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的病敵害種類較多,這里只是簡單介紹最常見病敵害的種類、特性及防治方法,詳細資料請參考專門論述書籍。
1.蜜蜂病毒病
(1)囊狀幼蟲病:病原是囊狀幼蟲病毒,感染幼蟲后,大多在封蓋后死亡,死蟲頭上翹,呈龍船形、囊狀、無味、無粘性、易從巢房中移出。無特效藥可治,可用王籠將蜂王關閉10多天,等蜜蜂清除死蟲后,再將巢脾消毒。
(2)麻痹病:主要由麻痹病病毒引起,春季發生的多數為腹部膨大型,病蜂行動遲緩,身體顫抖,失去飛行能力;秋季發生多數為黑蜂型,身體瘦小,頭尾發黑、顫抖。可用“抗蜂病1號”治療。每框蜂用藥10-20毫升,隔日噴治一次,連續噴治5次。
2.蜜蜂細菌病
(1)美洲幼蟲腐爛病:是由幼蟲芽孢桿菌感染造成。癥狀是封蓋幼蟲和初期的蛹發病死亡,死蟲躺在房底尾尖粘在房壁,喙向上伸出,死蟲棕色,有魚腥臭味,呈膠狀,蟲體不易移出。用每千克糖漿加四環素5-10萬單位,每框蜂喂25-50毫升,每隔2日1次,4次為1療程。隔20天再喂1療程。剛發病時可用棉球把死體清出,再用75%的酒精棉球涂擦巢房消毒,同時加強管理,也可治愈。嚴重的病脾要燒毀,換箱換脾,結合藥物治療。
(2)歐洲幼蟲腐爛病:主要由蜂房蜜蜂球菌感染造成,染病幼蟲在3-4日齡時死亡,死蟲呈螺旋形皺縮,塌陷于房底,灰白色至黃色,最后變成黑色,有酸臭味,無粘性,易移出。用每千克糖漿加土霉素5-10萬單位,每框蜂喂25-50毫升,隔2天1次,連喂4次為1 療效。
3.蜜蜂真菌病
最常見的是白堊病:由感染蜂球囊菌,使大幼蟲和封蓋幼蟲死亡,死蟲表面生出白色霉菌絲,最后變成蔬松的石灰硬塊,灰色至黑色,應更換消過毒的新脾,及時飼喂0.5%的麝香草酚糖漿(麝香草酚要先用95%酒精溶解后,再與糖漿混和),飼喂3-4次。同時蜂群要加強保溫、通風。
4.蜜蜂原生動物病
最常見的是孢子蟲病:是由孢子蟲寄生在蜜蜂中腸上皮細胞內,使其喪失消化能力,后腸膨大,翅發抖,無力飛翔,最后死在巢外,蜂群削弱。可用滅滴靈0.5克加濃糖漿(糖:水=1:1)充分攪勻,每群蜂每次喂0.3-0.5公斤,每隔3-4天喂次,連續喂4-5次。
5.蜜蜂螺體病
是由蜜蜂螺旋體菌引起的蜜蜂成蜂病,主要發生在青壯年蜂上,病蜂不能飛翔、爬行.蹦跳、行動遲緩。(又被蜂農稱為“爬蜂病”)爬蜂上午比下午多,陰雨天后突然轉晴爬蜂多,病情嚴重時蜂箱附近遍地死蜂,死蜂翅膀展開、吻伸出,此病常與其它蜂病并發。蜜蜂螺旋體菌在染病在蜂場中分布廣泛,因此要采取綜合措施,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本病沒有特效藥,以預防主,平時要在注意環境和蜂具消毒等措施。如發病后可用滅滴靈0.4克、氟胍酸0.2克加濃糖漿(糖:水=1:1)充分攪勻,每群蜂每次喂0.3-0.5公斤,每隔3-4天喂次,連續喂4-5次。本人曾用以上藥物加稀糖漿(糖:水=1:2)充分攪勻,進行逐脾噴治,發現效果較好。
另外本人認為保持蜂群內蜜粉充足,蜂群要密集一些,蜂路不要過小,也可限止蜂王產卵的方法,采取這些措施也是很重要的。
6.寄生螨病
(1)雅氏瓦螨:(又稱大蜂螨,見右圖)寄生在蜜蜂體上,當雄蜂和工蜂幼蟲老熟時,爬入巢房內產卵繁殖,吸取蜂體的體液,造成出房后幼蜂體弱、有的翅發育不全,失動飛行能力,使蜂群群勢下降。可用“螨撲”等長效殺螨片2片,分別掛在蜂巢兩側的巢脾之間,25天左右更換一次藥片,此法使用簡便。另可“殺螨劑一號”對蜂脾上的蜂體上逐脾噴霧,6-7天一次,共噴治2-3次,此法較為費時,但較為徹底。蜂農往往在秋季蜂群斷子后,噴治1-2次,效果很好。
(2)亮熱歷螨:主要寄生在蜜蜂巢房內,對蜂群危害極為嚴重,可將封蓋子脾蜂抖落,將升華硫黃粉裝入紗布袋內,用布袋輕輕抖涂在封蓋子脾表面,6-7天一次,連續3次。
7.蜜蜂的敵害
主要有蠟螟、胡蜂、天蛾、螞蟻、蟾蜍、鼠等。
最常見的是蠟螟(又稱巢蟲,見右圖),主要寄生在蜜蜂的巢脾上,咬壞巢脾,不用的巢脾和弱小蜂群常遭到危害。不用的空巢脾,每繼箱空巢脾,可用4克左右的硫磺,點燃、密閉熏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