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蠟的藥用價值也非常高。中醫學上蜂蠟有解毒、生肌、定痛的功效,內服和外敷可主治內急心痛,下痢膿血,久瀉不止,胎動下血,瘡癰內攻,久潰不斂,水火燙傷等。西醫方面由于蜂蠟的主要成份是高級脂肪酸和高級一元醇所形成的酯,將其制成各種軟膏、乳劑、栓劑,可用來治療潰瘍、癤、燒傷和創傷等多種疾病。口腔咀嚼蜂蠟能治療咽頰炎和上頜竇炎。咀嚼封蓋蠟能增強呼吸道免疫力和治療鼻炎,副鼻竇粘膜炎及干草熱病。將蜂蠟制成清涼壓布軟膏敷貼患部,可治療閉塞性動脈內膜炎、牙周炎和痙攣性結腸炎。蜂蠟與碳酸鈣、礦物油和純松脂混合而成的化合物可以治療慢性乳腺炎、濕疹、燒傷、創傷、癬、皮炎、膿腫乳頭狀瘤。還有,利用加熱熔解的蜂蠟作為溫熱的介質,將熱能傳至機體讓它發揮溫熱及機械性壓迫,以達到治療目的的蜂蠟療法,適應癥更多,有明顯的療效。
對于古典木器家具來說蜂蠟是非常理想的保養用品。蜂蠟所含脂類中的軟脂酸蜂花酯(Myricylpalmitate,約占80%,是蜂蠟主要成分)對木材纖維有緊固作用;芳香性有色物質蟲蠟素(Cerolein)和揮發油對木材有養護作用。保養古典木器家具不可使用石蠟及蜂石混合蠟。
在化妝品制造業,許多美容用品中都含有蜂蠟,如洗浴液、口紅、胭脂等;
在醫藥工業中,蜂蠟可用于制造牙科鑄造蠟、基托蠟、粘蠟、藥丸的外殼;
在食品工業中可用作食品的涂料、包裝和外衣等;
在農業及畜牧業上可用作制造果樹接木蠟和害蟲粘著劑;在養蜂業上可制造巢礎、蠟碗;
在材料工業上可制造絕緣蠟布、潤滑劑和涂料。
古《神農本草經》載:“蜜蠟味甘溫,主下痢膿血、補中。”名醫華陀留予后世治老少下痢,食入即吐之方:“取用白蠟方寸、雞子黃一個、石蜜、苦酒、發灰、黃連末、各半雞子殼。先煎蜜蠟苦酒雞子黃四味令勻,乃納連、發,熬至可丸為止。二日服盡,神效無比也。此方用之屢經效驗,乃知本經主下痢膿血之言,深當膺服也。”?漢朝醫圣張仲景創千古名方,在《續傳信方》中謂之調氣飲,專治“赤白痢,小腹痛不可忍,后重,或面青手足俱變者。用黃蠟3錢、阿膠3錢,同溶化,入黃連末5錢,攪勻,分次熱服,神妙。”又《千金方》載:“千金膠蠟湯主治熱痢,及婦人產后下痢。用蠟三棋子大,阿膠2錢、當歸2.5錢、黃連3錢、黃檗(黃柏)2錢、陳米半升,水三升。煮米至一升,去米入藥,煎至一鐘,溫服神效。”上二方也為李時珍所珍視,并收錄于《本草綱目》。
蜂蠟治呃逆、嘔吐亦奇效,在《醫方摘要》述及:“呃逆不止黃蠟燒煙薰,二三次即止”。
晉代葛洪《肘后方》載治療霍亂嘔吐方劑:“霍亂吐痢,蠟一彈丸,熱酒一升,化服,立止。”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論及蜜蠟療效機理,指出:“蜜屬陰,養脾;蠟屬陽,養胃也。”又道:“蠟味淡,而性嗇質堅,故止泄痢。”故“蜜蠟,主下痢膿血,補中”。
有人收集蜂箱蠟,制成豆粒大小,用治急性腸炎,乃至伴有膿血者。每服3-5粒,隔一小時一次,能4-5小時內止痢、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