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蜜蜂( Apis cerana cerana )產漿臺基的研究
摘要 本文對中蜂天然臺基結構和對 8種蜂蠟臺基的王臺接受率和臺平均產漿量進行研究,以試圖探討出適于 中蜂產漿的臺基,從而提高中蜂王漿產量,推動中蜂蜂王漿的生產。研究結果顯示:①中蜂天然臺基最大直徑 為 9.10 mm;臺基底部形狀為倒圓錐形,其最大直徑與臺基底部深度的比值為1.51 。②中蜂采用內徑為9mm 的半球形底蠟臺基產漿其王臺接受率和臺平均產漿量都較高。通過本研究我們認為,內徑9 mm的半球形底蠟臺 基較合符中蜂的產漿特性,因此在中蜂蜂王漿生產中應采用內徑為9mm、 半球形底的蠟臺基,以提高中蜂王漿 產量。
關鍵詞 中華蜜蜂、 臺基、 王臺、 王臺接受率、 蜂王漿
臺基是蜂王漿生產的基本用具。迄今,在西方蜜蜂( Apis meriffera L. ) 蜂王漿生 產上已對產漿臺基進行了許多研究,并研制出了多種適于西方蜜蜂產漿的高產臺基,促進 了西方蜜蜂的蜂王漿生產。然而,在已有的關于中華蜜蜂( Apis cerana cerana )蜂王漿 生產的探討中尚未對臺基問題進行研究(劉仰文,1962,1981;楊冠煌, 1973; 陳松年, 1983;冷光耀;1984;雷運清,1985)。實踐證明, 臺基的形狀和大小對產漿王臺的接受 率和臺平均產漿量都有極大的影響。中蜂產漿量較低與缺乏適合中蜂產漿特性的臺基有關。 為此,有必要探討出適于中蜂產漿的臺基,以提高中蜂產漿王臺的接受率和臺平均產漿量, 從而提高中蜂產漿量,推動中蜂蜂王漿的生產。本文從天然臺基結構著手,參考常規臺基, 對不同形狀和大小的中蜂產漿臺基的王臺接受率和臺平均產漿量進行研究,以試圖探討出 適于中蜂產漿的臺基。
1 材料與方法
1.1 中蜂天然臺基結構的研究
試驗用中蜂天然臺基樣本38個,于1991年12月份和1992年4 月份采自福建省的福州、 南靖和尤溪等地。試驗時先用石膏鑄出臺基內部模型,然后測量該模型最大直徑處的 1對 共扼直徑和該模型最大直徑至臺基底部之間的距離(即臺基底部深度)。
1.2 不同臺基的王臺接受率和臺平均產漿量的研究
試驗于1992年5月份在福州西郊,荔枝( Litchi chinensis Sonn. )花期進行。 試驗 中蜂 5群,其中 4群用于產漿,1 群用于提供產漿用幼蟲。
試驗采用內徑為7、8、9 和10 mm、底部形狀分別為天然倒圓錐形(根據對天然臺基結 構研究的結果確定)和常規半球形的 8種蠟臺基,2種為一組逐級進行王臺接受率和臺平均 產漿量的對比,直至從中選出 1種較適中蜂產漿的臺基。試驗中,同組臺基每種48個,分 成 2個產漿框,每個框上 2種臺基各半,且相間排列。
1.3 王臺接受率計算
王臺接受率通過移蟲王臺總數和接受的王臺數計算。
1.4 臺平均產漿量稱量
臺平均產漿量在移蟲后第72 h取漿稱量。
2 結果與討論
2.1 天然臺基結構的研究
通過對38個中蜂天然臺基的最大直徑和臺基底部深度的研究,其試驗結果和統計結果 如表 1 所示。
從表 1 可知,中蜂天然臺基的最大直徑為 9.10mm;臺基底部的深度為6.08mm。臺基 底部形狀為倒圓錐形尖底,其最大直徑與底部深度之比的比值為 1.51。
2.2 不同臺基的王臺接受率和臺平均產漿量的研究
通過采用內徑為7、8、9和10mm、底部形狀分別為天然倒圓錐形(其最大直徑與底部深 度之比的比值為 1.51 ) 和常規半球形的 8種蠟臺基分組逐級進行王臺接受率和臺平均產 漿量的對比研究,其結果如表 2、表 3 和表 4 所示。
由表 2 可知,第 1輪對比中各組臺基的王臺接受率差異均不顯著(P>0.05);內徑7mm、 半球形底的臺基其臺平均產漿量極顯著高于倒圓錐形底臺基的(P<0.01);內徑8mm、半球形 底的臺基其臺平均產漿量顯著高于倒圓錐形底臺基的(P<0.05);在內徑9和10mm的兩組臺基 中,各組的兩種臺基其臺平均產漿量差異不顯著(P>0.05); 但半球形底的臺基其臺平均產 漿量的絕對值都比倒圓錐形底臺基的高。所以,選出內徑 7、8、9和10mm的 4種半球形底臺 基進行第 2輪對比。
由表3可知,第 2輪對比中各組的王臺接受率差異均不顯著(P>0.05);內徑 9mm臺基 的臺平均產漿量極顯著高于內徑7mm的(P<0.01);內徑8和10mm的 2種臺基其臺平均產漿量 差異不顯著(P>0.05),但內徑10mm臺基的臺平均產漿量的絕對值比內 徑8mm臺基的高。所 以,選出內徑9和10mm的 2種半球形臺基進行第 3輪對比。
由表 4可知,第 3輪對比中,內徑 9和10mm的 2種半球形臺基的王臺接受率差異不顯 著(P>0.05);但內徑 9mm臺基的臺均產漿量極顯著高于內徑10mm臺基的(P<0.01)。所以, 內徑 9mm半球形底的臺基優于內徑10mm的臺基。
綜上研究可知,在內徑為 7、8、 9和10mm、 底部形狀分別為天然倒圓錐形和常規半 球形的 8種蠟臺基中,內徑為9 mm的半球形底臺基其王臺接受率和臺平均產漿量均優于其 它 7種臺基的。因此,我們認為:中蜂產漿應采用內徑 9mm、半球形底的臺基。
3 結論
本文對中蜂天然臺基結構和對內徑為 7、8、9 和10mm、 底部形狀分別為天然倒圓錐 形和常規半球形的 8種蜂蠟臺基的王臺接受率和臺平均產漿量進行了研究,研究結果顯示: ①中蜂天然臺基最大直徑為 9、10mm;臺基底部形狀為倒圓錐形,其最大直徑與臺基底部 深度的比值為 1.51 。②中蜂采用內徑為9 mm的半球形底蠟臺基產漿其王臺接受率和臺平 均產漿量都較高。通過本研究我們認為,內徑9 mm的半球形底蠟臺基較合符中蜂的產漿特 性,因此在中蜂蜂王漿生產中應采用內徑為9mm、半球形底的蠟臺基,以提 高中蜂王漿產 量。
參考文獻
劉仰文. 1962. 中蜂王漿高產的特點及相應技術的初步探討. 福州科技簡訊,(6): 2~4
楊冠煌. 1973. 中蜂的生物學特征. 中國養蜂, (5): 7
劉仰文. 1981. 中蜂生產王漿的方法. 中國養蜂,(3):20
陳松年. 1983. 中蜂王漿生產試驗初報. 養蜂科技, (1): 16~19
冷光耀. 1984. 中蜂也能生產王漿. 蜜蜂雜志, (1): 19
雷運清. 1985. 中華蜜蜂王漿生產技術初探. 湖北養蜂, (3): 9
方文富 陳艾平 馬廣運 林日簡
福建農林大學蜂學學院(郵編 350002 )
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