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蜂在蜂群中的重要作用
一、雄蜂的重要性
蜂王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與其交配的雄蜂的數量和質量。蜂王在短時間婚飛交配后,其受精囊必須裝入500~700萬精 子,才能保證蜂王一生產受精卵的需要。蜂王在一次婚飛中,如果受精不足,就要進行第二次、第三次甚至第四次婚飛,這就會增加蜂王傷亡的危險,如果由于雄蜂少,蜂王達不到充分受精時,工蜂往往較早地更替已經產卵但受精不足的蜂王。
二、雄蜂存在的條件
有些養蜂者認為蜂群培養雄蜂浪費飼料,這是不正確的。在自由培育和限制雄蜂的蜂群之間,不論在哺育的工蜂幼蟲數量還是蜂蜜產量方面,都沒有明顯的差別。由于雄蜂及其幼蟲確實消耗的飼料多,只能得出這樣的結論,雄蜂幼蟲有刺激蜜蜂積極采集的作用,自由培育雄蜂的蜂群工作更積極,采集效率更高。
選擇品質優良的專門培育雄蜂的蜂群(父群),大量培育種用雄蜂,可以保證蜂王能與質量優良的適齡雄蜂交配。
三、種用雄蜂的培育
培育種用雄蜂是育王的第一步工作。種用雄蜂是由父本蜂王所產的未受精卵發育而成的。
1、培育時間
雄蜂由卵發育至成蟲需要24天,羽化后8~14天(平均12天)性成熟,可與處 女王交尾,雄蜂交尾后就死亡。一般雄蜂可活30~40天,日齡老的雄蜂也可與處 女王交尾,但婚飛時,對處 女王的追逐卻不如青壯年雄蜂,處 女王由卵發育至成蟲需要16天,羽化后5~7天性成熟,即可與雄蜂交尾,根據雄蜂和蜂王的發育及性成熟時間可以看出,應在移蟲或移卵育王前20~25天開始培育種用雄蜂。
2、培育方法
在父群中加進一張事先準備好的雄蜂脾,并抽出空的工蜂脾迫使父本蜂王在雄蜂脾上產雄蜂卵。雄蜂脾兩面的蜂路要適當放寬,蜂多于脾。哺育雄蜂,必須對該群進行獎勵飼喂,直至雄蜂房完全封蓋,保證種用雄蜂在幼蟲期能得到充分的營養。在培育種用雄蜂的同時,要注意經常殺滅非種用雄蜂。
一般蜂場一次培育的蜂王數量不會太多,通常只有幾十只,可按1只蜂王培育50~100只雄蜂的比例來培育種用雄蜂。
四、雄蜂的性成熟及交配
雄蜂羽化出房后,通常需經6~7天才能飛翔。達到性成熟須在12天以后,出房后約15天才能與處 女王交尾。如從產下卵算起要40天左右。這時精 子已由睪丸轉移到貯精囊,粘液腺大量分泌粘液。由于雄蜂和處 女王的性成熟期不一致,在人工育王時,必須先培育雄蜂,再培育蜂王,兩者要相差20天左右,一般在看到雄蜂出房之時著手移蟲育王。
檢驗雄蜂性成熟的方法除從其出房日期上推算之外,還可以進行實際判斷,即抓取1只雄蜂,用拇指和食指擠壓它的腹部,擠壓后,如果生殖器外翻,并在外翻的生殖器前端看到有米黃色的稠液,說明已性成熟;若擠壓后生殖器不外翻,或外翻后看不到有米黃色稠液,表明還未成熟。掌握雄蜂性成熟的時間,對適時進行人工移蟲育王確保新王交尾成功是十分重要的。
雄蜂的婚飛在其羽化后的第8~14天開始,于中午前后開始出巢飛翔,一直可延續到下午5點,大部分雄蜂在下午2~4時飛翔,雄蜂初次定向飛翔的時間只有幾分鐘,以后飛翔的時間越來越長,平均為25~27分鐘,最長可達50分鐘。晴暖天氣,一只性成熟的雄蜂通常進行幾次飛翔,在兩次飛翔之間,在巢內停留幾分鐘由工蜂飼喂食物。雄蜂婚飛范圍的半徑為2~4公里,個別的可飛到5公里以外。雄蜂大部分在距地面15~30米的高度飛行,而工蜂的飛行高度為8米以上。雄蜂的婚飛活動在離蜂場一定距離的局部空間內進行,該局部空間內有大量雄蜂來回飛行,這些雄蜂可能來自周圍的若干個蜂場。這一局部空間稱之為“雄蜂圈”,而且雄蜂圈每年有在同一個場所形成的習性,處 女王必須飛入雄蜂圈,才有可能與雄蜂交尾。
引自《中國蜂業》2006,57(5)
遼寧興城蜜蜂原種場 石麗萍 徐士磊
1005下一篇:蜜蜂才是天才的“建筑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