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恢復期
早春從蜂王開始產卵,蜂群又開始哺育蜂子起,到蜂群恢復到越冬前的群勢為止。北方蜂群越冬期長,蜂王在2月底至3月開始產卵;長江中下游地區,蜂王在1月開始產卵。通常,越冬蜂經過排泄飛翔后積極培育蜂子。大約經過1個月,當年培育的新蜂將大部分越冬蜂更替,新蜂比越冬的老蜂哺育蜂子的能力提高2~3倍,為蜂群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
\
2、發展時期
在這個時期,蜜蜂哺育蜂子能力迅速提高,蜂王產卵量增加,每天羽化的新蜂超過了老蜂的死亡數,蜂群發展壯大,蜜蜂和子脾數量都持續增加。有的蜂群出現雄蜂子和雄蜂。蜂群發展到8~10框蜂(蜜蜂在2萬只以上),便進入強盛時期。
3、強盛時期
北方一般出現在夏季,長江中下游地區出現在春末夏初。這個時期,蜂群可發展到20~30框蜂(3萬~6萬只蜂),子脾8~12框,群勢相對穩定,蜂群往往出現分蜂熱(造王臺,培育新蜂王,作自然分蜂的準備)。
強盛時期,常有主要蜜蜂源植物大量開花、流蜜,是蜂群突擊采集飼料的時期,也是養蜂生產的時期。
4、秋季蜜蜂更新時期
秋季,主要蜜源植物流蜜期結束后,蜂群培育的冬季蜂更替了夏季蜂,冬季蜂主要是沒有哺育過的工蜂,它們的上顎腺、舌腺、脂肪體等都保持發育狀態,能夠度過寒冬,到來年春季仍然能夠哺育幼蟲。
5、越冬時期
晚秋,隨著氣溫下降,蜂王減少產卵,最后完全停產。氣溫下降到5攝氏度以下,蜜蜂周圍溫度接近6~8攝氏度時,蜜蜂結成越冬蜂團。周圍溫度繼續下降時,蜂團就收縮,同時中心的蜜蜂產生熱量,使蜂團內部溫度升到14~30攝氏度,表面溫度保持在6~8攝氏度。越冬期間沒有新蜂羽化,只有老蜂死亡,蜜蜂數量逐漸減少;早春蜂群中的蜜蜂數量減少到最低點。
實踐證明,秋季培育的越冬蜂多,強群越冬,蜜蜂死亡率低,飼料消耗少,能保存實力,來年春季蜂群恢復發展快,能夠利用早期蜜源。強群哺育的蜜蜂體格強壯、器官大、壽命長,采集力強,而且強群抗病力強,管理省工,是取得高產、穩產的基礎。
6、亞熱帶地區的蜂群越夏
亞熱帶地區的7~9月,氣溫常在35攝氏度以上,并且缺乏蜜源,蜂王停止產卵,蜜蜂只在早晚出巢活動。為維持適宜的巢溫,蜜蜂扇風,加強通風,采水降溫,體力消耗很大,很快衰老死亡,群勢迅速下降。
10月氣溫下降,有桉樹等蜜粉源,蜂王恢復產卵,蜜蜂又開始育蟲,蜂群進入恢復發展時期。亞熱帶地區的冬春季有主要蜜源植物開花,流蜜,是那里的生產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