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毒治療粉刺的方法_蜂毒療法有效嗎
粉刺是一種毛囊皮脂腺的炎癥性疾病,好發于青壯年,其特點是在面部、前胸、后背出現紅色膿丘疹,并有黑自頭粉刺。在中醫文獻中將本病稱為“痤瘡”、“面皰”等。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準備的蜂毒治療粉刺的方法以及蜂毒療法有效嗎,供大家閱讀。
蜂毒治療粉刺的方法
粉刺是一種毛囊皮脂腺的炎癥性疾病,好發于青壯年,其特點是在面部、前胸、后背出現紅色膿丘疹,并有黑自頭粉刺。在中醫文獻中將本病稱為“痤瘡”、“面皰”等。多因肺熱血熱、胃腸濕熱、脾虛痰濕或毒熱蘊滯、血瘀絡阻等原因所致。
現代醫學認為,本病是由于內分泌失調,雄性激素分泌增多,刺激毛囊皮脂腺分泌旺盛,加之毛囊口角化異常,皮脂腺排泄不暢,形成粉刺,繼而由于痤瘡棒狀桿菌和其他細菌繁殖產生炎癥性膿丘疹,即形成痤瘡。本病經過緩慢,絕大多數人隨著年齡增長而痊愈。
一、辨證
肺熱血熱:面部炎性丘疹,色紅。舌紅苔黃,脈弦數。
腸胃濕熱:面部油膩,皮疹色紅有膿皰。舌紅苔黃膩,脈弦滑。
脾虛痰濕:面部有較多黑自粉刺或無痛性囊腫,伴面色萎黃。舌胖大有齒痕,苔白膩,脈象或濡或滑。
毒熱蘊滯:丘疹、膿皰明顯,或有疼痛感,周邊有紅暈,大便干結。舌紅苔黃燥,脈滑數。
血瘀絡阻:皮疹色紫并伴有疤痕、結節等損害,婦女月經不調。舌暗紅有瘀斑,脈弦。
二、診斷要點
1.皮疹好發于顏面部,但亦可發于胸背,甚至上臂、臀部等多脂部位。常見于青年男女,男性多于女性。
2.基卒皮損為毛囊性丘疹。初期常有黑頭粉刺,加以擠壓可見頭部呈黑色而體部呈黃白色透明之脂栓;并有灰白色、紅色小丘疹,皮疹之頂端可出現小膿皰,破潰吸收后,有少許色素或小凹狀疤痕,個別可形成較大結節或囊腫;囊腫亦可化膿形成膿腫,反復發作者可形成竇道與疤痕。
3.病情不穩定,可急慢性交替,此起彼伏,反復發作,纏綿多年,常在25歲以后逐漸減輕或自愈。
三、治療
治則:清熱解毒,行瘀活血。
處方:局部圍針、合谷、曲池、血海、膈俞。
肺熱血熱者加肺俞、大椎。
腸胃濕熱者加內庭、足三里。
脾虛痰濕者加脾俞、陰陵泉。
毒熱蘊滯者加大椎、內庭。
血瘀絡阻者加心俞、大包。
方義:取粉刺局部圍針以行氣活血散邪;曲池、合谷為手陽明經之合穴及原穴,可清熱除濕、祛風活血;血海為足陽明經穴,善治皮膚疾患;膈俞功能行氣活血化瘀。諸穴同用,可清熱除濕、行氣活血而散邪。
四、按語
1.此病患者應注意飲食,少吃油膩、辛辣及甜食。
2.不要自行擠捏、搔抓。
3.注意衛生,用硼酸皂、硫黃皂洗臉。
4.面部勿濫用化妝品。
蜂毒療法有效嗎
一、蜂毒有什么功效?
蜂毒的主要成分是蜂毒肽、蜂毒明肽、透明質酸酶、磷脂酶、組織胺、多巴胺及氨基酸等,其中尤以蜂毒肽的含量最高(約占蜂毒干物質的50%以上),蜂毒肽是蜂毒中具藥理作用和生物學活性的主要組分,主要應用于抗炎、降壓、鎮痛、抑制血小板凝集及抗腫瘤等方面,因此蜂毒療法對某些病癥確實有一定的治療效果。
二、蜂毒有什么用途?
蜂毒療法主要應用于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骨關節病、腰椎頸椎病、強直性脊椎炎、支氣管哮喘、坐骨神經痛及過敏性鼻炎等病癥有一定的預防和治療效果,但由于種種原因導致蜂毒療法并沒有得到有效的推廣及應用,其中最主要的是蜂毒含有難以完全去除的磷脂酶A2,磷脂酶A2會導致過敏甚至看危及生命。
三、蜂毒有哪些禁忌?
蜂毒療法最大的禁忌是過敏體質者禁用,源于蜂毒中含有多種致過敏物質(磷脂酶A2、組織胺等),一般人只要控制好量對健康基本沒有影響,但過敏體質者則極容易發生過敏,輕者全身潮紅、皮膚瘙癢、臉部腫脹等,重者喉頭水腫、呼吸困難、胸悶甚至可能導致死亡,另外肝、腎、心臟功能不全者也最好不要使用蜂毒。
四、蜂毒真能治病嗎?
蜂毒療法在具體應用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其一是蜂毒本身不容易獲取(一只蜜蜂的排毒量只有0.3毫克左右),其二是蜂毒中含有的致過敏物質難以徹底的清除干凈(極容易因過敏而引發其他問題),因此只有極少數經驗豐富、技藝高超的醫生能熟練并準確的應用,加之蜂毒療法的很多應用尚處于研究階段或有待科學的證實。
總結:蜂毒療法是確實存在的一種治療手段,但絕對不是像某些不良醫者過分夸大的那樣“包治百病”,另外蜂毒療法本身也有一定的危險性,尤其對過敏體質者而言甚至可能是致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