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腺(poison gland)是分泌對其他動物有毒害作用的物質的腺體的總稱。
毒腺所分泌的毒液,可通過螫針(如工蜂)、刺毛(如刺蛾幼蟲)、螫肢(如蜘蛛)、尾刺(如蝎)、毒牙(如毒蛇)等注入其他動物或人的體內,引起中毒。由于動物不同,毒腺的位置和結構也不相同,如工蜂的毒腺,位于腹部,由管狀的酸性腺和堿性腺兩部分構成;毒蛇的毒腺位于頭部兩側口角的上方,大小、形狀因種而異。外包有強韌的白色結締組織,后端鈍圓形,前端形成細長的導管與毒牙的基部相連。
毒腺所分泌的毒液,可通過導管流入毒牙基部,再從毒牙的毒溝或毒管注入其他動物或人體內。毒蛇的毒腺所分泌的毒液,是毒液中毒性最強烈的,受咬后必須及時搶救。
(1)毒蛇類的毒腺是唇腺的變形物,與毒牙相連;
(2)毒蜥的毒腺是舌下腺,其分泌物開口于下頜前的溝牙;
(3)兩棲類、魚類,有的皮膚腺是毒腺,蟾蜍的耳腺即其一例,還有鰻鲇(Plotosusanguillaris)、Hypodytes rubripinnis在背鰭鰭條的基部、紅在背正中線硬棘的基部具有劇毒的毒腺;
(4)蜂等膜翅類昆蟲,多數在腹部有毒腺,開口于毒針;
(5)蜈蚣等唇足類在第四對口器即第一胸節附肢有稱為毒鰓(toxognath)或毒爪(poison claw)的強大的突起部,其末端(tarsungulum)呈銳鉤狀,毒腺開口其中;
(6)海膽類的刺冠海膽的長棘,內部為次生中空,中胚層組織變成毒腺,喇叭海膽具有稱為叉棘的特殊化的毒棘(poisonous pedi-cellaria),其末端擴大成喇叭狀,具有3對毒腺和爪以及腺分泌物擠壓的肌肉;
(7)箭舌類芋貝科的雞心螺在齒舌上有毒腺,分泌致命的劇毒物;
(8)此外,蝎類的尾節和蜘蛛的上頜亦有毒腺。
蜂毒的來源
人工要集蜂毒,目前多采用電刺激蜜蜂取毒法,它靠電取蜂毒器來完成。
蜂毒的主要成分
蜂毒是一種成分復雜的混合物,它除了含有大量水分外,還含有苦干種蛋白質多肽類、酶類、組織胺、酸類、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在多肽類物質中,蜂毒肽約占干蜂毒的50%,蜂毒神經肽占干蜂毒的3%。蜂毒中的酶類多達55種以上,磷脂酶A攬攭含量占干蜂毒的12%,透明質酸酶含量約占干蜂毒的2%~3%。
蜂毒的臨床應用
1.結締組織疾?。航Y締組織疾病的基本病變是疏松結締組織的粘液樣水腫和類纖維蛋白變性,這類疾病中常見的是風溫病和類風溫性關節炎。
自18世紀以來,關于蜂毒對風濕病克有療效的報道已屢見不鮮。1888年,特爾什報告了173例風濕癥病人經蜂蜇而獲得痊愈的事實。1912年,魯道夫·特爾奇用蜂毒治療666例患有風濕癥的病人,臨床結果表明,有554人痊愈,99人有顯著效果。我國醫務工作者在用蜂毒治療風濕病、類風濕性關節炎方面也獲得理想療效。
2.神經炎和神經痛:蜂毒對治療神經痛和神經炎療效顯著。1960年波德羅夫用蜂毒治療100例三叉神經痛患者,全部治愈。1959年索科洛夫用蜂毒治療51例脊神經炎患者,結果43名治愈,4名明顯好轉,4名癥狀改善。目前在臨床中,蜂毒已應用于治療坐骨神經痛、三叉神經痛、枕神經痛、背神經根炎等。
3.心血管疾病:蜂毒用于治療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癥、靜脈血栓形成、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和動脈內膜炎都有良好的效果。1958年科諾年科用蜂毒治療830例高血壓,&127;血壓降到正常的289例,血壓顯著降低的420例,無效的121例,有效率為85%。
蜂毒的生物學作用和毒性
1.蜂毒的生物學作用:人體受蜂蜇后在受蜇部位立即出現腫脹、充血,皮膚溫度升高2~6℃,有燒灼感。這只是蜂毒局部產生作用,一旦蜂毒被吸收后還會引起一系列復雜的生物學變化。
蜂毒及其組分蜂毒肽、托肽平和蜂毒明肽等具有明顯的親神經性。全蜂毒及蜂毒肽對煙堿型膽堿受體有選擇性阻滯作用。蜂毒明肽可透過血腦屏障直接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蜂毒具有神經節的阻斷作用。蜂毒有明顯的鎮痛作用,其鎮痛腺素合成酶的抑制作用約為消炎痛片的70倍。臨床證明,蜂毒對神經官能癥、偏頭痛及三叉神經痛有較好的治療效果。一般認為蜂毒具有調節神經系統緊張度的作用,使大腦皮層活動正常化,調整物質代謝,從而促進神經本身的修復。
蜂毒對呼吸系統的心血管系統有顯著的影響。被蜂蜇的人有呼吸加快的現象,一般認為這是血壓降低引起反射性的反應。大量的蜂毒可使人或動物大腦呼吸中樞麻痹而導致死亡。蜂毒可引起動脈血壓降低的交應,主要與磷酯酶A攬2攭有關。蜂毒肽是一種強烈的心臟毒素,并具有收縮血管的作用,蜂毒中的心臟肽和蜂毒明肽有類似于異丙腎上腺素的抗心律失常的作用,而且作用的持續時間遠較異丙腎上腺素長。
蜂毒的溶血作用很強,在極低的濃度(1/10000)下,就能產生溶血作用。其機制是蜂毒中的蜂毒肽和磷酯酶A能增強血紅細胞壁的浸透能力,導致細胞內的膠體大量滲出,細胞內滲透壓降低,致使細胞裂角產生"膠體滲出性溶血"。蜂毒在體內或體外都有抗凝血的作用,使血液凝固時間明顯延長。
蜂毒有一定的抗輻射作用,能增強機體的應激能力,減輕輻射損傷的程度,減少由于輻射所引起的細胞染色體畸變的頻率,提高動物的成活率。蜂毒有保護和復蘇造血細胞的潛在作用,防止因輻射所引起的骨髓和脾臟的退化現象。蜂毒抗輻射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是蜂毒肽、磷酯酶A攬2攭、透明質酯酶、酸性磷酯酶以及致敏原B和C。
2.蜂毒的毒性:蜂毒對哺乳類動物的作用最強,健康人同時接受10次蜂蜇可引起局部反應;接受200~300只蜂蜇會引起中毒;短時間內蜇500次,可致人死亡。
臨床使用蜂毒的治療劑量很少,因此,說蜂毒應用是安全的,但是每個人對蜂毒的敏感性差異很大,有個別人對蜂毒過敏,表現蜂蜇部位局部紅腫反應強烈,或出現嚴重的致命性反應,因此,臨床上使用蜂毒時和青霉素一樣,對過敏者采用純凈蜂毒涂作診斷性皮試和脫敏治療。
大多數人會對蜂毒產生免疫力。常受蜂蜇的蜂農一旦產生免疫力,即使同時遭受數百只蜂蜇也不會發生任何中毒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