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蜂螨主要寄生于蜜蜂幼蟲和蛹體,很少寄生于成蜂體,而且存活時間僅為1~2天。小蜂螨不但可以造成幼蟲大批死亡,腐爛變黑,而且還會造成蜂蛹和幼蜂的死亡。出房的幼蜂殘缺不全,蜂群群勢迅速削弱,甚至全群死亡。
1.形態特征
小蜂螨的個體發育分4個階段。即卵、幼蟲、若螨和成螨。
卵為卵圓形,白色透明,長0.65毫米,寬0.54毫米,腹面中央稍凹陷,形狀似緊握的拳頭,剛產下的卵,經15~30分鐘,即孵化為幼蟲。
幼蟲破殼后的幼蟲為橢圓形,身體白色,體長0.54毫米,寬0.38毫米,
若螨分前期若螨和后期若螨。前期若螨具有4對足,體呈橢圓形,乳白色,體長0.6毫米,寬0.38毫米。后期若螨,體為長橢圓形,長0.9毫米、寬0.6毫米,可區分出雌雄性別,體乳白色,經48~52小時,靜止蛻皮變為成螨。
成螨雌螨體呈長橢圓形,體色由黃色變成褐色,體長1.02毫米,寬0.53毫米。
雄螨略小于雌螨,體長0.95毫米,寬0.56毫米,體色淡褐色。
2.生物學特性
雌性小蜂螨進入幼蟲房后,45~52小時開始產卵,蜜蜂幼蟲封蓋100~110小時是小蜂螨雌螨的產卵高峰期。一般情況下1只雌螨能產1~6粒卵,多數產1~3粒。
卵期15~30分鐘,幼蟲期20~24小時, 前期若螨44~48小時,后期若螨48~52小時,從卵到成螨整個發育周期為4.5~5天。
小蜂螨發育的最適溫度為3l~36℃,一般 可存活8~10天,有的可達13~19天,9.8~12.7℃,只能活2~4天;44~50℃高溫之下,24小時則全都死亡。在北京地區,每年6月之前,蜂群中很少發現小蜂螨,但7月以后寄生率急劇上升,到9月為最高峰,10月之后,外界氣溫降到10℃以下時,蜂群內基本見不到小蜂螨。
小蜂螨主要寄生于子脾上,靠吮吸蜜蜂幼蟲或蛹體的血淋巴生活。雌螨在封蓋房內產卵并成長為小蜂螨,幼蟲或蜂蛹被小蜂螨寄生死亡以后,又從封蓋房的穿孔內爬出來,重新潛入其他幼蟲房內產卵繁殖,在封蓋房內重新繁殖成長的小蜂螨,隨著新蜂一起出房。小蜂螨在成蜂體上僅能存活l~2天。
3.診斷方法
①熏蒸檢查法
用一小玻璃杯從巢脾中央摳取50~100只蜜蜂,其內放一浸漬0.5~1毫升乙醚的棉球,熏蒸3~5分鐘,待蜜蜂昏迷后,輕輕振搖幾下,再將其送回原群內,蜂螨則粘在玻璃杯壁上或掉落到下面,根據蜂數及落螨數計算寄生率。
②封蓋巢房檢查法
提取封蓋子脾,用鑷子挑開封蓋巢房,利用小蜂螨具有較強趨光性的特點,可迎著太陽光,仔細觀察巢房內爬出的小蜂螨數量并計算其寄生率。
4.防治方法
防治大蜂螨的方法也適用于小蜂螨。
①藥物防治:見大蜂螨藥物防治。
②兩種殺螨劑聯合使用
在蜂群內通常有大蜂螨和小蜂螨共同發生,為了提高防治效果,可將兩種殺螨劑聯合使用,懸掛"螨撲"高效殺螨片于蜂群內用以殺滅蜂體上和巢脾上的大蜂螨和小蜂螨,但不能殺滅封蓋巢房內的螨,為了彌補這一不足,可結合使用升華硫涂抹封蓋子脾,也可結合使用敵螨一號或速殺螨,可收到徹底防治的效果。
③蜂群內斷子防治法
根據小蜂螨在蜂體上僅能存活1~2天,不能吸食成蜂體血淋巴,而在蛹體上最多也只能活10天的生物學特性,采用割斷蜂群內幼蟲的方法防治小蜂螨。即采取幽閉蜂王9天,打開封蓋幼蟲房并將幼蟲從巢脾內全部搖出,即可達到防治小蜂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