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蜂囊狀幼蟲病的癥狀和圖片
6天大幼蟲死亡,30%死于封蓋前,70%死于封蓋后,發病初期出現“花子”,接著即可在脾面上出現“尖頭”(圖 1),抽出后可見不甚明顯的囊狀(圖 2)。體色由珍珠白變黃。繼而變褐、黑褐色。封蓋的病蟲房蓋下陷、穿孔。蟲尸干后不翹,無臭,無黏性,易清除。
圖 1 “尖頭”狀幼蟲
圖 2 囊狀蟲尸
中蜂囊狀幼蟲病在中蜂中發生比較普遍,中蜂對此病的抵抗力較弱,一旦發病就容易構成流行。所以做好預防措施顯得尤其重要。本文主要為您介紹中蜂囊狀幼蟲病的防治。
防治方法 由于囊狀幼蟲病的破壞性大,所以要注重預防。
1.加強飼養管理
對于患病嚴重的蜂群,除了要人為的進行斷子清巢外,還應該進行人工補充喂飼,如南刺五加糖槳等,提高蜂群對病害的抵抗能力。
對于患病嚴重的蜂群,除了要人為的進行斷子清巢外,還應該進行人工補充喂飼,如南刺五加糖槳等,提高蜂群對病害的抵抗能力。
2.選育抗病品種
在生產過程中,經常選擇抗病性強的蜂群作為種群培育蜂王,不斷更換那些感病的蜂王。
在生產過程中,經常選擇抗病性強的蜂群作為種群培育蜂王,不斷更換那些感病的蜂王。
3.藥物防治
復方南刺五加是目前防治中蜂囊狀幼蟲病的有效藥物,通過50多年的分析對比,不僅在防治中知囊狀幼蟲病中優于其它藥物,而且在增產、增殖、增強信息等方面都有顯著的效果。
復方南刺五加是目前防治中蜂囊狀幼蟲病的有效藥物,通過50多年的分析對比,不僅在防治中知囊狀幼蟲病中優于其它藥物,而且在增產、增殖、增強信息等方面都有顯著的效果。
復方南刺五加,是以南刺五加為主,配以虎杖、南天竹和樹舌,其配合比例為100:70:50:20。
南刺五加為五加科植物,以根皮入藥,在秋后春前采挖最好。歷代本草醫藉均有記載。明朝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對五加作了高度評價:“寧得五加一把,不用金玉滿車”,近代藥學家分析,五加含4-甲基水楊醛、鞣質、棕櫚酸、亞麻酸、維生素A和維生素B等,還具有較好的“適應性”,能增強機體抵抗力和調節病理過程等作用。
虎杖為蘿科植物,根入藥,含大黃素、葡萄糖甙和幾種多糖等,有抗菌、抗病毒等作用。
南天竹為小檗科植物,根入藥,含南天竹堿、小檗堿和維生素C等。
樹舌為多孔菌科真菌,子實體入藥,含糖類、氨基酸、蛋白質、甾類、三萜類及少量無機離子等,有抗病毒等作用。
干的南刺五加100g、虎杖70 g、南天竹50 g、樹舌20 g,兩次煎汁之和,用預防藥可用于100脾蜂。初秋和早春連續喂7天,平時每半個月連續用兩晚,作治療藥可用于50脾蜂,每晚1次,10天為一個療程。病情未愈,可連續用藥三個療程。藥汁噴脾比飼喂要好,飼喂的藥汁中,須加適量蜜或糖。
煎藥用品以陶瓷罐為好,藥物加水量為每1劑用水500ml,或視水略高于藥面也可。煎藥時注意加蓋,先用大火,繼以小火,煎1h左右。藥汁如久儲,須加尼泊金乙0.03%以防腐。使用復方南刺五加,必須注意鑒別真偽,注意采挖季節,注意煎制方法。
復方南刺五加配方為蜂學專家李忠譜先生蜂研成果專利。現備有復方南刺五加原藥,使用較為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