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秋繁前后兩次控產對越冬蜂的影響
秋季是螨害最嚴重的時候,也是蜂群走向衰敗的季節。我地秋季蜜源短缺,盜蜂嚴重;蜂王特別是老蜂王,到了秋季會早停產、少產卵。要解決這些問題,通筆者多年來的實踐認為:秋繁前后兩次控產可有效解決上述問題,把損失降至最低。
1秋繁前的蜂王控產
我地一般在8月中旬以后就無蜜可采,此時如果蜜蜂滿箱,群勢強,外界有少量蜜、粉進巢,則可在最后一次取蜜時留下一半封蓋蜜脾用作飼料補充,以避免引起盜蜂。秋繁前控產有2種方法: a.組織交尾群,換新蜂王秋繁 這種方法雖然麻煩,但效果較好。一個強群分為2~3個交尾群,從提脾到子脾出盡,時間剛好同新王交尾產卵的時間相同,這樣既培育了新王,又可斷子治螨。如果新王產卵積極,可將老王去掉,封蓋子脾另放繼箱內保溫;待幼蜂出盡后,將幼蜂補給交尾群,青壯年蜂合并到產卵新王群內,組成1個中等繁殖群。這樣的秋繁群到冬季可保存4~5脾幼蜂越冬。如果是老群秋繁,有時連3脾越冬蜂也難以維持。除剛出房的幼蜂可以不限量地補強交尾群外,青壯年蜂向交尾群內的補強不能超過1脾,以免造成新王被咬的損失;還要在失王24小時后再進行交尾群補強的工作。 b.關王斷子秋繁 如果老王性能優良,產卵良好,就可以保留。8月10日開始關王15天,按21天蜂蛹出盡計算,第16天放王至第21天,這6天時間是治螨的最佳時間:第16天治第一次螨,第19天治第2次螨,第21天治第3次螨。通過3次治螨就可以基本控制螨害。蜂王休息了15天后再度產卵,進入秋繁期,只要保持巢內蜜粉充足,就會獲得較好的秋繁效果。
2 秋繁后的控產
老蜂王斷子早,產卵相應地少些,而新王如果不人工控制,則會不斷產卵,甚至到了冬季也不停產,這樣的群有可能造成春衰,還多消耗飼料。因此,秋繁后的控產對新王群尤為重要。一般來說,8月10日控產,9月6日開繁,10月1-5日左右關王較好。這段時間已經出了2批子,關王斷子,21天后即到了10月22日,天氣已經轉涼,老蜂已大部分更新,就可以緊脾越冬了;如果遇到暖冬,可適當延長關王時間。飼喂越冬飼料應與秋繁的獎勵飼喂同時進行,這樣做好處如下:①利用老蜂轉化越冬飼料,減少了幼蜂的工作量;②飼喂刺激了蜂王產卵和工蜂哺育的積極性;③飼料轉化的時間長,容易封蓋,避免因飼料引起的消化不良。 有的同行認為越冬關王可以控制蜂王冬季提前產卵,這無可非議;筆者認為冬季關王越冬對于缺少蜂王的蜂場來說損失更大。因為筆者在每年幾度關王控產中,總要損失一部分蜂王;冬季因蜂團移動凍死蜂王的情況時有發生,弱群失王越冬十分危險。 通過筆者近幾年觀察,采用兩次控產和沒有控產的蜂群相比,控產群螨害輕、幼蜂多,飼料消耗少,早春繁殖快;而沒有控產的群群勢下降快,飼料消耗多,春繁時因蜂少而不得不合并的群也多。因此,抓好秋繁前后的兩次控產,對提高越冬蜂的越冬效率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上一篇:蜂膠如何提純?
下一篇:蜜蜂高效采集情緒的促成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