一,還是不能喝水和飲料等。
南寧地鐵運營服務熱線的接線員則告訴記者,《南寧市城市軌道交通乘客守則》規定禁止在電梯、車廂內進食(嬰兒、病人除外),他們也曾遇到乘客在車廂內打翻奶茶、咖啡等液體的情況,但出于人性化考慮,還是會允許乘客在車廂內喝水和飲料等液體,但不能吃固體食物。為保持舒適的乘車環境,他們建議乘客在喝各種液體過程中注意不要打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