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蜂尸判斷蜂??!
通過蜂尸判斷蜂病!
箱外觀察是蜜蜂飼養過程中種經常使用的管理方法,在箱外觀察時,我們經常會看到箱前或蜂場內存在著一些蜜蜂尸體。通過觀察蜂尸的軀體狀態、擠壓或拉出蜜蜂腹部器官觀察蜜蜂消化系統是否正常等方法,能夠初步判斷蜜蜂死亡的原因,如受病敵害的侵襲、中毒、飼養管理方法不當等,進而采取相應的措施及時補救,將經濟損失縮小到最低點。
1病害方面
一般死蜂較多,具有大肚黑尾癥狀,擠壓腹部會擠出黑黃色糞便,有的蜜蜂腸胃變色,是患病致死的現象。
1.1麻痹病
被蜂群驅趕出來的工蜂,體表絨毛脫落,呈現出黑色且相對較大的腹部,蜂尸似油炸一般呈油膩狀,個體略小于健康蜂,腹部內充滿液體,死前爬行,不久衰竭死亡。
1.2爬蜂綜合征
死蜂吻伸出,雙翅張開,形似農藥中毒,但死前不急促翻滾,后腿不帶花粉團,也不全是采集蜂。死蜂多散布在蜂箱周圍草叢中、坑洼里等地勢較低處。其剛死時中腸變色,后腸膨大,積滿黃或綠色糞便,有時伴有惡臭氣味。發病蜜蜂行動遲緩,腹部拉長,翅微上翹,前期呈跳躍式飛行,后期失去飛行能力在地上爬行,最后抽噎死亡。
1.3蜜蜂敗血病
死蜂肌肉迅速腐蝕,肢體關節分離,即死蜂的頭、胸、腹、翅斷開,甚至觸角及足的各節也分離。其血淋巴為乳白色、濃稠。病蜂煩燥不安,不取食,無法飛翔,迅速死亡。
1.4副傷寒病
死蜂腹脹,其中腸灰白色且中、后腸膨大,后腸積棕黃色糞便,死前行動遲緩,不能匕翔。
1. 5蜜蜂死蛹病
死亡的蜂蛹呈褐色或黑色,尸體無臭味、無粘J吐,多為干枯狀,也有的濕潤。在蜂箱前、場地上可見到被工蜂拖出的死蛹或發育不健全的幼蜂,可疑為患蛹病,患病蜂群工蜂表現疲憊,出勤率降低。
1.6蜂瞞
死蜂為幼蜂,翅、足殘缺不全,新羽化出房的幼蜂不能匕翔,在巢外緩慢爬行最終死亡。
2敵害侵襲
2.1胡蜂咬死
在夏、秋季節里,個別蜂群或交尾群箱前死蜂成堆,死蜂腹部被撕破,有明顯開口,也有的蜜蜂尸體被撕咬成兒段,乃為胡蜂危害所致。
2.2鼠害致死
一般在冬季蜜蜂越冬時,如在箱內底部用鐵線勾出蜜蜂尸體,且零碎、肢體殘缺不全,碎尸也比較集中,有的堆成小堆,說明可能遭到鼠害。
3蜜蜂中毒
3.1花粉中毒
死蜂大多數為幼齡蜂,腹部膨大,尸體伸展,中腸內積有尚未消化的花粉粒,有時死亡的采集蜂足上帶有花粉團。
3.2甘露蜜中毒
在蜜源中斷期,蜂群突然異常興奮和活躍,而且采集蜂逐漸變得腹部膨大,失去匕翔能力,在地上爬行而死,有的還伴有下痢癥狀。死蜂蜜囊呈球狀,中腸呈灰白色,充滿水狀物,并有黑色絮狀物,后腸呈藍黑色充滿濃稠的糞便,消化道色澤暗黑。
3.3農藥中毒
死蜂狀似患有“爬蜂綜合征”,兩翅張開,腹部勾曲,吻伸出,拉取腸道可見中腸縮至3-4 mm,環紋消失。開始在個別蜂巢前出現大量已死的采集蜂,而后遍及整個蜂場,嚴重時甚至拖蛹,幼蟲和青年工蜂也中毒死亡。中毒蜂群往往不安靜,性情暴烈,愛鰲人,常常追逐人畜,中毒嚴重的蜂群,甚至1-2天全巢覆火。
4其他
4.1饑餓致死
蜂尸腹部瘦小,吻伸出,翅膀平展,腿足彎曲收縮,嚴重時蜂群拖蛹,是饑餓導致死亡的表現。
4.2斗殺致死
死蜂相互廝抱,翅膀破損,巢前混亂,常是發生盜蜂或工蜂、蜂王錯投后,導致工蜂搏斗、圍王等情況引起。
4.3出現雄蜂尸體
有較多的雄蜂被趕出致死,說明蜂群內可能缺少飼料。如晚秋時出現,有可能是群勢下降的表現。
4.4出現蜂王尸體
該群可能已經失王,或出現新老王更替,或遭工蜂圍攻致死現象等,應馬上開箱檢查。4.5冷凍致死
冬末或早春,氣溫10℃以下,健康蜂死于巢前,全身緊縮,頭對蜂箱,這可能是采集歸來不幸凍死的結果。
4.6遭受風雨致死
死蜂新鮮,粘滿泥土,腿長伸,吻圈起,是遭受風雨淋死的現象。
下一篇:產生花子的原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