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小蜜蜂(ApisandreniformisSmith,1858)是蜜蜂屬體黑且小的一種。分布于南亞及東南亞,在中國已發(fā)現于云南省南部西雙版納州的景洪、勐臘及臨滄地區(qū)的滄原、耿馬等北回歸線以南的北熱帶地區(qū)。
體長,工蜂7~8mm;蜂王12~14mm;雄蜂10~11mm。
工蜂,體栗黑色,間或第1腹節(jié)背板端緣及第2腹節(jié)背板基部紅褐色;蜂王,體黑色,間或腹部第一節(jié)背板端緣及第2~3節(jié)基部紅褐色;雄蜂,體黑色。
黑小蜜蜂一般在海拔1,000m以下的次生稀樹草坡的小喬木上營單一巢脾的蜂巢,一般離地2.5~3.5m。巢脾固定在樹枝上,近圓形,上部形成一厚的巢頂,將枝干包裹其內,下部尖突,總面積近177~334cm2,情況與小蜜蜂相似
。
。
黑小蜜蜂對溫度十分敏感,當氣溫上升到15℃時,開始活動;20℃以上時,出勤積極。每日出勤高峰期在11~17時。
黑小蜜蜂工蜂護脾能力很強,即使在繁忙的采集之時,也從不讓巢脾裸露。當暴風雨或烈日照射時,工蜂相互攀緣,層層重疊,圍護巢脾。性機警兇猛,當人們接近時,巢脾下方的守衛(wèi)蜂呈警戒狀態(tài),若觸動其巢,則紛飛出擊遠達30~40m。
取蜜時用煙驅蜂,連脾割下,每群每次約產蜜0.5kg,每年視蜜源季節(jié),可采收2~3次。黑小蜜蜂體小靈活,為熱帶經濟作物的重要傳粉昆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