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業救災應急實用技術手冊連載3——華南地區蜂群冬季管理
|OK蜜蜂網
第三節 華南地區蜂群冬季管理
華南地區冬季是我國冬蜜(柃、鴨腳木和枇杷等蜜源植物)主生產地,從9月中下旬開始到12月底(秋分~冬至),為蜂群出伏后恢復繁殖及進入冬季流蜜期。從9月中旬開始,氣溫逐漸下降,外界也開始有蜜粉源植物開花,蜜蜂從酷暑的炎夏、缺蜜斷子的惡劣環境中度過,進入繁殖恢復期,稱為出伏。11月中旬開始,冬季蜜源植物(野桂花和鴨腳木)開始開花,進入冬季流蜜期。這段時期的管理要點是:促進蜂群繁殖,培育強群收冬蜜。
一、全面檢查,及時獎勵飼喂
9月下旬開始,對蜂群進行全面檢查,把蜂群里多余的巢脾和爛脾抽出,使蜂脾相稱。在對蜂群檢查的同時,對蜂箱進行清潔打掃。對群勢在1脾以下、難以恢復繁殖的弱群進行合并。在蜂王未產卵前,先把巢脾輪流抽出來在太陽下曬,把巢蟲驅趕出巢脾或曬死。進行獎勵飼喂,調動蜂群采集的積極性,刺激蜂王多產卵。
二、及時加脾擴巢
10月份(寒露后)出伏后第一批成蜂已培育出來,這時野外輔助蜜粉源植物開花的種類較多,應及時對蜂群加巢礎,讓蜜蜂造脾擴巢。加脾時,適當進行獎勵飼喂。
三、早育王早分蜂,防敵害重保溫
11月初(立冬前),外界輔助蜜源豐富,蜂群繁殖加快,可抽調一些老熟封蓋子脾集中給具有優良性狀的蜂群,促其提早產生分蜂熱,以其作為育王種群,進行人工育王,及時更替老殘的蜂王。對群勢較強的蜂群,可進行人工分蜂。在管理上,要注意加強保溫和預防敵害。總之,這時期的管理重點,是確保冬季蜜源植物大流蜜期前把蜂群培育成強大的生產群。
四、適時取蜜,后期留足飼料
11月初到12月中,是野桂花和鴨腳木相繼開花的冬季大流蜜期,時間長達1個多月,這時應適時取蜜,科學取蜜,取蜜原則與春、夏花期相同。在開花后期要注意為蜂群留足飼料,以利蜂群順利渡過嚴寒的晚冬。
五、花期結束,調整群勢,轉地繁殖
冬季流蜜期結束后,應把蜂群的群勢進行調整,把多余的巢脾抽出,保持蜂多于脾。把蜂路縮小至0.8厘米左右,縮小巢門,加強保溫。如果當地蜜源缺乏,應把蜂場轉至蜜源較豐富的地方。
六、西方蜜蜂冬季管理概要
9~10月份利用雙王繁殖,準備收桉樹蜜的蜂群9月底要殺螨一次。桉樹流蜜末期,巢要保留充足的成熟蜜做為蜂群飼料。
11月進行育王和換王,采冬蜜時,蜂場要擺在座南向北、向陽避風的地方。收冬蜜后期巢脾上要注意保留充足的成熟蜂蜜做為蜂群飼料。收完冬蜜后要再殺螨一次。
可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有選擇地引用。
七、云南冬蜜的生產技術
(一)云南冬季蜂群的管理要點
1、在我國北方蜂群越冬時,云南蜂群正在繁忙地進行冬蜜的生產。總體來說,云南的冬蜜生產,在高海拔的山區要以抗寒性好的中蜂為主;而在氣溫較高的低海拔地區,則在山區發展中蜂生產、壩區發展西蜂生產。生產階段的蜂群管理,要針對云南的氣候特點,重點解決晝夜溫差大的問題,在進行冬蜜生產時還要兼顧繁殖,以適應冬蜜生產以后的蜂群休整和春季繁殖。其蜂群管理技術關鍵是:
(1)選擇背風的場所擺放蜂群 冬蜜生產階段的氣溫普遍偏低,而且晝夜溫差較大,加上蜜蜂釀蜜對蜂巢要加強通風,使蜂巢內的濕氣排出,如果巢門還被冷風吹入,其結果對蜂群的釀蜜和維持蜂巢內恒定的溫濕度是很不利的。因此,轉地蜂場在選場時一寧要避開風口;而定地蜂場可以設置擋風屏障。
(2)采取冷暖蜂巢布置法 平箱飼養時使子脾集中在不對著巢門的蜂箱一側,在子脾和蜜脾之間加隔板;繼箱飼養時在繼箱上開巢門供采集蜂進出,而巢箱的巢門開小些。這些措施可以在冬蜜生產階段更有效地維持子圈溫度,保持較多數量的子脾,避免出現流蜜期后群勢快速下降的情況。
(3)適當保溫 適當添加保溫物是抵御夜間低溫的好辦法,但不宜保溫過度,以晴天的白天子脾上附滿蜂為適宜程度。在保溫的情況下,晴天的白天要適當開大巢門以利于蜂箱內空氣的流通,晚上再適當縮小巢門。飼養中蜂的蜂場時,5~7天就要翻曬一次保溫物。
(二)云南冬季的蜜源植物
云南可用于生產商品蜜的冬季蜜源主要有野壩子(Elsholtzia rugulosa Hemsl.)、野藿香(Elsholtzia ciliata(Thumb)Hyland.)和東紫蘇(Elsholtzia bodinieri Vaniot.),另外一些地區還有桉樹類(主要是大葉桉和藍桉)、柃屬類(Eurya)、鴨腳木和枇杷等。
1、野壩子為多年生灌木狀草本,生長于海拔1300米~2800米陽光充足的山坡樹林、草叢、灌木叢中和路邊。野壩子開花期隨緯度南移而推遲、隨海拔降低而推遲。單花穗初花為黃白色時流蜜少;3~4天后,花為烏黑色時,流蜜最多;授粉后流蜜逐漸減少。從地區來看,野壩子流蜜期最長可達60天,開始流蜜的時間昭通為9月中旬、尋甸為9月下旬、昆明為10月上旬、路南為10月中旬、建水為10月下旬,楚雄的大姚、姚安,大理祥云等地為11月上旬。野壩子的流蜜狀況與前期的生長狀況密切相關:在生長期雨水充足,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則該地區的野壩子生長良好。野壩子的流蜜狀況還與開花期的天氣狀況相關:14℃開始流蜜、17℃以上流蜜量大;早晨有霧、霧后天晴則流蜜更好;長期陰雨或干旱,則流蜜量少甚至停止流蜜。
野壩子蜜以其結晶細膩、香味純正、口感上乘而成為云南冬蜜的代表蜜種。高濃度的野壩子蜜能形成硬度很高的結晶蜜(硬蜜),在其結晶前先放在塊狀模具內,可得到“蜜磚”,人挑馬馱而不用容器盛裝,成為云南茶馬古道上的一道亮麗的風景。但由于野壩子對生長環境和氣候條件的要求比較嚴格,云南大部分地區近年來已經很少有豐收的年份。
(責任編輯: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