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蠟是什么顏色,蜂蠟顏色?蜂蠟感官標準的檢測
(1)看 由于花粉脂溶性 烴、胡蘿卜素及其它色素對舊巢脾的影響, 使蜂蠟呈黃色、深黃色、棕褐 色,不論哪 種顏色,色彩應鮮艷,無光澤,表面一般 凹凸不平, 有波紋。
(2)嗅 應有蜂蠟特有的香氣,無異味。
(3)咬 純蜂蠟在咀嚼時咬不斷,不粘牙,有類似蜂蜜的香味。
(4)滑 用手指指腹緊貼在蠟上滑動有發澀感,若含石蠟則會很滑。
(5)劃 用拇指指甲在蠟塊表面輕輕向前劃,無蠟花, 若含石 蠟則會劃出一層 蠟花。
(6)捏 用指甲捏入蠟塊有粘感,易粘在指甲上,若 含石蠟則 較光滑不粘。
7)拉 將蜂蠟捻成細棍條,拉時易斷且斷頭齊。含 石蠟則不 易拉斷,而是越拉越長,斷頭是尖的
(1)看 由于花粉脂溶性 烴、胡蘿卜素及其它色素對舊巢脾的影響, 使蜂蠟呈黃色、深黃色、棕褐 色,不論哪 種顏色,色彩應鮮艷,無光澤,表面一般 凹凸不平, 有波紋。
(2)嗅 應有蜂蠟特有的香氣,無異味。
(3)咬 純蜂蠟在咀嚼時咬不斷,不粘牙,有類似蜂蜜的香味。
(4)滑 用手指指腹緊貼在蠟上滑動有發澀感,若含石蠟則會很滑。
(5)劃 用拇指指甲在蠟塊表面輕輕向前劃,無蠟花, 若含石 蠟則會劃出一層 蠟花。
(6)捏 用指甲捏入蠟塊有粘感,易粘在指甲上,若 含石蠟則 較光滑不粘。
7)拉 將蜂蠟捻成細棍條,拉時易斷且斷頭齊。含 石蠟則不 易拉斷,而是越拉越長,斷頭是尖的
【出處】出自《神農本草經》;
1.《別錄》:白蠟,生武都山谷。生于密房木石間。
2.《本草經集注》:此蜜蠟爾,生于蜜中,故謂蜜蠟。蜂皆先以此為蜜ZHU、煎蜜亦得之,初時極香軟,人更煮煉,或加少醋酒便黃赤、以作燭色為好。今藥家皆應用白蠟,但取削之、于夏月日暴百日許,自然白;卒用之,亦可烊納水中十余過、亦白。 蜂蠟3.《本草圖經》:蠟,蜜脾底也,欲啖,當合大棗咀嚼即易爛也。
4.《綱目》:蠟乃蜜脾
【拼音名】Fēnɡ Là
【英文名】honey-wax
【別名】蜜蠟、蠟、蜜跖、黃蠟、白蠟、黃占
【來源】
藥材基源:為蜜蜂科動物中華蜜蜂等分泌的蠟質,經人工精制而成的塊狀物。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pis cerana Fabr.
采收和儲藏:春、秋季,將取去蜂蜜后的蜂巢,入水鍋中加熱熔化,除去上層泡沫雜質,趁熱過濾,放冷,蜂蠟即凝結成塊,浮于水面,取出,即為黃蠟。黃蠟餅經熬煉、脫色等加工過程,即成蜂蠟。
【化學成份】
1.蜂蠟(蜜蠟)主要成分可分為4大類,即酯類、游離酸類、游離醇類和烴類。此外還 含微量的揮發油及色素。在酯類中有軟脂酸蜂花酯(Myricyl palmitate,,約占80%,是蜂蠟主要成分),蠟酸蜂花 酯(Myricyl cerotate),落花生油酸蜂花酯 (Myrcyl hypogaeate);在游離酸類中有蠟酸(Cer otic acid,約占15%),甘四酸(Lignoceric acid),褐煤酸(Montanic acid),蜂花酸(Meli ssic acid),葉虱酸(Psyllic acid),落花生油酸(Hypogaeic acid),新蠟酸(Neoceroticacid)即廿五酸;在游離醇類中有正廿八醇(n-Octacosanol),蜂花醇(Myricyl alcohol); 在烴類中有廿五烷(Pentacosane),廿七烷(Heptacosane),廿九烷(Nonacosane),卅一烷(H entriacontane)及不飽和的蜂花烯(Melene)。以上所舉,是一概略,例如所含脂酸可能包括 從C24至C34的偶數碳的正脂酸,醇類可能包括從C24至C34的偶數碳的伯醇。黃、白兩種蜂蠟的成分,基本相同。
2.蜂蠟據稱尚含一種芳香性有色物質,名為蟲蠟素(Cer olein)。 蜂蠟【藥理作用】
1.活性氨清除作用,中國產蜂蠟對來自芬頓體系的·OH和來自X/XO系的O2均有清除作用。2.5μg/ml以上濃度完全抑制脂質過氨化,還可濃義依賴性抑SOD誘導。
2.其他作用,蜂蠟及其乳濁液有抑菌和防腐作用。且將肝素100-150mg懸浮在蜂蠟0.5-1.5ml內,靜脈注射給予,可使肝素抗凝血作用時間延長。
【性味】味甘;淡;性平
【歸經】脾;胃;大腸經
【功能主治】解毒;生??;止痢;止血;定痛。主癰疽發背,潰瘍為斂;急心痛;下痢膿血;久瀉不止;胎動下血;遺精;帶下
【用法用量】內服:溶化和服,5-10g;或入丸劑。外用:適量,溶化調敷。
原形態
1.中華蜜蜂,蜂群由工蜂、蜂王及雄蜂組成。工蜂全體被黃褐色毛。頭略呈三角形。胸部3節。翅2對,膜質透明。足3對,有采集花粉的構造。腹部圓錐狀,有毒腺和螫針。腹下有蠟板4 對,內有蠟腺,分泌蠟質。蜂王體最大,翅短小,腹部特長,生殖器發達,專營生殖產卵。雄蜂較工蜂稍大,頭呈球形,尾無毒腺和螫針,足上無采貯花粉構造,腹無蠟板及蠟腺。
2.意大利蜜蜂,體似中華蜜蜂,但較之為大。
【生境分布】中國大部分地區均有養殖。
性狀
1.黃蠟(《金匱要略》)又名:黃占(《種福堂公選良方》)。多為不規則的塊狀,大 小不一,全體呈黃色或黃棕色,不透明或微透明。表面光滑,觸之有油膩感。體輕,能浮于 蜂蠟水面,冷時質軟脆,碎斷面顆粒性,用手搓捏,能軟化。有蜂蜜樣香氣,味淡,嚼之細膩而 粘。不溶于水,可溶于醚及氯仿中。以色黃、純凈、質較軟而有油膩感、顯蜂蜜樣香氣者為 佳。
2.白蠟(《別錄》)又名:蜂白蠟。為白色塊狀。質較純。氣味較微弱,其它均與黃蠟同。全國大部地區均有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