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麻痹病與蜜蜂囊狀幼蟲病害發病癥狀及防治措施分析
蜜蜂麻痹病與蜜蜂囊狀幼蟲病害發病癥狀及防治措施分析
養蜂過程中作為養蜂人時常會面對蜂群的生病現象,作為很多初學養蜂的朋友并不能分辨養蜂病害。為此今天給大家介紹蜜蜂麻痹病與蜜蜂囊狀幼蟲病害這兩種病害的發病癥狀及防治措施希望對大家有所借鑒與參考。
蜜蜂麻痹病
蜜蜂麻痹病又稱癱瘓病、黑蜂病,是由病毒引起的危害成年蜜蜂的傳染病。有急性和慢性之分,分別由急性麻痹病病毒和慢性麻痹病病毒引起,其中慢性麻痹病病毒對蜜蜂危害最大。
【癥狀】患急性麻痹病的蜜蜂無明顯癥狀表現,但死亡異常迅速。患慢性麻痹病的蜜蜂通常有2種癥狀,一種是黑蜂型,病蜂體瘦小,腹部收縮,頭尾發黑,絨毛脫落,常被健康蜂追咬,爬到巢脾邊緣或箱底,甚至被驅逐到蜂巢外;身體顫抖,蜂身油黑發亮,似油炸狀,行動遲緩,失去飛翔能力,不久后死亡。另一種為大肚型,病蜂腹部膨大,剖檢可見病蜂蜜囊膨大,其中充滿蜜汁;中腸呈乳白色,失去彈性;后腸常充滿黃褐色稀便,伴有下痢現象;后足拖地,翅伸展,行動遲緩。
一般情況下,蜂群常表現出一種癥狀,氣溫較低的早春和晚秋,病蜂以大肚型為主,氣溫較高的夏季則以黑蜂型為主。
【防治方法】
該病應采取預防和治療相結合的綜合防治方法。可采取以下措施:
①給患病蜂群補充蛋白質飼料,可用牛奶粉、黃豆粉等配合多種維生素進行飼喂,提高蜂群的抗病能力。
②用無病群培育的蜂王更換患病群的蜂王,這是目前根治本病的一項有效措施。
③用升華硫驅殺病蜂,患病蜂群每群用10克左右升華硫,撒在蜂路、框梁上或蜂箱底部,能有效控制麻痹病的發展。
④板藍根沖劑2袋(20克),加入1千克糖漿中,隔天飼喂1次,連續飼喂4次。
⑤大蒜1千克、米醋2千克,將大蒜搗爛,加入米醋浸泡24小時,濾出蒜渣,每千克糖漿加入100克蒜醋液,每晚喂蜂。
蜜蜂囊狀幼蟲病
蜜蜂囊狀幼蟲病又稱囊雛病、尖頭病,是由蜜蜂囊狀幼蟲病病毒引起的幼蟲傳染病。西方蜜蜂對本病有較強的抗性,患病后容易治愈;東方蜜蜂對本病抗性較弱,患病后容易蔓延流行,蜂群損失慘重。
【癥狀】發病多為5~6日齡幼蟲,幼蟲死于封蓋前后很少在化蛹后死亡。病蟲失去光澤,先呈蒼白色后變為黃色黃褐色、褐色。伴隨體色變化,蟲體逐漸軟化,大量液體積聚于病蟲軀體和它堅韌的未脫去的表皮之間用鑷子挑出,末端有一透明小囊,囊內充滿水液。巢房不封蓋或被工蜂咬開,可見蟲體呈“尖頭”狀。隨著蟲體水分不斷蒸發,蟲尸干癟呈黑褐色鱗片狀,貼于巢房一邊,頭、尾部離開巢房壁,略上翹,呈“龍船”狀,腐爛蟲體無臭味,無黏性,容易從巢房里清除。由于死蟲不斷被工蜂清除,蜂王在清除蟲尸的巢房內重新產卵,所以病群出現“花子”現象。中蜂發生本病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大片子脾發病,來勢兇猛,很容易造成全群死亡,稱之為急性型;另一種是發病幼蟲數量不多,病蟲斷斷續續出現,群勢逐漸下降,稱之為慢性型。
【防治方法】
①選育抗病品種。每年春季,從發病蜂場選擇抗病力強的蜂群培育蜂王,更換其他病群蜂王。
②密集蜂群,加強保溫。早春和晚秋注意保溫,使蜂多于脾,縮小巢門以提高巢溫,春季不要輕易開箱檢查蜂群,以防降低巢溫。
③斷子清巢,減少傳染。對發病嚴重的蜂群,除去老王,誘入一個成熟的王臺;或將老王幽閉10天左右,使工蜂徹底清巢,除去病死幼蟲,減少病原物積累,切斷傳染源。
④藥物治療。以清熱解毒的中草藥為主。選擇半枝蓮(又名狹葉韓信草)干藥50克或華千金藤(又名海南金不換)藥10克,或五加皮30克金銀花15克、甘草5克,加適量水,先用大火煮沸,再以微火煎煮20分鐘,過濾后加入1000毫升的1:1糖漿中,也可加入適量維生素。隔天飼喂1次,4~5次為1個療程。
以上為給大家介紹蜜蜂麻痹病與蜜蜂囊狀幼蟲病害這兩種病害分析,希望對養蜂朋友們有所幫助與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