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南中蜂
|OK蜜蜂網
一、形態特征
滇南中蜂是產區內的自然蜂種,體色相對比云貴高原中蜂相對要淺,體型相對也較小,蜂王觸角基部、額區、足、腹節腹板呈棕色,雄蜂呈黑色,工蜂體色黑黃相間,體長9.0~11.0毫米,喙短,平均前翅長約7.8毫米、寬3毫米,3+4腹節背板總長3.6毫米,肘脈指數3.7。
二、地理分布
滇南中蜂主要分布于云南南部的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和玉溪市等地,產區位于云南南部的橫斷山脈南麓,地形復雜,高山、丘陵、河谷、盆地相間,河流眾多,水資源豐富,有高溫、高濕、靜風、多雨等氣候特點。
三、種群數量
滇南中蜂飼養量約20萬群,飼養管理方式多為傳統飼養模式,數量相對趨于穩定,但近年來數量有所減少,其原因主要是意蜂大量飼養導致缺蜜時中意蜂互盜及交尾季節意蜂干擾、蔬菜農藥大量施用、反季節蔬菜大量栽培、主要蜜源植物砍伐、工廠濃煙污染等。
四、品種特性
滇南中蜂對當地豐富的蜜源資源和高熱、高濕環境適應性強,蜂王產卵力較弱,蜂群群勢小,盛產期日產卵量為500粒,分蜂性較弱,可維持4~6框的群勢,前翅較短,采集半徑約900米,喙較短,采集力較差,耐熱不耐寒,外界氣溫在37~42℃時仍能正常產卵。
五、生產性能
滇南中蜂主產區活框飼養歷史較短,活框飼養技術沒有得到推廣應用,基本停留在傳統飼養方式上,在生產上主要用于產蜂蜜,但也可產蜂蠟,傳統方式飼養的年均群產蜜5千克,活框箱飼養的年均群產蜜10千克,所產蜂蜜質量較差,雜質含量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