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日益惡化,中華蜜蜂養殖面臨危機
一、養殖戶數量銳減中華蜜蜂養殖面臨“危機”
10年前,省養蜂學會副理事長、華中農業大學副教授張新軍調查發現,神農架近70%的蜂農家庭養殖中華蜜蜂;而上周,在當地走訪調研的他卻發現,現在堅持養中華蜜蜂的蜂農銳減至約10%。張新軍指出,這一數據的改變讓中華蜜蜂的生存危機逐漸暴露出來。
中華蜜蜂,原產中國,分布很廣,家養歷史悠久,其采食的花蜜種類十分豐富,如洋槐花、紫英、油菜、柑橘等,都是它們的“佳肴”。千百萬年的演變,讓中國本土植物與中華蜜蜂“配合”默契,這是目前全球養殖范圍最廣的意大利蜜蜂所不可替代的。“但近百年來,意大利蜜蜂基本‘搶占’了我國平原地區,讓中華蜜蜂逐漸‘退守’山區。”張新軍介紹,神農架具有適合中華蜜蜂養殖的安靜環境和零星蜜源,不過目前這一狀況已經發生變化。
近些年,神農架一些蜂農發現,自己養的中華蜜蜂常大量逃跑,或離奇死亡,極大挫傷了他們的養蜂積極性。“由于公路進村,礦山開發,化工廠建設,人工機械的大量使用,噪聲、化學等各種污染破壞了中華蜜蜂的生活環境。”據張新軍介紹,中華蜜蜂對環境變化十分敏感,現在,神農架山區公路兩旁仍在養殖中華蜜蜂的農戶幾乎絕跡了。
據了解,目前國家已在神農架林區建立起中華蜜蜂保護區,范圍達到3200多平方公里。張新軍介紹,相關專家正在探索改進傳統放養模式,幫助蜂農增收,以挽救“危機”中的中華蜜蜂。
二、博白東平鎮中華蜜蜂養殖創收
博白縣東平鎮塘龍村村民采用轉地追花采蜜的放養方式,大力發展養蜂業。目前,該村部分農戶養起了中華蜜蜂,養蜂達到1000多箱,年產蜂蜜2萬公斤,年創收入200余萬元。
中華蜜蜂是我國特有的優良蜂種,具有悠久的歷史。它適應性強、抗病蟲害、耐低溫、出勤早、善于搜集零星蜜源,且可以保護生態環境和增加經濟收入。兩廣一些山區農村環境優美,空氣新鮮,果樹成蔭,蜜源植物豐富,非常適宜中華蜜蜂的生長、繁殖、產蜜。塘龍村民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在村民林為德的帶領下,大力發展中華蜜蜂這一特色養殖行業,特別是每當兩廣的荔枝、龍眼等一些草木花開之時,塘龍村民便紛紛用車載著蜜蜂,轉地追花采蜜放養,實現了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多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