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蜂(郎氏)標準蜂箱制作方法和規格介紹
意蜂標準蜂箱稱郎氏蜂箱、標準蜂箱,是目前國內外使用最為普遍的蜂箱
1.箱蓋 又稱大蓋或外蓋,猶如蜂箱的房頂。用20毫米厚的木板制作,內圍尺寸長5 1 6毫米,寬430毫米 頂板上一般外覆白鐵皮或油氈以防雨水和保護箱蓋。
2.又稱內蓋或子蓋,是覆在箱身(繼箱或巢箱)上的內部蓋板。猶如房頂內部的天花板。副蓋用厚l0毫米的木板制成,四周有寬20毫米、厚10毫米的邊框。外圍尺中長5 1 0毫米,寬425毫米,與箱身的外圍尺寸相同。紗蓋型的副蓋使用得很普遍;為了利于通風,它是用厚20毫米、寬25毫米的木條先制成框架,再在框架上覆以稀密度(16~18目) 鐵紗
3.巢箱與繼箱統稱為箱身(或箱體),其結構、尺寸一樣,放在箱底上的叫巢箱,放在巢箱上的叫繼箱。其內圍尺寸長465毫米(圖3—2,右上),寬380毫米(右下);高均為243毫米。還有一種稱淺繼箱,其高只有122毫米(也有144、140、168毫米)。巢箱主要用于繁殖;繼箱主要用于貯蜜,生產王漿、巢蜜等。我國淺繼箱目前主要應用于生產巢蜜,一般生產蜂蜜、王漿等的蜂場很少使用。
箱身四壁用厚22毫米的木板接合而成。在前后壁里面的上口開有“l"形框槽,在槽邊釘一鐵引條,以供擱放巢框的框耳。在前后壁外部可釘木條或開凹槽,以供搬運箱身時扣手之用。
4.箱底 箱底不與巢箱固定的叫活動箱底,它的門字形外框的里面有溝槽,槽內嵌入箱底板,由于溝槽不在中央,底板嵌入后, 一面高22毫米,另一面高10毫米。夏季和氣溫高時,用毫米的一面與巢箱配合,可擴大下蜂路;冬季和氣溫較低時,毫米的-面與巢箱配合,可縮小下蜂路。所以活動箱底能懶李磚的變化訶節~f蜂路大小,適應蜂群的需要,但搬運時較困難。
箱底與巢箱固定的叫固定箱底,底板與巢箱距離15毫米(也有22毫米)。它搬運時較方便,但下蜂路固定,不能隨季節變化而調節。
箱底與巢箱配合后,底板均在巢門口前面伸出80毫米的巢門踏板,用于蜜蜂進出時起落,也便于安裝巢門飼喂器和巢門式花粉截留器等。
5.巢門檔 巢箱與箱底配合后,可以用巢門檔調節蜜蜂出入口的大小。對固定箱底一般用復式巢門檔(圖3—3)。木條上開看兩個大小不同的凹槽,槽內有活動小板條。在繁殖和采蜜季節蜜蜂出入量大,可以整個巢門檔來調節。其他季節靠兩小板條來調節n
6.沁巢框 巢框是木制的框架,上邊稱上梁,下邊稱下梁,兩邊稱側條(圖3—4)。巢框能固定巢礎,使蜜蜂修筑而成巢脾。框架必須堅固,因巢脾貯滿蜂蜜時可重達2.5~3千克,運輸時 巢脾還經受著擺動與跳動。
巢框是蜂箱構件中的核心部件,制作巢框時,尺寸必須按圖紙規格嚴格要求,否則巢框在各蜂箱之間不能互換,將會給飼養管理、養蜂機具的應用等等方面帶來極大的麻煩。
上梁的兩端是框耳,將框耳擱在蜂箱的鐵引條上,可使巢框懸掛在蜂箱中。框的上下、前后、左右都有合適的蜂路。在上述的巢箱、繼箱內,都可放置l 0個巢框,十框蜂箱也由此而得名。
巢框內圍尺寸長428毫米,高202毫米;一巢框的巢脾單面有效面積為86 456平方毫米。按正反兩面每平方分米含有857個工蜂房計,一個巢框就可提供約7 000個工蜂巢房。每個巢箱含l 0個巢框,約有7萬個巢房供蜂王產卵,,蜂群貯存蜂蜜、花粉等之用。
帶蜂路的巢框是兩側條與上梁連接的突出部分一邊為尖角,另一邊為平角(圖3-5)。平時保持框間蜂路,運輸時巢框之間要排緊,側條間的尖角與平角相互頂住,使巢脾間減少碰撞,保護巢脾與蜜蜂。
不帶蜂路的巢框,其兩側條上下一樣寬,側條與上梁連接處不突出,而是用突出的薄鐵皮(或塑料制品)固定連接處。這鐵皮稱為巢框距離夾,它既保持框間蜂路,又使巢框堅固耐用。
每一側條的正中線上有3~4個小孔,沿巢框長度方向穿人24,、-26號鉛絲,巢礎借鉛絲固定于巢框之中。
7.隔板與閘板 隔板的尺寸與巢框外形尺寸相同,板厚10毫米。使用時放在蜂箱中最外側巢脾的旁邊,以調節蜂巢的大小,有利于保溫和避免蜜蜂筑造贅脾
閘板的外形同隔板,板厚也是1 0毫米,它的長、高比隔板大些。隔板放在蜂箱中,不切斷蜂路,與巢框一樣。閘板放入蜂箱,切斷前后、上下的蜂路,可將一個巢箱隔成2~4間,以便改成雙王群、四聯交尾箱等。
8.隔王板 功用是限制蜂王產卵的區域,有時蜂群中必須,嚴格分清育蟲區和產蜜區。蜂王限制在育蟲區,取蜜時從產蜜區提蜜脾不必尋找蜂王,也不必顧慮有蜂子混雜,提高了工作效軋還有利于在繼箱中放入產王漿框生產王漿。
隔王板有平面隔王板與框式隔王板之分。平面隔王板用于疊加型蜂箱,放在巢箱與繼箱之間,四周木制的邊框內裝有隔王柵,柵孔隙為4.4毫米(對西方蜜蜂),蜂王不能通也l蜂叮自由通行。隔王柵可有竹絲制、鉛絲制、金屬片沖孔制。框式隔王板是在巢箱或橫臥式蜂箱內使用,尤其是橫臥式蜂箱使用最普遍
下一篇:西方蜜蜂蜂箱的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