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毒治療斑禿的方法_蜂毒治療風疹的方法
《諸病源候論》謂:“人有風邪在頭,有偏虛處,則發禿落。”《外科正宗》指出:“油風乃血虛不能隨氣榮養肌膚,故毛根空,脫落成片,皮膚光亮,癢如蟲行,此皆風熱乘虛攻注而然。”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是蜂毒治療斑禿的方法以及蜂毒治療風疹的方法,供大家閱讀。
蜂毒治療斑禿的方法
斑禿亦稱圓形脫發,又稱“油風”、“鬼舐頭”。是指頭皮部突然發生斑狀脫發,往往于精神過度緊張后發生,起病突然,嚴重者全部頭發均脫落,甚至累及眉毛、胡須、腋毛、陰毛等。
《諸病源候論》謂:“人有風邪在頭,有偏虛處,則發禿落。”《外科正宗》指出:“油風乃血虛不能隨氣榮養肌膚,故毛根空,脫落成片,皮膚光亮,癢如蟲行,此皆風熱乘虛攻注而然。”因發為血之余,血虛、氣滯、血瘀等因素,均可導致頭發失養而脫落。
一、辨證
患部頭發迅速地成片脫落,呈圓形或不規則形,小如指甲,大如錢幣,一至數個不等,皮膚平滑光亮。一般可分兩型:
血虛型:伴有頭暈、失眠,舌淡紅,苔薄,脈細弱。
血瘀型:起病突然,病程較長,面色黯晦,舌邊有瘀血點或舌色暗紅,脈澀或微細。
二、診斷要點
1.本病可發于任何年齡,但以青壯年為多。常因精神過度緊張或受刺激后發生。
2.發病突然,頭發迅速地成片脫落,病損邊界清楚,呈圓形、橢圓形或不規則形。脫發區皮膚平滑光亮。
3.本病進展期,脫發范圍可以逐漸擴大,有的甚至頭發全部脫光而成為“全禿”。
4.無任何自覺癥狀,脫發區無炎癥表現。
三、治療
1.蜂毒治療
治則:養血祛風,活血化瘀。
處方:患部阿是穴、百會、肺俞、脾俞、肝俞、腎俞、膈俞、血海、三陰交。
血虛加膈俞、足三里,血瘀加血海、合谷。
方義:頭為諸陽之首,百會為六陽經與督脈交會穴,配以風池可疏散風邪;肺主皮毛,取肺之俞穴,配阿是穴直達病所,補之能益氣生血,瀉之能活血化瘀,有利于新發的生長。用脾俞補生化之源;肝俞、腎俞以補肝調肝,滋腎填精;膈俞、血海皆為血之要穴,補之可養營益血,瀉之能活血祛瘀,故取此二穴活血行血。
2.其他治療
(1)皮膚針療法
在脫發局部叩刺。斑禿初起,患部皮膚光亮,毫無新發生長時,宜用重叩法,至微微出血;如局部已見稀疏嫩發時,則宜改為輕叩。
(2)中藥治療
鮮生姜蘸醋涂擦患處,至皮膚發紅為度,一日兩次,但勿擦破皮膚。或用補骨脂309研碎,浸于60%酒精100mL內,配成30%補骨脂酊,7~10天后,取濾液外搽局部,每日1次。
四、按語
1.患者應勞逸結合,保持良好睡眠,心情舒暢。講究頭發衛生。
2.注意飲食營養結構,多食新鮮蔬菜水果,少吃油膩食物,少喝濃茶,少吸煙。
3.治療脫發,首當治血。蜂毒對斑禿有一定效果,頑固病例應守法守方,堅持治療。對毛發全脫者療效較差。
蜂毒治療風疹的方法
風疹,又稱“癮疹”,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其特征是皮膚出現大小不等的局限性風疹塊損害,呈現鮮紅色或蒼白色瘙癢性風團,時隱時現,愈后不留痕跡。有的病人尚可有發熱、腹痛等全身癥狀。急性者短期發作后多可痊愈,慢性者常反復發作,可歷數月或經久難愈。
本病多因稟賦不足,風、寒、濕、熱之邪外侵為患。或因進食魚、蝦等葷腥動風之物,或因某些藥物、粉塵、昆蟲叮咬等引起。
本病相當于西醫的蕁麻疹。
一、辨證
本病發病迅速,皮膚奇癢,搔之疹塊突起,多成塊成片,此起彼伏,顏色為紅色或白色,疏密不一,反復發作,消退后不留痕跡。部分患者有發熱、’腹痛、腹瀉等癥狀。發生于咽喉部者,可引起呼吸困難,甚至造成窒息。慢性者時隱時現,頑固纏綿。
風邪外襲者,起病急驟,身熱口渴,或兼咳嗽,肢體酸楚,苔薄,脈濡數。
胃腸濕熱者,發疹時伴有脘腹疼痛,神疲納呆,大便秘結或泄瀉,苔黃膩,脈滑數。
二、診斷要點
1.詢問發病時飲食史,或接觸可疑物品史,以及有無感染或其他慢性病灶及家族遺傳因素。常因進食魚蝦蟹,或因藥物,
或因冷熱刺激,或因有腸道寄生蟲病,或因胃腸積滯等因素引起。
2.皮膚上見大小不等的鮮紅、淡紅或蒼白色風團樣皮疹,
有瘙癢感,發得快,退得也快,常反復發作,消退后不留任何痕。 跡。甚者同時可侵襲喉頭粘膜,可有氣悶、呼吸困難,甚至窒息等。
3.根據風團表現可略知風疹性質。如皮膚劃痕癥是抓劃后引起的線狀風團;血管神經性水腫為邊界不清,皮色不變之局限性水腫;膽堿能蕁麻疹為直徑1~3mm的小風團,周圍有紅暈,偶爾有衛星狀小風團;日光性及寒冷性蕁麻疹的風團顯著地出現于暴露部位。
三、治療
1.風邪外襲
治則:疏風和營。
處方:風池、百會、大椎、血海、曲池、膈俞、委陽、魚際、天井。
方義:本方以百會配風池振奮手足三陽經經氣以疏散風邪;
大椎乃督脈與手足三陽經之會,督脈為陽脈之海,能疏散風寒;血海能涼血化瘀,膈俞為血會,曲池清熱消風,諸穴相配,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熱清疹自平;委陽為三焦之下合穴,配其合穴天井,宣通三焦;配以魚際疏風泄熱,調和營衛,則風疹漸消而愈。
操作要點:穴位交替使用。
2.胃腸濕熱
治則:清泄濕熱。
處方:曲池、足三里、血海、列缺、大腸俞。
方義:足三里、曲池為手足陽明之合穴,配以大腸俞,三穴合用共泄陽明積熱;血海理血和營,列缺宣肺透表。諸穴合用,使血氣調和,肌膚得以濡養,腠理得以透達,則皮疹自消。
隨證加減:夾濕水腫者,加陰陵泉、三陰交;惡寒發熱者,加合谷、外關、風市;腹痛、腹瀉者,加內關、天樞。
四、按語
1.忌食魚、蝦、蟹等海味及辛辣食物,保持大便通暢。
2.尋找病因,避免攝食與接觸已知的致敏食物或藥物等。
3.若發生喉頭水腫,出現呼吸困難,甚至有窒息危險者,應及時采用中西醫急救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