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群選購和蜂場規模
|OK蜜蜂網
一、蜂種的確定和引進
選擇蜂種一定要"因地制宜"。除考慮蜂種的蜜漿高產性能外,還要考慮峰種的維持大群性能、抗逆性能(越冬、越夏、抗病蟲害性能)等。例如,氣候嚴寒、越冬時間長的地區,直飼養越冬性能好、耐寒的蜜蜂品種,像喀峰、東北黑蜂或以它們為母本的雜交峰。而長江以南地區,冬季較短,夏季炎熱,宜飼養耐熱、越夏性能良好的峰種,如意大利蜂或以意蜂為母本的雜交蜂。廣大山區,因敵害較多,零散蜜源多,宜定地飼養土生土長的中峰。中蜂有許多意峰、喀蜂等蜂種無法替代的優點,雖然它的產蜜量不如西方蜜蜂高,但仍不失為我國廣大山區和農村定地飼養的蜂種之一。
引進峰種可采取就近取材的辦法,向附近的峰場或養蜂戶購買蜂群。初養者宜先購入二三群試養,在實踐的過程中學習技術,擴大蜂場規模,這樣,經過幾年的邊學邊干,技術也學會了,峰場的規模也擴大了,風險較小。到了能"輕軍熟路"地駕御蜜蜂后,打算專業養峰,要擴大蜂場規模的話,再大量購進蜂群,如此循序漸進地擴大生產規模,可避免因技術不熟練造成的失敗和損失。蜂場規模擴大后,如果覺得原先飼養的蜂種不理想或是性能退化了。可向種蜂場引進需要的種蜂王進行有計劃地換種。在有野生中峰的山區,采用獵捕野生中蜂的方法收捕中峰,創辦中蜂蜂場。
二、養蜂數量的確定
目前,我國的養蜂生產基本上仍以手工作業為主,勞動強度大,生產率低,還做不到一人多養。專業定地養蜂,在技術相當熟練的情況下,一人一般養30~50群。定地專業養峰,由于受蜜源條件的限制,也不可能多養,如果同時生產蜂蜜、蜂王漿,一個人也只能養50群左右,在生產季節還要雇一個幫工。如不生產王漿,只生產蜂蜜,可養70群左右,生產季節(搖蜜時),需請1~2個幫工。每一個蜂場養蜂數量的多少,除了與人的技術水平有關外,主要取決于蜜源面積。當然轉地蜂場還必須考慮運輸工具裝截量和運輸費用等問題。
三、初辦蜂場選購蜂種應注意的問題
初辦峰場時引進峰種的好壞關系到辦場的成敗,必須十分小心謹慎。如果本人沒有經驗,可聘請養過峰的有經驗者為顧問一同前往選購蜂種。購買蜂種的注意事項如下:
(一)購蜂季節。宜在冬末春初購買蜂群,不要在秋末冬初購買。冬末春初,萬物復蘇,越過冬季的蜜蜂進入百花盛開的春繁階段,比較好飼養,養好了,當年就能投入生產,取得收益。若秋季購買,此時蜂群已進入秋衰階段,接著就要越冬,初養者沒有經驗,容易失敗。另外,冬前買峰,還要喂越冬飼料,又多了一筆額外的開支,經濟上不合算。
(二)群勢。在經濟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應盡量購買群勢較壯、子脾較多的蜂群,起碼應有蜂量在3~4框,子脾2~3張。
(三)蜜蜂的質量。從外觀上看,工峰和蜂王的體色要鮮艷正常,不發暗,油亮。蜂王要腹部碩大、修長、肢體無傷殘,爬行穩健。工蜂腹部要勻稱,飛翔正常。
(四)病蟲害。巢脾上無爛蟲或僵蟲陳尸;工蜂身上見不到蜂螨;封蓋子脾上無小蜂螨爬行;巢門口無拖出的白堊病蟲尸。
(五)巢脾。不要太陳舊、殘破;巢房要整齊,少雄蜂房;沒有異味。箱脾尺寸要統一,不可太殘破。
(六) 飼料。巢脾上要有一定數量的存蜜、存粉。飼料不足的要補喂后,再搬運;不可在缺飼料情況下搬運蜂群。
購買蜂群之前,雙方要訂立協議,將購蜂時間、對蜂群的質量要求、價格及付款方式等內容寫在協議書上,以協議為基準購買蜂群,避免出現不必要的糾紛。
購蜂之前,應先將蜂場場址選擇好,并規劃好買會的蜂群如何排放。以便運回蜂群后能馬上擺入場地上,為盡快做好第一步春繁工件打下基礎。
相關文章
科學購買蜂群
蜂場發病時的處理方法
種蜂場審定評分標準
蜂群和群勢消長規律
采蜜期蜂群管理要訣
選擇蜂種一定要"因地制宜"。除考慮蜂種的蜜漿高產性能外,還要考慮峰種的維持大群性能、抗逆性能(越冬、越夏、抗病蟲害性能)等。例如,氣候嚴寒、越冬時間長的地區,直飼養越冬性能好、耐寒的蜜蜂品種,像喀峰、東北黑蜂或以它們為母本的雜交峰。而長江以南地區,冬季較短,夏季炎熱,宜飼養耐熱、越夏性能良好的峰種,如意大利蜂或以意蜂為母本的雜交蜂。廣大山區,因敵害較多,零散蜜源多,宜定地飼養土生土長的中峰。中蜂有許多意峰、喀蜂等蜂種無法替代的優點,雖然它的產蜜量不如西方蜜蜂高,但仍不失為我國廣大山區和農村定地飼養的蜂種之一。
引進峰種可采取就近取材的辦法,向附近的峰場或養蜂戶購買蜂群。初養者宜先購入二三群試養,在實踐的過程中學習技術,擴大蜂場規模,這樣,經過幾年的邊學邊干,技術也學會了,峰場的規模也擴大了,風險較小。到了能"輕軍熟路"地駕御蜜蜂后,打算專業養峰,要擴大蜂場規模的話,再大量購進蜂群,如此循序漸進地擴大生產規模,可避免因技術不熟練造成的失敗和損失。蜂場規模擴大后,如果覺得原先飼養的蜂種不理想或是性能退化了。可向種蜂場引進需要的種蜂王進行有計劃地換種。在有野生中峰的山區,采用獵捕野生中蜂的方法收捕中峰,創辦中蜂蜂場。
二、養蜂數量的確定
目前,我國的養蜂生產基本上仍以手工作業為主,勞動強度大,生產率低,還做不到一人多養。專業定地養蜂,在技術相當熟練的情況下,一人一般養30~50群。定地專業養峰,由于受蜜源條件的限制,也不可能多養,如果同時生產蜂蜜、蜂王漿,一個人也只能養50群左右,在生產季節還要雇一個幫工。如不生產王漿,只生產蜂蜜,可養70群左右,生產季節(搖蜜時),需請1~2個幫工。每一個蜂場養蜂數量的多少,除了與人的技術水平有關外,主要取決于蜜源面積。當然轉地蜂場還必須考慮運輸工具裝截量和運輸費用等問題。
三、初辦蜂場選購蜂種應注意的問題
初辦峰場時引進峰種的好壞關系到辦場的成敗,必須十分小心謹慎。如果本人沒有經驗,可聘請養過峰的有經驗者為顧問一同前往選購蜂種。購買蜂種的注意事項如下:
(一)購蜂季節。宜在冬末春初購買蜂群,不要在秋末冬初購買。冬末春初,萬物復蘇,越過冬季的蜜蜂進入百花盛開的春繁階段,比較好飼養,養好了,當年就能投入生產,取得收益。若秋季購買,此時蜂群已進入秋衰階段,接著就要越冬,初養者沒有經驗,容易失敗。另外,冬前買峰,還要喂越冬飼料,又多了一筆額外的開支,經濟上不合算。
(二)群勢。在經濟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應盡量購買群勢較壯、子脾較多的蜂群,起碼應有蜂量在3~4框,子脾2~3張。
(三)蜜蜂的質量。從外觀上看,工峰和蜂王的體色要鮮艷正常,不發暗,油亮。蜂王要腹部碩大、修長、肢體無傷殘,爬行穩健。工蜂腹部要勻稱,飛翔正常。
(四)病蟲害。巢脾上無爛蟲或僵蟲陳尸;工蜂身上見不到蜂螨;封蓋子脾上無小蜂螨爬行;巢門口無拖出的白堊病蟲尸。
(五)巢脾。不要太陳舊、殘破;巢房要整齊,少雄蜂房;沒有異味。箱脾尺寸要統一,不可太殘破。
(六) 飼料。巢脾上要有一定數量的存蜜、存粉。飼料不足的要補喂后,再搬運;不可在缺飼料情況下搬運蜂群。
購買蜂群之前,雙方要訂立協議,將購蜂時間、對蜂群的質量要求、價格及付款方式等內容寫在協議書上,以協議為基準購買蜂群,避免出現不必要的糾紛。
購蜂之前,應先將蜂場場址選擇好,并規劃好買會的蜂群如何排放。以便運回蜂群后能馬上擺入場地上,為盡快做好第一步春繁工件打下基礎。
相關文章
科學購買蜂群
蜂場發病時的處理方法
種蜂場審定評分標準
蜂群和群勢消長規律
采蜜期蜂群管理要訣
上一篇:掌握蜂螨消長規律抓住蜂螨防治時機
下一篇:盜蜂的起因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