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種退化的因素有哪些
蜂種的退化,更確切地說,蜂種種性的退化,是指某優良純種蜜蜂(這里當然是指生產用純種)在長期使用過程中,某些優良的經濟性狀逐漸消失的現象,以致在養蜂生產上沒有什么使用價值,或雖能使用但收不到預期的經濟效果。
蜂種種性退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混雜
蜜蜂是在空中交尾,而且其婚飛范圍又很廣。因此,為保證某一優良純種的純度,就必須嚴格控制其交尾活動。然而,我國養蜂業的現狀是生產規模小,多數場只有幾十群蜂,少數大型蜂場也只有數百群和千群左右。
每個這樣的蜂場既是生產性蜂場,生產蜂蜜、王漿、蜂蠟等蜂產品;又是一個“育王場”,自行培育處女王,就地交尾。
沒有一個嚴格控制的隔離交尾場,在育王時從不根據經濟性狀和生產力的考察以及形態特征的鑒定來選擇種用群,尤其是不注意對父群的選擇和種用雄蜂的培育,根本沒有一套良種繁育制度和方法。加上自20世紀50年代末期以來,越來越多的蜂場為了追花奪蜜,紛紛南北長途轉地,流動飼養。而在同一個地區內,往往又同時飼養著幾個品種的蜂,如既有本地意蜂,又有卡蜂,甚至還有高加索蜂、東北黑蜂等等,在這種情況下,育出的處女王是根本不可能進行純種交配的。這樣一來,天長日久,生產用純種的種性不可避免地越來越混雜了。
當然,混雜本身是不會導致蜂群經濟性狀和生產力衰退的,在注意蜂種優選的情況下,混雜還往往是改良蜂種的有利條件。但是在不注意選種,不注意培養強群的情況下,混雜的蜂群中如果出現了遺傳劣質結合的蜂群,也不會被及時發現而淘汰,這種混雜就會導致種性的退化。
2、高度近親
高度近親的情況在一般的蜂場中是不會出現的,它主要出現在原種保純單位,有時也會出現在長期與外地蜂場隔絕的山區小型蜂場中。
在原種保純時,為了有更高的純度,往往采用單群繁育的方式,這樣,隨代次的增加,越來越多的隱性不良基因將得到純合,從而使蜂群生活力越來越衰退;同時由于高度近親交配,在受精卵中還將出現50%的二倍體雄蜂,這些二倍體雄蜂幼蟲在孵化后不久便被工蜂吃掉,因而蜂王的有效產卵量將大幅度下降,嚴重影響群勢的發展。這樣,該純種(育種用純種)蜂群表現出來的經濟性狀和生產力就將是很差的。但是嚴格的說,這種“差”并不是種性的退化,而是種性太純的表現,它的優良性不但沒有丟失,并且還得到了加強。通過高度近親繁育,可使其種性一代又一代非常精確地遺傳下去而保持不變。
小型山區蜂場,比如說只有二三十群蜂,如果最初的種王只有1~2只,每次養王又只有一個母群,并且又與外地峰場不接觸,時間一長,也會造成蜂群血統的高度近親,從而導致其經濟性狀和生產力的嚴重下降。這樣的蜂場實際上是一個原種保純的蜂場,該場飼養的蜂群就是一個很好的育種素材,只不過是在生產上直接應用時經濟效益不高罷了,但其種性卻是很純的。
3、不良的環境條件
這里所說的環境條件包括蜜源氣候條件和飼養管理措施兩個方面。生物體與其生活的環境是不可分的,每一個優良的純種蜜蜂都需要有一定的蜜源氣候條件以及與其種性相適應的飼養管理指施,這樣,優良的種性才能充分表現出來。但是一般蜂場對這一點往往認識不足。例如一聽說某一蜂種好,不管本地蜜源氣候條件的特點是否符合該蜂種的要求,就引進飼養。早幾年曾有過一陣“卡蜂熱”,聽說卡蜂是一個優良的蜂種,就紛紛飼養卡蜂北方的蜂場飼養,南方的蜂場也飼養。殊不知卡蜂是大陸性氣候的產物,不耐溫濕,結果很多南方蜂場由于蜜源氣候條件不適應它的要求而無法養好它。很多蜂場也不了解它對蜜
源氣候條件反映敏感、分蜂性強的特點,而仍然用飼養意蜂的辦法來飼養它,結果也養垮了,收不到預想的經濟效果。
上一篇:流蜜期后期管理蜂群的注意事項!
下一篇:養蜂經濟效益的3個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