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蜂知識,談談群味與防盜!
養蜂知識,談談群味與防盜!
蜜蜂靠群味辨別你我。蜜蜂群味是這群識別于它群蜜蜂的信息組合。一般是指本群蜂不同于它群蜂的巢穴綜合信息素或氣味組合。主要成分由蜂王、工蜂和飼料信息或氣味所組成。所有的蜂群都會由防衛蜂依此識別來者身份,防衛自己的巢穴免受侵犯。這種防衛與外界的蜜源緊密相關,在大流蜜期時顯得比較松懈,而在蜜源缺乏或枯竭期卻得到數倍的加強。強群的防盜能力較強,弱群則較弱。所有蜂群對幼蜂和雄蜂幾乎不加防范。
大流蜜期少起盜。在大流蜜期,因大家都大量采集同一種花蜜,同一種花香彌漫蜂巢,蓋過了蜂群原先的群味,使同一地域的蜂群群味基本相似;而在小流蜜或無蜜可采期,不同的蜂群采集不同植物的粉蜜,因此形成了各不相同、易于識別的,或在無蜜期仍保持著這種群味。為種群的繁衍,不同蜂群的蜜蜂在巢穴以外的地方進行采集等活動時則無群界,能和平共處,很少見到相互爭斗。
起盜的原因多種多樣。“弱肉強食”是自然界的競爭法則,蜜蜂也不例外。在不同蜂種和同種蜂群之間進行“優勝劣汰”,以實現食物資源的再分配。在蜜源缺乏或枯竭季節,為自身飼料的充裕及生存繁衍,或受饑餓所迫,飼料匱乏、盜性較強的蜂種會先行盜蜜、而強群則恃強凌弱行盜。盜蜂剛開始時是在被盜群巢前盤旋偵察,欲進巢門而遭遇抵抗,引起撕咬、被圍等沖突,有時甚至很激烈。但有的因群勢弱小、染病、巢門過大等原因而不能進行有效防衛,當巢門被突破后,先可見有些油光發亮的,絨毛被咬光了的工蜂癟肚進、胖肚出,然后是盜蜂越來越多……
蜂巢是一群蜂賴以生存繁衍、貯存飼料和獨立于它群蜜蜂的“城堡”,巢門則是蜂群與外界交換物質能量的通道及防衛的最重要關卡。起盜后,產生了群味混和,被盜群再也無法保衛巢穴,任起盜群的采集蜂長驅直入,嚴重的被盜得巢空王死。失王群、病群情緒低落、防衛松懈,是盜蜂的首選目標。
比較令人頭痛的是“和平盜”,即盜蜂發生后往往作盜群同時也是被盜群,很少出現純作盜群或者純被盜群,盜蜂剛把盜來的蜜剛帶回巢,就會被別的作盜者直接從嘴巴里要走,少量放進巢房的也是剛放下就被吸走。做盜者與被盜者無群界區分,到了晚上,盜蜂會各自回巢。從表面看,只見整個蜂場的蜜蜂每天出勤都很好,但是脾上就是不見蜜,喂多少糖漿也未見有貯存,巢內黑油油的工蜂很多。如疏于管理,使整個蜂場發生互盜,則幾天內就可垮場。
蜂群防盜的預防措施。一是飼養強群、貯備足夠的飼料,這是最基本的;二是外界缺乏蜜源時,應縮小巢門,糊嚴蜂箱裂縫;三是少開箱查蜂,多作箱外觀察;要查也須在早晚蜜蜂不出巢時進行;四是飼喂糖漿宜在天黑后進行,不小心滴在地上的要用清水沖洗干凈,不用氣味重的飼料喂蜂;五是移蜂箱至5公里開外,原址放一空箱欺騙盜蜂;無蜜可盜,賊蜂自然不來;一周后視情況再移回原蜂箱,一般止盜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