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主要的轉地放蜂路線有哪些_轉地放蜂的注意事項
中國各個季節的主要蜜源植物遍布各地,這就決定了多數養蜂者必須跨越地理緯度,實行長途轉地放養,以充分利用外地蜜源達到追花取蜜,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轉地放蜂的知識技術,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國轉地放蜂的主要路線
1.東線
該轉地放蜂路線為福建、廣東→安徽、浙江→江蘇→山東→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具體安排是12月蜂場到廣東或福建越冬繁殖,至翌年2月底或3月初北上第一站到浙江或安徽南部采油菜;4月中旬轉江蘇南部采甘藍型油菜和紫云英;隨即于5月初轉地山東采刺槐,再由膠東半島海運到遼東半島,采第二個刺槐;于6月直發吉林長白山區或黑龍江椴樹場地;椴樹花結束后的7月中、下旬,部分蜂場就近來胡枝子,另一部分蜂場則向南折回吉林、遼寧或內蒙古采向日葵。9月后,東北、內蒙古氣溫降低,蜂場在向日葵場地繁殖并越“半冬”,到11月中、下旬,再南下廣東、福建的南繁場地。東線的轉地距離4000~5000公里。
2.中線
該轉地放蜂路線為廣東、廣西→江西、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北京→內蒙古。以京廣鐵路為轉運干線。具體安排是在11月底或12月上旬將蜂群運抵“兩廣”油菜或紫云英場地繁殖蜂群,到翌年2月底北上江西、湖南采油菜;3月底轉地到江西中部、湖南洞庭湖區或湖北采紫云英; 4月下旬轉河南采刺槐并于5月下旬就近采棗花;6月中下旬轉至河北、北京采荊條;7月底8月初北上內蒙古采向日葵、養麥。通常于內蒙古鄂爾多斯高原越“半冬”后,直接運廣東、廣西或返回蜂場原籍省。
3.西線
該轉地放蜂路線為云南、四川→陜西→青海(或寧夏、內蒙古)→。具體安排是11月底或12月初到云南,利用早油菜花期繁蜂;翌年1月底或2月初轉至四川成都平原采油菜; 3月下旬進陜西南部采油菜,或于4月上旬轉關中平原采刺槐、紫苜蓿;6月初,向青海轉地采油菜或轉回寧夏、甘肅采山花,或從陜西轉回寧夏、內蒙古采老瓜頭。也有少數蜂場從陜西或青海遠征采棉花。該路線的特點是以西北的蜜源為主,西北省區的主要蜜源大多是夏秋季開花,泌蜜穩定,是全國的蜂蜜高產區,且寶雞市又是蜂產品的集散地,故每年約有40~50萬群蜂從東南或西南來此放蜂,加上西北本地的60多萬群蜂,年產蜜約2萬噸。
4.南線
該轉地放蜂路線為福建→安徽、江西→湖南→湖北→河南。走這條路線的多是浙江、福建的峰場,他們在本地越冬后,于2月下旬轉到江西或安徽兩省的南部采油菜;4月初到湖南北部、江西中部采紫云英;5月進湖北采荊條,或從湖南、江西轉入河南采刺槐、棗花、芝麻;于7月底轉回湖北江漢平原或湖南洞庭沏平原采棉花。部分蜂場還在湖北越冬。
轉地放蜂需要注意什么
家庭養蜂場如養蜂較多,不可死守一處,在本地缺蜜期要轉地追花奪蜜。先對前往地調查蜜源情況,落實后才將蜂群運去。各省都有主要蜜源,如南方省區的油萊,北方吉林、黑龍江的椴樹,遼寧、河北、山東的刺槐和荊條,內蒙古的養麥和葵花等。購進的蜂群需要運回,平時轉地放蜂也要運蜂。
運蜂前需將巢脾妥善固定,以免運輸時巢脾移動擠壓,擠死蜜蜂和蜂王。白天將巢脾固定好,晚間蜜蜂全部歸巢后才啟運。采用15毫米×15毫米的方木條,長30厘米,每端釘1枚小釘,即"框卡",放在兩框耳處,應急時用小釘將兩框耳釘在箱壁上,運抵場地再將釘子拔出。
還有一種辦法:在蜂箱前后壁釘6~7厘米的釘子,直達巢框邊條,每框前后各、釘1枚釘,用來固定巢框。少量買蜂可利用自行車或手推車、人挑等方式運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