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群飼養管理的原則與技術
作者:楊多福
養蜂場的經濟效益,決定于主觀因素與客觀因素兩個方面。客觀因素包括蜜源、氣候、蜂種、開繁蜂數與其它物質條件等。主觀因素包括養蜂者素質、經營管理、飼養技術等。對養蜂效益的作用,主觀因素比客觀因素更重要,其中養蜂者素質是最重要的因素,數控養蜂法只是一種生產工具,如果工具使用者素質低下,工具就不能發揮出應有的效率。本書僅對影響養蜂效益的各種主觀因素進行深入地探討。
任何動物,只要食物充足溫度適宜就生長快,因此,以前蜂書上說:“養蜂決竅就是蜂巢溫暖飼料充足”。然而,蜜蜂是社會性動物,養蜂是特殊產業,與其它養殖業都不同,絕不是僅蜂巢溫暖飼料充足就能獲得養蜂最大效益的。養蜂生產中,隨時都會遇到與“量”相關的問題。由于養蜂者素質與客觀條件所限,不可能處處都做到最佳,每個“過”與“不及”,都要影響效益。養蜂的效益,就決定于技術措施與“最佳量”的差距,差距越小效益越高。我國的養蜂法是1911年從歐美引進的,一百年來雖然有許多改進,但并沒有本質的變化,可稱之為傳統養蜂法。傳統養蜂法的基礎理論是:“蜂群保溫寧熱勿冷,母蜂產卵寧多勿少,追花轉地連續采蜜”。然而,這一理論恰恰違背了蜂群生物學規律,違背了辯證法。傳統養蜂法的技術指導,都是模糊的定性描述,例如:冷了要保溫熱了要散熱,強群要分群弱群要合并等等。至于冷到幾度怎樣保溫,熱到幾度怎樣散熱,幾脾蜂群應該分群,幾脾蜂群應該合并等與“量”相關的問題,都沒有明確的標準,養蜂者根本不能做到恰到好處。因此養蜂效益很低。 筆者在50年的養蜂實踐中,認真觀察與研究,先后發現了人工蜂群的六條人化自然規律,在六律的基礎上,推導出蜂群飼養管理六項原則。在六律六原則基礎上,又推導出一系列新法則新技術,做出了265項發現與發明。在蜂群飼養管理的各個方面,都探索出規范與程序,對各個環節,都探求出了最佳數量標準,既使沒有經驗的養蜂者,只要全面地認真應用,也都能高產穩產。這種以蜂群飼養管理六原則為主導思想,用最佳數量標準來控制生產的養蜂法,稱之為“數控養蜂法”。也稱為“量控養蜂法”。 數控養蜂法是對傳統養蜂法逆向思維的產物,其指導思想是辯證法。因此,它是與傳統養蜂法、多箱體養蜂法本質不同的養蜂法。數控養蜂法就是標準化生產,是科學養蜂的必由之路,數控養蜂法的理論與技術,不僅北方適用,南方也適用,不僅我國適用,各個發展中國家也都適用。現在世界各行各業都在推進量化管理,養蜂業的量化管理也勢在必行,推廣與普及數控養蜂法已是大事所趨。
上一篇:蜂群的人化自然規律
下一篇:蜂王儲存,怎樣儲備蜜蜂蜂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