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氏大蜂螨
又名亞洲螨,簡稱大蜂螨,是蜜蜂的體外寄生螨。在未封蓋的幼蟲房中產卵,繁殖于封蓋幼蟲房,寄生于幼蟲、蛹及成蜂體,吸取血淋巴,造成蜜蜂壽命縮短,采集力下降,影響蜂產品產量。受害嚴重的蜂群出現幼蟲和蛹大量死亡。新羽化出房的幼蜂殘缺不全,幼蜂到處亂爬,蜂群群勢迅速削弱。
1.形態特征
大蜂螨的個體發育分3個階段,即卵、若螨和成螨。
①卵 圓形。雌螨可產兩種卵,一種為有肢體卵,0.65毫米Χ45毫米。一種為無肢體卵,個體較小,逐漸變黃枯干而死。雌螨在幼蟲封蓋后60小時開始產下有肢體卵,卵白色,在薄薄的卵膜內可見到胚胎,形似緊握的拳頭。
②若螨 若螨分前期若螨和后期若螨。前期若螨卵圓形,白色透明,具有4對足,大小為0.7毫米×0.8毫米,腹面具有肛板,氣管未成熟。足為角狀,跗節有小吸盤。雄性前期若螨大小為0.62.74毫米×0.58~0.69毫米,肛板外形較硬,氣管及足與雌螨相同。雌性后期若螨為卵形,大小為0.9~1.1毫米×1.l4~1.6毫米,背板骨質化明顯。雄性后期若螨為圓形,大小為0.74~0.88毫米×0.7~0.8毫米,4對足。根據剛毛的分布可以區分出雌雄性螨,雌螨多剛毛,而雄性的剛毛只分布在肛區。
③成螨 雌成螨,棕褐色,體被整個角質化的背板所覆蓋,背板具有網狀花紋。有些雄螨背板上具有黑色斑,身披濃密的剛毛,體呈橢圓形,大小為1.44毫米×1.73毫米,腹面由胸板、生殖板、腹股板、腹側板及肛板組成。口器位于身體的下方,由整肢和腳須組成刺吸式口器,氣門在第三及第四對足基節間外側,足粗短,由6節組成。雄成螨,體呈卵圓形,淡黃色,骨質比較少,大小為0.89毫米×0.73毫米,背板與腹板愈合,觸角上有可動肢,變為凹狀附肢,小端匙狀,適于傳送******。口器下方為性器官,腹面各骨板除肛板外,均不明顯,腹面前肛區多剛毛,體后部剛毛較粗。
2.生物學特性
①生殖特性 1只雌螨能產1~7粒卵,多數產2~5粒,進入巢房內的大蜂螨有產卵能力的占94.8%,無產卵能力的僅占5.2%,試驗查明,雌螨進入蜜蜂封蓋幼蟲房48小時后與雄螨交尾受精,腹部膨大,行動遲緩,60~64小時開始尋找產卵場所,并將卵產于巢房壁和巢房底部。大蜂螨產卵能力雖然很強,但成活率很低,能夠形成新雌螨的僅占35.8%,死亡3.8%;形成新雄螨的占17%,死亡9.4%,而不能發育為成螨的占33%。雄螨與雌螨交配后不會立即死亡,大部分雄螨是在幼蜂羽化出房后死亡,而雌螨則隨著幼蜂出房時寄生于蜂體或轉移到新的幼蟲房。試驗證明,潛入工蜂封蓋巢房的大蜂螨均為雌螨并在封蓋房內只繁殖一代,沒有世代重疊現象。受孕雌螨,產1個卵時,多數情況下發育為雌螨,若產兩個以上的卵時,則必有一個發育為雄螨。檢查封蓋巢房,鑒別雌螨與雄螨之間的性比例為1.42:1。
②生活周期 大蜂螨的生活周期分別為卵期20~24小時,前期若螨52~58小時,后期若螨80~86小時。雄螨整個生活周期為6.5天,雌螨7天。
③寄生習性 蜂螨的寄生分為蜂體自由寄生和封蓋房內繁殖兩個階段。在蜂體自由寄生階段,寄生于工蜂和雄蜂的胸部和腹部環節間,一般情況下,1只工蜂體上寄生1~2只雌螨,雄蜂體上可多達7只以上。在封蓋巢房內繁殖階段,工蜂幼蟲房通常寄生1~3只,而雄蜂幼蟲房可高達20~30只螨。
其原因是:
第一,雄蜂幼蟲房集中于巢脾邊緣,溫度較低,適于大蜂螨的寄生和繁殖。
第二,雄蜂幼蟲發育階段分泌激素的引誘作用。
第三,雄蜂幼蟲發育期較工蜂幼蟲長12小時,工蜂對雄蜂幼蟲飼喂次數多,這樣便增加了蜂螨潛入的機會。
④溫度的影響 大蜂螨發育的最適溫度為32~35℃。10~13℃即可凍僵。18~20℃開始活動,42℃出現昏迷,43~45℃出現死亡。據室內人工培養觀察,大蜂螨最長可活54天,在繁殖期成螨平均壽命為43~45天。在北京地區,越冬蜂群內蜂螨壽命在3個月以上。而在我國東北、西北寒冷地區,大蜂螨在成蜂體上寄生壽命可達6個月以上。
3.大蜂螨對蜜蜂的影響
受大蜂螨危害嚴重的蜂群,在蜂箱前可見到許多蜂體變形的幼蜂,翅不能伸展或殘缺,工蜂體型變小,雄蜂的性功能降低,蜂王壽命縮短。幼蟲在產生眼睛色素時如被2~3只大蜂螨寄生,體重將減少15~20%,大蜂螨吸食蜜蜂體液,可使蜜蜂每2小時減輕體重0.1~0. 2%,飛行能力也降低。如在幼蜂羽化后l~10天寄生大蜂螨,蜜蜂的壽命減短50%。此外,被大蜂螨危害的蜜蜂,由于身體被刺穿傷口,很容易造成蜜蜂麻痹病病毒的侵入,感染麻痹病。 蜜蜂被大蜂螨寄生后,經常扭動身體,企圖擺脫,結果造成蜜蜂精疲力盡,虛脫死亡。正在發育的蜂群,因蜂螨的寄生,蜂群群勢減弱。受害嚴重的蜂群,各齡期的幼蟲或蛹出現死亡。巢房封蓋不規則,死亡的幼蟲,無一定形狀,幼蟲腐爛;但不粘巢房,易清除。死蛹頭部伸出,幼蜂不能羽化出房。也可在工蜂、雄蜂幼蟲及蛹體上見到寄生的大蜂螨。若在秋季繁殖適齡越冬蜂時期之前不及時治螨,蜂群就不能安全越冬,造成嚴重損失。
4.蜜蜂對大蜂螨的抗性(抗螨性) 中蜂是大蜂螨的原始寄主,在長期演變過程中,使中蜂產生了抗螨性,主要原因是中蜂清理蜂螨的能力強。試驗觀察證明,中蜂用前、后足刷理其胸、腹部或扭轉腹部的側腹面,以清除身體上的螨,并且清除很快,這種清理行為稱作自行清理。當自行清理不成功時,蜜蜂便立即擺動身體作清潔舞動作,由同伴蜂用上顎叼咬蜂螨,并用前足抱著,叼離蜂體或掉落在蜂箱底部,這種動作稱為同伴清理行為,是主要的清理行為。成堆蜜蜂清螨現象占少數,這種稱作集體清螨行為。
5.診斷方法
①癥狀檢查 根據巢門前死蜂情況和巢脾上幼蟲及蜂蛹死亡狀態判斷。若在巢門前發現許多翅、足殘缺的幼蜂爬行,并有死蜂蛹被工蜂拖出等情況,在巢脾上出現死亡變黑的幼蟲和蜂蛹,并在蛹體上見到大蜂螨附著,即可確定為大蜂螨危害。
②峰螨檢查 從蜂群中提取帶蜂子脾,隨機取樣抓取50~lOO只工蜂,檢查其胸部和腹部節間處是否有蜂螨寄生,根據蜂螨數與檢查蜂數之比,計算寄生率。用鑷子挑開封蓋巢房50個,用擴大鏡仔細檢查蜂體上及巢房內是否有蜂螨,根據檢查的蜂數和蜂螨的數量,計算寄生率。春季或秋季蜂群內有雄蜂時期,檢查封蓋的雄蜂房,計算蜂螨的寄生率,也可作為適時防治的指標。
6.發生規律
蜂螨的消長與蜂群群勢、氣溫、蜜源及蜂王產卵時間均有較密切的關系。在北京地區,大蜂螨自春季蜂王開始產卵、蜂群內有封蓋子脾時就開始繁殖,夏季蜜粉源充足,蜂王產卵力旺盛,蜂群進入繁殖盛期,這時蜂螨的寄生率 保持相對穩定狀態,到了秋季外界氣溫低,蜜源缺乏,蜂群群勢下降,而蜂螨仍繼續繁殖,并集中在少量的封蓋子脾和蜂體上,則蜂螨的寄生率急劇上升;到秋季或初冬蜂王停止產卵,蜂群內無子脾時,蜂螨停止繁殖,以成螨形態在蜂體上越冬。 因此,大蜂螨一年四季在蜂群中都可見到。
7.防治方法
①熱處理 把蜜蜂抖落在金屬制的網籠中,以特殊方法加熱,并不斷轉動網籠,在41℃下維持5分鐘,可獲得良好的 殺螨效果。此種物理方法較化學藥物殺螨的好處多。但在實際應用上較不方便,未能在養蜂生產中推廣應用。
②生物學特性的應用 利用大蜂螨喜歡雄蜂房的特性, 制造特殊的雄蜂巢礎,誘使蜂王產雄蜂卵,孵化為雄蜂幼蟲,待蜂螨向雄蜂房聚集后抽出燒毀,采用這種方法可使蜂螨減少20~30%。此外,經常割除雄蜂巢房,并清除雄蜂幼蟲和蜂螨,以減少寄生率。
③藥物治螨 根據蜂螨寄生于蜂體、繁殖于封蓋房的特點,為了取得徹底的防治效果,最好在早春蜂王尚未產卵和晚秋蜂王停止產卵,蜂群內沒有封蓋于脾的有利時機施藥。治螨藥物種類很多,現將我國常用的有效防治藥物作一介紹,供防治時選用。
(1)速殺螨:是一種新型殺螨劑。對蜜蜂安全。試驗測定表明,致死濃度為205ppm,對蜂螨的毒性較高,使用25ppm噴帶螨的蜜蜂,4小時內蜂螨全部被擊落,殺螨效果達100%,蜂群防治,使用濃度為0.1%,即每個安瓿0.5毫升加水500毫升稀釋,在非采蜜期,蜜蜂回巢后,噴灑蜂體,斜噴至蜂體有細霧滴為宜。隔日用藥1次,一般兩次即可。如不徹底,隔1周后可再用藥1次。
(2)敵螨一號:為非脒類殺螨新藥。對蜜蜂安全,致死濃度為218.6ppm。對大蜂螨毒性高,使用25ppm噴帶螨的蜜蜂,殺螨效果達100%。在蜂群中使用濃度為0.125%,即每個安瓿0.5毫升藥物加水40Q毫升稀釋,于傍晚均勻噴灑蜂體,每周用藥1次,連續用藥兩次,殺螨效果可達100%。該藥不僅可以殺死蜂體上的螨,而且可以殺死巢房內的蜂螨。
(3) "螨撲"高效殺螨片:該藥是蜜蜂研究所研制成功的新型殺螨劑。對大蜂螨具有高效殺滅效果,使用方法簡便易行,殺螨快而且持久,對蜂安全,無殘留。使用方法是:用圖釘將藥片固定于蜂群內第二個蜂路間,強群2片,呈對角線懸掛,弱群l片,3周為一療程。
這種新型殺螨劑與現有藥物相比較,具有以下優點:
第一、殺螨劑附著在載體上,不與蜂產品直接接觸,對蜂產品無污染。
第二,對蜜蜂安全,對大蜂螨殺滅效果好,藥效持續時間長,對陸續出房的螨可相繼殺滅,防治效果高達100%。
第三,使用方便,省工省時,在需要治螨時,隨同檢查蜂群時將藥片懸掛在巢脾上即可,無需另行開箱,同其他噴霧、熏煙治螨藥物相比,可提高工作效率5~10倍。 該藥已獲得國家專利,是當前我國防治蜂螨藥物中最為理想的藥物,在實踐中深受廣大蜂農的歡迎和贊揚,現已在全國普遍推廣應用。以上3種藥均由蜜蜂研究所蜂藥廠生產,供應全國需要。
708上一篇:遺傳因素和不良因素引起的疾病
下一篇:小蜂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