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的事業亟待破解機械化難題

“通過養蜂專家與五征集團的密切合作,己研制成功特別適用于轉地養蜂生產的養蜂專用機動平臺,現己通過公告并正式上市,急切需要國家的支持與推廣,這是對我國不斷萎縮的養蜂業最有效的扶持措施。” 作為全國養蜂行業唯一的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東營市蜜蜂研究所所長宋心仿斬釘截鐵地說。
養蜂業需要國家財政扶持
據宋心仿介紹,養蜂是一項脫貧創收的好項目,既不與養殖業爭飼料,又不與種植業爭水土,只是利用自然界中的百花資源,便可獲得蜂蜜、蜂膠等十多種名貴商品,對發展國民經濟改善民眾生活和獲取外匯收入有著重要作用。“尤其是通過蜜蜂授粉可大大提高農林作物的產量與質量,是一項既不需要擴大耕種面積,又不需要增加生產投資的農業增產措施,早就引起世界性廣泛重視,其作用是其他所不可替代的。”
但是,讓養蜂人苦惱的是,盡管我國出臺了很多支農惠農的財政補貼政策,養蜂業卻沒有享受到財政扶持的實惠。“當前,我國養蜂業舉步維艱,養蜂人數急劇減少,蜜蜂飼養量大幅下滑,中蜂較20年前下降90%以上,西方蜂飼養也前景堪憂。廣大養蜂人艱難地維系著生存,長期義務為各種農作物傳花授粉,卻沒有得到經濟補償,為此養蜂人意見很大,照此下去將嚴重影響養蜂業的發展。” 宋心仿憂心忡忡地說。
養蜂專用機動平臺開發成功
養蜂,有轉地流動的特點。運蜂難、生活艱辛、機械化程度低,是制約養蜂業發展的頑癥。鑒于這三個難題,導致很多年輕人不愿意養蜂,而老年人體力不支又養不了。據悉,當前我國養蜂人平均年齡己達57.6歲,紛紛被迫棄蜂改行,使全國養蜂業處于人才斷檔、生產萎縮狀況。
讓人興奮的是,養蜂專用機動平臺的開發成功讓心系甜蜜事業的宋心仿看到了希望。“養蜂專用機動平臺,具有一機多能優勢,既解除了運蜂難題,又改善了養蜂人的生活條件,還配套了最先進的養蜂機械,專業化程度高、生產性能強,非常適應專業養蜂需要。”
然而,每部養蜂專用機動平臺車價值10萬元以上,一般養蜂人購買不起,急需國家對之經濟補貼。“促進養蜂專用機動平臺的普及利用,是有效解除運蜂難、改善養蜂人生活、提高生產能力與經濟效益、促進養蜂業健康發展的有效途徑與最佳措施。” 宋心仿說。
養蜂專用機動平臺應納入農機補貼
宋心仿說,養蜂專用機動平臺就是養蜂專用機械,農業部建議“各省可根據養蜂業發展實際需要,將養蜂機械設備納入農機購置補貼”。“養蜂專用機動平臺是特制又完整的養蜂專用機具,它雖然有‘車輛’的運輸功能,但這恰恰是養蜂生產必須的,且做了專業處理,蜂群可長年在車上飼養和生產,非常適合蜂群管理、創收和運輸。養蜂專用機動平臺如同莊稼收割機一樣,是可以運動的專用機械,它包攬了養蜂生產、生活全功能,不能將其作為‘車輛’與‘機械’分割開來認識,應統一實行補貼,由國家來推動實行,不能由各省來定,那樣會混亂且難以實行。
“養蜂雖產業比較小,養蜂專用機動平臺的購買量也不會很大,但其意義重大、作用特殊,急需國家財政扶持,花比較少的錢卻能起到作用大且效果好的實效。”宋心仿建議,國家應將養蜂專用機動平臺作為農機產品進行鑒定推廣,納入農機補貼目錄,并享受農機財政補貼,由中央財政給購買養蜂專用平臺的養蜂人30%-45%的財政補貼,加快推進養蜂專用機動平臺的推廣與普及,以實際行動鼓勵支持養蜂業走出困境,步入健康發展道路。
減少對養蜂專用機動平臺的年檢次數
“養蜂專用機動平臺應列為農機管理,如一定將之列為運輸車輛,也應享有特種車輛管理,將之納入汽車下鄉名單,享受汽車下鄉補貼待遇。”宋心仿說。
宋心仿還建議,減少對養蜂專用機動平臺的年檢次數。養蜂專用機動平臺雖有運載功能,但不能等同于運輸車輛管理。因為養蜂專用機動平臺的主要功能是開展養蜂生產,養蜂人開著養蜂專用機動平臺載著蜂群長年在外地流動,但回家時間很少,多數一年間只回家一次。而現在的貨運車輛,交通部門于所在地每年數次年檢或保養,這是養蜂人做不到的。故建議交通部門不應將養蜂專用機動平臺作為運輸車輛管理,免去“保養”這一程序,責成養蜂人自行保養,每年底,交管部門年檢一次為宜。
下一篇:蜜蜂四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