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毒的醫療作用及其發展史
[導語]蜂毒是工蜂毒腺分泌的具有芳香氣味的透明液體。平時貯存在毒囊里,螫剌時由毒囊排出。其成份很復雜,含水分為80-88%,干物質中蛋白質類占75%,灰分占3.67%,含有鈣、鎂、銅、鈉、鉀等多種元素。目前已知蜂毒含有若干種蛋白質多肽、酶類、生物胺和其它物質,全部以多肽為主要組分。
蜂螫治療的作用 近年來利用蜂毒治療疾病日漸增多。主要是治療結締組織疾病,有病例證明對風濕病和類風濕性病有獨特的療效。用蜂毒對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神經炎、神經痛等疾病也有較好的療效。蜂毒還可治療支氣管哮喘、神經官能癥、婦女更年期綜合征、子宮附件炎等。蜂毒的應用還涉及眼科、皮膚科、口腔科等。另外蜂毒對降血壓作用,在臨床上應用已取得顯著的療效。
蜂針療法的產生 民間蜂螫治病經驗與針灸醫術相結合發展而成的蜂針療法,通常由施術者從微型蜂箱或特制蜂盒中臨時取出成年工蜂應用。運用工蜂螫針作針具,對人體經絡穴位施行一定刺激手法以防治疾病,是一種復合型刺灸法。蜂針的機械刺激,作用于十四皮部和穴位,籍以疏通經絡,調和氣血;針刺同時注入皮內適量蜂針液,具有經穴注射的藥理作用;蜂針繼發局部潮紅充血,與溫灸效應類同,達到溫通經脈,扶陽散寒的目的。蜂針循經散刺法屬輕刺激,經穴直刺法為中等刺激,活蜂螫刺法是強刺激,視個體反應辨證施治。以經絡學說為理論基礎的蜂針療法提高了原始蜂螫法的療效。使用活蜂蜂針,將蜂針液中揮發性成分注入人體,這是蜂毒藥劑所無法代替的。
蜂針療法的相關概念和功用 蜂針療法是利用蜜蜂尾部蜇針運用針灸原理蜇刺人體穴位,是一種自然療法,在世界部分國家應用已經超過1200年之久,在中國、韓國、和蘇聯有臨床上廣泛的使用。蜂針療法主要應用于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骨關節病、腰椎頸椎病、強直性脊椎炎、腫瘤、癌癥、硬皮病、哮喘、神經痛、神經炎、心臟血管疾病、和多發性硬化癥等疾病。 民間蜂螫治病經驗與針灸醫術相結合發展而成的蜂針療法,兼有針、藥、灸3種作用。
“針”:指蜂的尾刺似針,能刺激人體的經絡、皮部,以疏通經絡,調和氣血;“藥”:指蜂針中的蜂針液輸入人體,發揮了蜂針液的一系列藥理功效;“灸”:是蜂針刺后,局部充血紅腫,皮溫升高,似有溫灸效應,可起到溫經通絡,扶正祛邪的作用。
1855上一篇:最新最潮護膚品:蜂毒
下一篇:蜂毒肽的研究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