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白堊病的癥狀及防治
|OK蜜蜂網
一、誘發病原
蜜蜂白堊病是由一種叫做蜜蜂球囊菌的真菌所引起的,這種真菌只侵襲蜜蜂幼蟲且具有很強的生命力,在自然界中保存15年以上仍有活性,潮濕、過度的分蜂、飼喂陳舊發霉的花粉、應用過多的抗生素以至改變蜜蜂腸道內微生物區系、蜂群較弱等都可誘發白堊病。
二、發生癥狀
雄蜂幼蟲比工蜂幼蟲更易被感染,患病的幼蟲在封蓋的前后死亡,死亡幼蟲初期為蒼白色且腫脹,后期則失水縮小成質地疏松的白色石灰物質,病情較輕時蜜蜂可以將蟲尸清除出巢門口,病情嚴重時蜜蜂已經無法加以清除,在巢房中可以看見許多白色的蟲尸。
三、發生規律
蜜蜂球囊菌孢子囊增殖和形成的最適溫度是30℃左右,蜂巢溫度從35℃下降至30℃時幼蟲最易感染,因此在蜂群大量繁殖時由于保溫不良或哺乳蜂不足,造成巢內幼蟲受冷時最易發生,每年4~10月均可發生,但通常4~6月為高峰期。
四、防治方法
1、換箱換脾:除去病群中所有的病蟲脾和粉蜜脾,換上干凈的巢脾供蜂王產卵。然后還要加強蜂群的保溫,將蜂群搬離相對陰冷的環境,保證蜂箱內外的干燥。
2、藥物治療:病蜂群經換箱換脾后及時地按NY5138-2002的規定使用制霉菌素飼喂,每升50%糖水加本品200毫克,隔3天1次,連用5次,注意采蜜期要停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