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蜂胡蜂,為什么掛著的胡蜂窩不會引來螞蟻
馬蜂胡蜂,為什么掛著的胡蜂窩不會引來螞蟻
相信對胡蜂有所了解的朋友都知道,胡蜂并不是一個完全群居的昆蟲,在胡蜂蜂王越冬蘇醒后,蘇醒的時候胡蜂蜂王要過一段時間的獨居生活,獨自承擔整個蜂群中的生產工作和哺育工作,只有胡蜂王產下的第一批蜂卵出房后真正的社會化群居生活才會開始。那么這里面就有一個問題了,如果我們把一個胡蜂窩放在地上,相信很快就會有螞蟻上來拖走胡蜂幼蟲,但是掛在石巖下或者樹上的胡蜂窩,為什么螞蟻就不會去動呢?原來胡蜂蜂王還留有一手,下面我們就來具體看一下是怎么回事。
螞蟻不吃掛著的胡蜂窩的三個思維
從螞蟻不吃胡蜂窩的角度來說,可能很多朋友會有兩個反應,一是胡蜂窩太高、二是胡蜂窩有胡蜂守衛,三是胡蜂窩有外殼包裹,這三個問題從理論上來說似乎都是可以回答螞蟻不能吃懸掛著的胡蜂窩的,但是如果我們對胡蜂的生活充分了解,其實這兩個問題并不能阻礙螞蟻吃胡蜂窩中的幼蟲。我們分別一個個來看。
第一:胡蜂窩太高
雖然我們可以看到一些胡蜂把蜂窩建造在大樹上,但是胡蜂種類很多,有的胡蜂甚至是現在地面筑巢,在職蜂數量多了以后才中途“搬家”,轉移到大樹上,而很多胡蜂是在低矮的地方筑巢的,比如土洞中,廢棄的老鼠窩之以及低矮的石巖下都有可能成為胡蜂筑巢的地點,這些地方其實螞蟻是完全可以接觸到的,所以以胡蜂窩過高螞蟻無法接觸到來解釋螞蟻不圍攻掛著的胡蜂窩顯然是不科學的。
第二:胡蜂窩有胡蜂防守
這也是很多朋友的另外一個反應,認為胡蜂窩有胡蜂守衛,螞蟻根本不敢上去,但是上面小編說了,胡蜂的生活方式是從獨居到群居的,在胡蜂蜂王剛蘇醒建立巢穴產卵的時候,至少這段時間蜂群是只有蜂王守衛的,而蜂王除了守衛蜂巢之外,還要進行捕食,也就是說,蜂巢有相當一段時間是沒有胡蜂進行守衛的,但是很顯然我們沒有看到哪一個胡蜂窩在新筑巢的時候就被螞蟻消滅。所以以有胡蜂防守作為螞蟻不圍攻掛著的胡蜂窩也是不科學的。
第三:胡蜂窩有外殼包裹
這也是很多朋友能夠想到的一個問題,認為胡蜂窩有外殼包裹,螞蟻無法危害蜂窩,但是很多胡蜂的蜂窩是沒有包裹的,始終都是暴露在外面的,比如我們常見的長腳胡蜂,其蜂窩下方都是暴露的,就算是我們常見的有外殼包裹的胡蜂,這些胡蜂也不是一開始就做了外殼的,而是在后期蜂群中有職蜂以后才建立這樣的外殼的,所以以胡蜂窩有外殼包裹作為螞蟻無法危害的理由也是不成立的。
胡蜂究竟是如何防螞蟻的?
從上面幾個情況我們可以看出,其實這些我們認為的結果都是無法防止螞蟻的,那么胡蜂蜂王獨自居住的時間究竟是通過什么方法來預防螞蟻的呢?其實這里面胡蜂蜂王使用的是一種分泌物,這種分泌物由蜜蜂的van der Vecht腺體分泌,在胡蜂亞科中所有的種類都含有這種腺體,真正能夠預防螞蟻的,正是這種腺體分泌的分泌物,原因是這種分泌物對螞蟻具有趨避作用。
為什么掉在地上的胡蜂窩就失去了趨避作用?
這也是小編考慮的一個問題,由于現在對胡蜂的研究比較少,關于胡蜂van der Vecht腺體的具體作用以及分泌方式目前并沒有太多的介紹,但是小編認為有兩個可能,一是時間限制,二是區域限制。
第一:時間限制
這種限制小編認為是胡蜂蜂王的趨避劑是有時效的,如果胡蜂窩沒有被我們取走的情況下,胡蜂蜂王外出覓食的時間剛好可以趨避螞蟻,等到蜂王回到蜂巢后對蜂巢進行守衛,或者繼續分泌這種分泌物來趨避螞蟻。當我們把胡蜂窩取走的時候,這種趨避時效超過了時間,所以我們把胡蜂蜂巢放在地上的時候會很快引來螞蟻。
第二:空間限制
關于胡蜂的螞蟻趨避劑,實際上目前并不清楚是采用時間來控制還是空間控制,小編認為還有一種可能就是胡蜂蜂王的趨避劑只能趨避胡蜂蜂巢附近的一個區域,在這個區域內螞蟻不敢靠近,當我們把胡蜂蜂巢取走的情況下,由于胡蜂蜂巢離開了擁有趨避劑的位置,導致我們把胡蜂蜂巢放在地上就會迅速引來螞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