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蜂膠美容燒錢不靠譜 專家:不如多運動
近日,一條題為“別輕信,騙人還很貴的食物”的微博被不少“大V”轉載,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食療養生,各種昂貴保健品琳瑯滿目,蜂膠便名列其中,但是這些保健品真有神奇效果嗎?
光明網記者走訪部分藥店發現,各品牌的蜂膠膠囊是保健品貨架的“座上賓”,而“提升免疫”、“抗病毒”等功效,不僅被放大標注在產品外包裝上,也是導購口中不斷推薦的理由。觀其價格,便宜的百余元,貴的可達近千元,看來想要享用蜂膠的保健功效,少不了“燒錢”。
在淘寶輸入關鍵詞“蜂膠”,售賣相關產品的店鋪多達3700余家,包括蜂膠膠囊、蜂膠面膜、蜂膠皂等各種類型產品;其相關分類則為“增強免疫力”、“輔助降血糖”、“改善皮膚”等。
以銷量排行查看,排名首位的某品牌一款蜂膠膠囊月銷量超過兩千瓶,打開該產品鏈接,產品描述顯示,該款“蜂膠軟膠囊”含有綠蜂膠,產自巴西,被稱為“養生綠黃金”,獨含“天然免疫劑阿特匹林C,抗炎活性,強效提升人體免疫力”。而一萬多條購買評價,大部分為確認購買是正品,部分提及家人父母患有糖尿病,聽聞蜂膠對糖尿病有好處,所以買了食用。至于其是否有功效,評價中有人稱“沒有明顯改善”,有人則表示“好像有點作用”。
商家將蜂膠冠以“養生黃金”之譽售賣,稱蜂膠可以被用來“抗菌”、“抗病毒”,甚至“調節免疫”、“抗腫瘤”,那么,蜂膠到底是何物呢?它真的對人體保健有著卓著功效嗎?光明網記者采訪了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陳培毅,為大家帶來解答。
“燒錢”不等于“保健” 蜂膠功效有限且尚不確定
蜂膠一般是固體狀態,陳培毅介紹,是蜂膠是蜜蜂從植物芽孢上采集的樹脂,與其上腭腺、蠟腺的分泌物混合而成的膠狀固體物,用來建造蜂房,能阻擋細菌等外來侵襲。究其歷史,蜂膠在歐洲有2000年的使用歷史,其中的多種成分有一定的抗病毒、抗菌作用和自由基清除能力;希臘、落馬、埃及等地的古人,也曾用它來療傷、消炎,以及制作木乃伊。
但使用歷史并不代表蜂膠是完全安全的,更不代表蜂膠具有商人所謂的“抗菌”、“抗病毒”等功效。事實上,蜂膠功效的研究多集中在動物或者細胞上,針對人的功效在醫學上尚未得出明確結論。
南京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臨床營養科夏朋濱營養師在接受采訪時也表示,蜂膠的使用歷史已經很悠久,雖然其目前使用相對安全,但蜂膠中的成分目前還沒有全部研究確定。
至于坊間流傳的“緩解糖尿病”作用,陳培毅對光明網記者解釋道,理論上而言,蜂膠中的黃酮類和萜烯類物質,具有促進外源性葡萄糖合成肝糖原和雙向調節血糖的作用,能降低血糖,雖然我國臨床上對蜂膠治療糖尿病有部分報道,“但數據并不夠充分”。
由此可見,蜂膠雖然使用歷史悠久,但其功效并非像部分商家宣傳——具有極高的保健和營養價值,相反,其成分和功效在現代醫學領域,還沒有被完全研究確定,因此消費者在“燒錢”時還需三思,花多了錢并不等于做好了保健。
食用普通蜂蜜也需分人提高免疫不如多運動
除了蜂膠之外,普通的蜂蜜制品也是消費者樂于食用的保健產品,但陳培毅表示,普通蜂蜜雖然具有一定的保健營養功效,但并非所有人都適用。
首先,未滿一歲的嬰兒不宜吃蜂蜜。陳培毅解釋道,蜜蜂在采取花粉過程中有可能把被肉毒桿菌污染的花粉和蜜帶回蜂箱。由于嬰兒胃腸功能較弱,肝臟的解毒功能又差,尤其是小于6個月的嬰兒,肉毒桿菌容易在腸道中繁殖并產生毒素,從而引起中毒,因此嬰兒不宜食用蜂蜜。
第二,糖尿病人不能服用蜂蜜。陳培毅表示,蜂蜜的升血糖作用特別明顯,“蜂蜜中含有葡萄糖和果糖,葡萄糖進入腸道后無需消化可直接被吸收入血,使血糖升高”,因此糖尿病患者不可以食用蜂蜜。
由此可見,市場上琳瑯滿目的蜂蜜類保健品或被夸大其詞、成分不明、或有不適宜人群限制,那么,繁忙工作之外,我們如何獲取營養,強健體魄,提高免疫力呢?
陳培毅表示,想要提高免疫力,功夫要下在在平時的衣食起居上。她表示,首先要增加身體的新陳代謝,也就是增加身體運動量,以此增加心肺功能和機體的抗病能力;其次要多喝水,促進有毒物質的排泄,保持心情的愉悅;第三,則需要補充相應的營養物質,而營養物質的攝取,多來自日常飲食。國家二級營養師、北京營養師俱樂部會員劉桂云也贊同這種觀點,在她看來,“人體需要的真正營養物質來源于大自然賜給我們的食物”。
具體而言,陳培毅表示,日常飲食可以增加脂類的攝取,“歐米伽3脂肪酸有助降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病率,可以通過食用三文魚之類攝取”。維生素A有助增強皮膚或黏膜局部修復的免疫力,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主要是動物肝臟;而香菇多糖、茶多糖等多糖物質,則可以刺激T細胞增殖,提高活性,活化并提高吞噬細胞殺傷能力,此外,各種蔬菜水果中富含的VC也具有調節免疫力的作用,因此日常飲食需要豐富種類,多食蔬果。
下一篇:買蜂膠贈保健品 退貨時贈品被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