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由雅氏瓦螨引起蜜蜂的一種體外寄生蟲病。它主要危害成年蜂,也危害蜜蜂幼蟲。每年秋季是其發展的高峰期。OIE將其列為B類疫病。
1 病原學
雅氏瓦螨又稱大蜂螨,屬寄螨目瓦螨科,是蜜蜂的體外寄生螨之一。
瓦螨發育周期須經過卵、幼螨、前期若螨、后期若螨、成螨5個不同蟲態。雌螨發育期為6~9天,即雌螨卵經24小時孵化為6足幼螨,經48小時左右變為8足的前期若螨,之后脫皮成為后期若螨,再經3天發育成成螨。雄螨發育期為6~7天。
卵為卵圓形,呈乳白色。幼螨在卵內形成,足3對。若螨呈卵圓形或橢圓形,4對足全部長齊,體表出現剛毛;前期若螨呈乳白色,后期若螨體背有褐色斑紋。成螨期雌螨為棕褐色,呈橫橢圓形,體長約1.17毫米,體寬約1.77毫米;雄螨略小,呈卵圓形,體長約0.85毫米,體寬約0.72毫米,不能營寄生生活。
瓦螨分蜂體自由寄生、潛入封蓋子房繁殖兩個生活階段。在自由寄生期,常寄生于工蜂和雄蜂的胸部和腹部,吸食蜜蜂體液,一般寄生4~13天,在封蓋前潛入蜂幼房,在封蓋2天后產卵。
在繁殖期,雌螨在封蓋的子房內與雄螨交配、產卵。雄螨在交配后不久死去,雌螨則隨羽化的蜜蜂出房,并寄生在新蜂體上。雌螨在夏季可生存2~3個月,冬季可生存5個月以上,一生有3~7個產卵周期,每個產卵周期可產1~7卵。
瓦螨生命力很強,在脫離蜂巢的常溫環境中可活7天。成螨可在蜂體上越冬。瓦螨喜寄生于雄蜂幼蟲,在雄蜂幼蟲房的寄生率比工蜂幼蟲房高5倍以上。
2 流行病學
瓦螨通過蜜蜂相互接觸在蜂群中傳播,迷巢蜂、盜蜂或換箱、換脾、合并蜂群可造成蜂間傳播。
瓦螨自春季蜂王開始產卵起,就開始繁殖,4~5月螨的寄生率較高(15%~0%);夏季蜂群進入增殖盛期,蜂螨寄生率保持相對穩定狀態(10%左右);秋季蜂群勢下降,但蜂螨繼續繁殖,并集中在少量子脾和蜂體上,因而寄生率急上升,9~10月達最高峰(50%左右)。直到蜂王停止產卵、群內無子脾時,蜂螨才停止繁殖。
3 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
本病潛伏期,《陸生動物衛生法典》規定為9個月(冬季除外,因隨國家不同而不同)。
受侵蜂群,最明顯特征是在蜂箱巢門附近和子脾上,可見到衰弱、沒有健全翅膀的畸形蜜蜂。
若螨、成螨均以蜜蜂、蜜蜂幼蟲和蛹的體液為食,致使蜂幼、蜂蛹死亡,或發育不良、翅足殘缺不全;成蜂體質衰弱、采集力下降、壽命縮短。嚴重的死蜂、死蛹遍地,幼蜂到處亂爬,群勢迅速削弱,甚至全群覆滅。
4 診斷
4.1 肉眼直接檢查
打開蜂箱,提出蜂脾,用拇指和食指捉住蜜蜂,仔細觀察胸腹部有無成螨寄生;挑開蜂蓋的雄蜂房、工蜂房若干,用鑷子拉出幼蟲或蛹,觀察有無螨的存在。
4.2 藥物檢查
在箱底放一張硬紙,用常用治螨藥熏治,第二天早晨抽去硬紙,查落螨情況。也可捉50~100只蜜蜂,放人500毫升玻璃瓶內,用棉花蘸取0.5毫升乙醚迅速放在瓶內,密封熏5分鐘,然后把蜜蜂輕輕倒在白紙上,蜜蜂蘇醒后飛回巢,再檢查瓶內和白紙上有無螨。
5 防治
根據蜂螨繁殖于封蓋房,寄生于蜂體的特點,利用各種斷子時期,進行治療。一般是抓住越冬階段內沒有子脾,蜂螨寄生在成蜂體的有利時機治蜂螨。主要是在氣溫稍高的越冬初期、越冬末期和復壯階段初期進行。越冬初期可治4~5次,越冬末期和復壯階段初期再治1~3次,經兩期治蜂螨,一般到第2年的8月份以前,本病就不會太嚴重。
治療蜂螨的藥物較多,常交替使用,以防蜂螨產生抗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