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的習性及發育過程_蜜蜂的群居生活
每一行都有許多知識是外行人不懂的。今天我們來學習一下蜜蜂的習性及發育過程以及蜜蜂的群居生活相關知識,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蜜蜂的習性及發育過程
一、采花釀蜜
蜜蜂因能采花釀蜜而被人們所熟知和利用,實際上蜜蜂采花釀蜜僅僅是為了蜂群的生存,這些被蜜蜂采集回來的花粉和花蜜大多數被蜂群當作食物消耗掉了,剩下的花蜜則被蜜蜂釀制成蜂蜜儲存在蜂巢中,遇到外界食物匱乏或不能出巢采集時蜂群便以儲存的蜂蜜為食,而養蜂人飼養蜜蜂的主要目的也是為了獲取蜂蜜。
二、泌蠟筑巢
蜂巢整體上由數張或十數張相對平行且垂直于地面的巢脾構成,而巢脾則由工蜂蠟腺所分泌的蜂蠟筑成并整齊排列著大量的六邊形巢房,這些巢房被蜂群用于哺育幼蟲和儲存食物,但并不是蜂群中所有的工蜂都能分泌蜂蠟,實際上工蜂分泌蜂蠟的高峰期為13~18日齡,超過18日齡后的工蜂因蠟腺退化而不再分泌蜂蠟。
三、群味識別
蜜蜂是典型的群居性昆蟲,群味(群體氣味)是蜂群間相互識別的主要依據,一般情況下在蜂群的巢門口都有守衛蜂在執勤,遇到群味相同的工蜂進巢時這些守衛蜂會放行,而遇到群味不同的工蜂時守衛蜂會驅趕甚至發起攻擊,但蜜蜂的群味受到蜜源、飼料等多個因素的影響,例如大流蜜期蜜蜂的群味會變得極為相近。
四、工蜂當家
蜜蜂是典型的社會性昆蟲,蜂群由一只蜂王、數百只雄蜂和數萬甚至十數萬只工蜂構成,雖然蜂王也會得到工蜂的特殊照顧,實際上蜂王在蜂群中并不處于領導地位,真正領導蜂群的其實是數量龐大的工蜂,例如自然分蜂可以說是蜂群最重要的群體活動,但蜂群自然分蜂的整個過程(包括準備和執行)都是工蜂主導的。
五、變態發育
蜜蜂是典型的變態發育昆蟲,三型蜂(蜂王、雄蜂和工蜂)都要經歷卵、幼蟲、蛹、成蜂四個階段,卵期三型蜂都為3天,幼蟲期蜂王為5天、雄蜂為7天、工蜂為6天,蛹期蜂王為8天、雄蜂為13天、工蜂為11天,另外三型蜂在幼蟲期的食物也有差異,其中蜂王終生可食用蜂王漿,而工蜂和雄蜂只在幼蟲期前3天能吃蜂王漿。
蜜蜂的群居生活
蜂群,即是蜂的家庭。在一個正常的蜂群里,都有三種不同性別的蜜蜂:蜂王、工蜂和雄蜂。我們日??吹降亩际枪し?。
工蜂身體最小,1萬只的體重才約1千克(意大利蜂,下同。中華蜜蜂體型稍小)。工蜂擔當著蜂群中的一切勞務。初出生的工蜂就能擔當清理巢房、接收和加工花蜜及花粉、喂哺蜂子(蜜蜂的幼蟲)、喂飼蜂王和雄蜂、筑造巢脾、守衛蜂巢、調節巢溫等巢內的工作,所以這時叫內勤蜂。在這期間,它們有時也飛出巢外,只在巢前作短暫的飛翔,然后又回巢內工作。一般出生后約14天~20天的工蜂,開始外出擔當采集工作,所以叫外勤蜂(采集蜂),它們采集花蜜、花粉、水、蜂膠等。工蜂的器官(口器、消化器官、足、螫針、蠟腺和臭腺等)都很適合工作,因此有人把蜜蜂叫作能用器官生產的動物。工蜂的壽命,在夏季一般只有一個多月,只有秋季出生的蜜蜂,在冬季寒冷地區的越冬期間,才能活五六個月。工蜂是雌性蜂,可是生殖器官發育不完全,不會發情。但在蜂群出現不正常的情況時,工蜂也能產卵。
蜂王,它的稱呼是有名無實的,它不會發號施令。蜂王是發育完全的雌性蜂,唯一的工作是產卵,是群體中成千上萬成員的母親,所以也叫母蜂。蜂王的身體比工蜂約長1/4~1/3,體重約為工蜂的2倍,壽命也較長,可以活4年~6年,但在出生約一年半以后,產卵就逐漸減少,開始衰退。
除了產卵以外,蜂王還有維持群體生活和在蜂群中起到核心的作用。養蜂者知道,蜂群如果沒有了蜂王(失王),那么在幾個小時后蜂群就會表現不安,工作秩序混亂。失王約20天后,工蜂還會代替失去的蜂王產卵,但只能孵出小型的雄蜂,因此整個蜂群就有覆滅的危險。試想,一個蜂群常常有幾萬只蜂,怎么很快就發現蜂王不在了呢?原來蜂王的上顎腺、腹部的背板腺和足的跗節腺,能分泌一種信息素(外激素),稱為“蜂王物質”。由于工蜂經常接觸和喂飼蜂王,而工蜂之間又經常傳遞食物,蜂王物質就隨著在群體中普遍傳遞,它可能通過工蜂的一些生理過程,使全群蜜蜂知道蜂王存在,從而使群體活動正常。此外,蜂王在出巢作交尾飛行時,這種物質還能對雄蜂起到性引誘劑的作用。
雄蜂比較粗壯,雄性器官未發育完全,視覺特別發達。它是由末受精卵發育成的,在繁殖季節,每群至少有幾百只到上千只。雄蜂的壽命可長達三四個月,它沒有一點工作能力,甚至不能自己取食現成的蜜汁。雄蜂的英文名“drone”,意思就是懶漢、寄生蟲。然而雄蜂是新蜂王的配偶,在蜂群繁殖上不能沒有它們。但是當處女王已經交尾成功,而且外界蜜源開始減少時,工蜂就停止喂飼甚至驅逐雄蜂。 從上述三種蜂的簡單情況,可以看出蜜蜂群體生活的一些特點。如果沒有蜂王就會失去核心,并且不能生存和繁衍。如果沒有工蜂,群體就會斷絕生活來源(食物),不能保溫、筑巢和繼續生活,蜂王產的卵不能孵化,幼蟲也得不到哺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