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知識,為什么在蜜蜂養殖中15天能讓蜜蜂失憶?
蜜蜂知識,為什么在蜜蜂養殖中15天能讓蜜蜂失憶?
關于蜜蜂記憶的問題一直是很多喜歡蜜蜂的朋友們長期討論的話題,大量的科學實驗也證明了蜜蜂的確擁有超強的記憶能力,德國動物學家蘭道夫·門策爾曾經過說過,蜜蜂學習能力強,而且說明了蜜蜂擁有5個記憶階段,蜜蜂學習能力建立在回報模式的基礎上,如果蜜蜂一個行為得到一次回報,蜜蜂的記憶會延續一個星期;如果蜜蜂的某個行為得到3次回報,那么這種行為蜜蜂就能夠終身不忘。但是在蜜蜂養殖中其實我們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們為了讓蜜蜂更加服從管理,往往我們需要打亂蜜蜂記憶,而在我們實際養殖中打亂蜜蜂記憶,有經驗的養蜂人都知道,一般選擇15天左右,這中間的問題究竟出在哪里呢?是專家在說謊?還是養蜂人在說謊?
其實在看來,在蜜蜂記憶這個問題上,我們的專家沒有說謊,我們的養蜂老漢也沒有說謊,具體原因是什么呢?這就告訴大家真相。
一、養蜂中常見的打亂蜜蜂記憶方法
在養蜂過程中常常用到打亂蜜蜂記憶的方法,其中有兩種現象會經常用到:
第一:蜂場中出現盜蜂的時候
在缺蜜期的時候由于外界蜜源稀少,如果養蜂人飼喂方法不當,很容易造成蜂場中產生盜蜂現象,如果養蜂人使用常規方法無法制止盜蜂的時候,一般常用的方法就是將作盜蜂群搬離蜂場5公里以外養殖15天以后搬回,這種制止盜蜂的方法很多養蜂老人都會,在我們現代化的養蜂中也常用到這種方法,事實證明,這種方法是可行的,的確可以讓蜜蜂“失憶”。
第二:近距離分蜂
近距離分蜂和在蜂場附近收捕原始蜂群是一樣的道理,實際上都是相當于一次分蜂過程,由于新的蜂場距離原來的巢穴太近,蜜蜂憑借記憶可以回到原來的蜂巢,導致蜜蜂根本就不留在新的蜂巢,為了讓蜜蜂忘記原來蜂巢的位置,往往養蜂人也采用將分出來的蜂群搬離蜂場5公里以外的地方飼養15天左右搬回來,事實也證明了一點,這種方法的確也讓蜜蜂失憶了,蜜蜂最后也沒有回到原來的位置。
補充一點,關于在搬離蜂群到蜂場外讓蜜蜂記憶消失的距離嚴格說是山區3公里,平原地區5公里。
二、擁有終身記憶的蜜蜂為什么會在15天失憶?
其實這個問題中很多朋友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蜜蜂的年齡和生活習性。就從蜜蜂的生活習性和年齡結構來分析這個問題。這里我們先進行一個說明,由于蜂群中的主力軍是工蜂,擔任了除交尾和產卵的所有工作,所以對于一個蜂群中蜜蜂的記憶分析,我們只需要分析工蜂就行,雄蜂在蜂群中是沒有界限的,可以任意穿梭在所有同蜂種的蜂群,蜂王只有一只,所以沒有研究意義。
三、蜜蜂的年齡
工蜂的平均年齡大約30天左右,但是工蜂出房后并不是馬上開始采集,而是在出房后7天左右開始采集,而我們將蜂群搬離蜂場15天的時間,加上蜜蜂出房開始采集的時間,已經是22天的時間了,如果蜜蜂年齡再大一點,搬出去的15天時間足夠讓一大批原來在原蜂場擁有強大采集能力的工蜂死亡。
四、蜜蜂的生活習性
可能很多朋友覺得這個問題中還是有很多蜜蜂是擁有記憶的,畢竟我們算出來的最大時間才22天,但是工蜂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巢內工蜂,一般擔任哺育、飼喂幼蟲任務,這些蜜蜂中以幼蜂為主,而幼蜂在沒有開始采蜜之前都是進行試飛,飛行的距離一般不遠,而且這種短距離的分蜂并不能獲得回報,所以這種飛行在蜜蜂的記憶中不會停留很久,所以在我們搬離蜂群的時候,相對于大量的巢內工作蜂來說,它們對老巢沒有很多記憶,反而對老巢有更強的記憶,因為蜂群在到達老巢的時候幼蜂已經成熟,變成了工作蜂,成了采蜜主力。
在原來的幼蜂變為采集蜂以后,實際上它們的記憶僅僅停留在搬離蜂場以后的位置,由于我們搬回來的時候距離上已經超過了蜜蜂活動的空間,這使得蜜蜂在空間上產生了失憶,只能另外在新的地點進行重新試飛,開啟新的生活,而那群有著記憶的蜜蜂,實際上經過15天已經幾乎全部死光,就算剩下幾只也只是老工蜂,已經不是采蜜的主力。
所以綜合來看,其實兩種說法都是有道理的,只是我們養蜂人在無意間利用了工蜂的壽命來達到讓蜜蜂“失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