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蜂群保溫
蜂群保溫早春增長階段比越冬停卵階段更重要。春季氣溫偏低,蜂王產卵后,因蜜蜂蟲蛹發育的需要,工蜂常消耗大量的飼料產熱以維持巢內育子區恒溫。蜂群靠密集結團來維持巢溫,但由于高度密集限制了產卵圈的擴大,使蜂群的增長遲緩。如果蜂群保溫不良,則多耗糖飼料、縮短工蜂壽命、幼蟲發育不良,特別是當寒流來臨時,蜂團緊縮會凍死外圍子脾上的蜂子。
6.1箱內保溫
在適當地密集群勢和縮小蜂路的同時,把巢脾放在蜂箱的中部,其中一側用閘板封隔,另一側用隔板隔開,閘板和隔板外側均用保溫物填充。為了避免隔板向內傾斜,可在蜂箱的前后內壁釘上兩枚小釘。框梁上蓋覆布,在覆布上再加蓋3~4層報紙,把蜜蜂壓在框間蜂路中。蓋上鐵紗副蓋后再加保溫墊。
6.2箱外保溫
蜂箱的縫隙和氣窗用報紙糊嚴。放蜂場地清除積雪后,選用無毒的塑料薄膜鋪在地上,墊一層10~15 cm厚的干稻草或谷草,各蜂箱緊靠成一字形排列放在于草上,蜂箱間的縫隙也用干草填滿。蜂箱上覆蓋草簾,最后用整塊的塑料薄膜蓋在蜂箱上。箱后的薄膜壓在箱底,兩側需包住邊上蜂箱的側面。到了傍晚把塑料薄膜向前拉伸,覆蓋住整個蜂箱。蜂箱前的塑料薄膜是否需要完全蓋嚴,可根據蜂群的群勢和夜間的氣溫等情況靈活掌握。夜間5 ℃ 以下時,可完全蓋嚴不留氣孔;夜間10℃ 以下薄膜內易形成小水滴,應注意及時晾曬箱內外的保溫物。單箱排列的蜂群外包裝,可把蜂箱四周以用干草編成的草簾捆扎嚴實,蜂箱前面應留出巢門,箱底也應墊上干草,箱頂用石塊將草簾壓住。
6.3雙群同箱和聯合飼養
足框的蜂群緊脾時只能放入一個巢脾,這樣的蜂群可用雙群同箱飼養來加強保溫。在蜂箱的中部用閘板隔開,閘板兩側各放一巢脾,各放入一群2~2.5足框的蜂群,分別巢門出入。加強箱內外保溫。
如果蜂場弱群很多,也可以把幾個弱群合并為一群,只留一個蜂王產卵。其余的蜂王用王籠囚起來,懸吊在蜂巢中間,到適宜的時候再組織成雙王群飼養。還可以用24框橫臥式蜂箱隔成幾個區,放人3~4個小蜂群,組成多群同箱,進行聯合飼養。
6.4緊脾初期暫不保溫
江南早春初期2~4足框的蜂群只放一張有粉蜜的巢脾,兩側不放隔板,也不保溫。箱內巢脾蜂子已滿的再加l張半蜜脾,直到蜂群發展到3~4框子脾時再進行箱內保溫。這種方法的特點是蜜蜂密集,子脾上的溫度適宜,子脾外空間大、溫度低,可減少蜜蜂因巢溫過高而出巢凍死。
6.5蜂巢分區
前蘇聯的勃利諾夫認為蜂巢中的蜜蜂只有內勤蜂和蜂子需要較高的巢溫,外勤蜂長時間處于育子區的溫度是有害的。為此他提出在早春把蜂巢劃分成兩部分,即供培育幼蟲的暖區和貯存飼料及外勤蜂棲息的冷區,中間用隔板分開。早春把蜂子限制在[FS:PAGE]3~4個巢脾的暖區里,可使蜜蜂集中產熱,充分地利用這些巢脾,增加培育蜂子的總數,并為幼蜂和外勤蜂創造不同的熱量條件。中蜂盜性較強,不宜采用此法。
6.6調節巢門和預防潮濕
春季日夜溫差大,及時調節巢門在保溫上有重要的作用。上午巢門應逐漸放大,下午3時以后逐漸縮小。巢門調節以保持工蜂出入不擁擠、不扇風為度。
潮濕的箱體或保溫物都容易導熱,不利于保溫,因此,春季蜂群的管理還應經常翻曬箱內外的保溫物
蜂群保溫早春增長階段比越冬停卵階段更重要。春季氣溫偏低,蜂王產卵后,因蜜蜂蟲蛹發育的需要,工蜂常消耗大量的飼料產熱以維持巢內育子區恒溫。蜂群靠密集結團來維持巢溫,但由于高度密集限制了產卵圈的擴大,使蜂群的增長遲緩。如果蜂群保溫不良,則多耗糖飼料、縮短工蜂壽命、幼蟲發育不良,特別是當寒流來臨時,蜂團緊縮會凍死外圍子脾上的蜂子。
6.1箱內保溫
在適當地密集群勢和縮小蜂路的同時,把巢脾放在蜂箱的中部,其中一側用閘板封隔,另一側用隔板隔開,閘板和隔板外側均用保溫物填充。為了避免隔板向內傾斜,可在蜂箱的前后內壁釘上兩枚小釘。框梁上蓋覆布,在覆布上再加蓋3~4層報紙,把蜜蜂壓在框間蜂路中。蓋上鐵紗副蓋后再加保溫墊。
6.2箱外保溫
蜂箱的縫隙和氣窗用報紙糊嚴。放蜂場地清除積雪后,選用無毒的塑料薄膜鋪在地上,墊一層10~15 cm厚的干稻草或谷草,各蜂箱緊靠成一字形排列放在于草上,蜂箱間的縫隙也用干草填滿。蜂箱上覆蓋草簾,最后用整塊的塑料薄膜蓋在蜂箱上。箱后的薄膜壓在箱底,兩側需包住邊上蜂箱的側面。到了傍晚把塑料薄膜向前拉伸,覆蓋住整個蜂箱。蜂箱前的塑料薄膜是否需要完全蓋嚴,可根據蜂群的群勢和夜間的氣溫等情況靈活掌握。夜間
6.3雙群同箱和聯合飼養
足框的蜂群緊脾時只能放入一個巢脾,這樣的蜂群可用雙群同箱飼養來加強保溫。在蜂箱的中部用閘板隔開,閘板兩側各放一巢脾,各放入一群2~2.5足框的蜂群,分別巢門出入。加強箱內外保溫。
如果蜂場弱群很多,也可以把幾個弱群合并為一群,只留一個蜂王產卵。其余的蜂王用王籠囚起來,懸吊在蜂巢中間,到適宜的時候再組織成雙王群飼養。還可以用24框橫臥式蜂箱隔成幾個區,放人3~4個小蜂群,組成多群同箱,進行聯合飼養。
6.4緊脾初期暫不保溫
江南早春初期2~4足框的蜂群只放一張有粉蜜的巢脾,兩側不放隔板,也不保溫。箱內巢脾蜂子已滿的再加l張半蜜脾,直到蜂群發展到3~4框子脾時再進行箱內保溫。這種方法的特點是蜜蜂密集,子脾上的溫度適宜,子脾外空間大、溫度低,可減少蜜蜂因巢溫過高而出巢凍死。
6.5蜂巢分區
前蘇聯的勃利諾夫認為蜂巢中的蜜蜂只有內勤蜂和蜂子需要較高的巢溫,外勤蜂長時間處于育子區的溫度是有害的。為此他提出在早春把蜂巢劃分成兩部分,即供培育幼蟲的暖區和貯存飼料及外勤蜂棲息的冷區,中間用隔板分開。早春把蜂子限制在[FS:PAGE]3~4個巢脾的暖區里,可使蜜蜂集中產熱,充分地利用這些巢脾,增加培育蜂子的總數,并為幼蜂和外勤蜂創造不同的熱量條件。中蜂盜性較強,不宜采用此法。
6.6調節巢門和預防潮濕
春季日夜溫差大,及時調節巢門在保溫上有重要的作用。上午巢門應逐漸放大,下午3時以后逐漸縮小。巢門調節以保持工蜂出入不擁擠、不扇風為度。
潮濕的箱體或保溫物都容易導熱,不利于保溫,因此,春季蜂群的管理還應經常翻曬箱內外的保溫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