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生產蜂王的培育技術方法
蜜蜂生產蜂王的培育技術方法
我國大部分地區,從春季到秋季都可育王,其最佳育王季節是分蜂季節。目前,我國還沒有大型的專業生產王育王場,生產蜂場的生產用王一般都是由自己蜂場人工培育的。人工育王要經過挑選種王,培育種用雄蜂,人工養王等過程。接下來就是關于蜜蜂生產蜂王的培育技術方法的知識,一起來看看吧!
種王的挑選
一般說來,生產蜂場的蜂群,其種性都是比較混雜的,不宜留做種王,而應根據當地蜜源條件和氣候特點向種蜂場等供種單位選購適宜的種王。若無法購買種王,只能在本場蜂群中挑選種王時,則應在重點考察蜂群的生產性能是否優良的同時,還要仔細觀察某些重要的形態特征是否一致。只有那些生產性能優良、形態特征又比較一致的蜂群中的蜂王才能留做種王。
種用雄蜂的培育
至少在著手移蟲育王前20天,就應開始培育種用雄蜂。為保證父本蜂王大量產未受精卵,并保證未來的種用雄蜂發育良好,一定要及時調整父群的群勢,密集其蜂數,抽出空脾,插入1張雄蜂脾。對父群及時進行獎勵飼喂,在雄蜂房封蓋以前,應堅持每天傍晚用稀糖水獎勵飼喂,如蜂群儲粉不足。還應補喂蜂花粉,以保證哺育蜂和幼蟲有充足的蜜粉供應,同時還必須經常剔除非父群中的雄蜂蛹.殺死非種用雄蜂。1只處女王通常要與7~15只雄蜂交尾,但絕不能只按這一比例來培育種用雄蜂。一般情況下培育1只蜂王應培育100只左右的種用雄蜂。
人工養王
1、養王群的組織:養王群又稱育王群或哺育群。對養王群的種性沒有什么特別的要求,只要健康即可,但不宜用具有分蜂熱的蜂群做養王群。養王群應具有10框蜂以上的群勢,群內要有大量的哺育蜂和采集蜂,蜂數要密集,并且要蜂脾相稱或蜂多于脾,巢內飼料充足。養王群應在移蟲前2~3天組織就緒。一般用標準箱組織養王群。即巢箱和繼箱之間放l塊隔王板,將繼箱布置成哺育區,將巢箱布置成繁殖區。哺育區內放2張幼蟲脾、2~3張封蓋子脾,外側再放2~3張蜜粉脾,養王框放在兩張幼蟲脾之間;繁殖區內放3~4張老熟蛹脾和1~2張空脾,蜂王保留在繁殖區。也可用臥式箱組織養王群,組織時,用框式隔王板將臥式箱隔成左右兩個小區,將一個小區布置成哺育區,另一個小區布置成繁殖區。
巢門開在繁殖區。哺育區內巢脾的排列順序從外往內是蜜粉脾、封蓋子脾、大幼蟲脾、小幼蟲脾。養王框放在兩張幼蟲脾之間。繁殖區內放3~4張即將出房的封蓋子脾和l~2張空脾,蜂王留在繁殖區。養王群1次哺育的王臺以30個左右為宜。養王群組織好以后,若外界蜜粉源不太理想,每天傍晚需用糖漿和花粉進行飼喂,直至王臺封蓋為止。
2、優質適齡幼蟲的準備:同一只蜂王在不同時期和不同狀態下所產的卵,大小有所不同。用大卵孵化出的幼蟲培育出的蜂王產卵性能較好。用大卵孵化出來的幼蟲育王,育出的蜂王個體較大,卵巢管較多,產卵力強。反之用小卵孵化的幼蟲育王。育出的蜂王個體較小。要想使母本蜂王產出大卵,其關鍵是控制蜂王的產卵速度,使其少產卵,甚至停產一段時間。其方法如下:在移蟲前2周,用產卵控制器限制母本蜂王產卵。
也可用框式隔王柵將母本蜂王控制在蜂巢的一側,在該控制區內放3張巢脾,l張蜜粉脾、l張大幼蟲脾、1張小幼蟲脾,每張巢脾上幾乎都沒有空巢房供蜂王產卵,從而迫使蜂王停產。在移蟲前4天,從控制區抽出1張子脾,同時加進1張淺棕色的優質空巢脾讓蜂王產卵。用產卵控制器控制的蜂王,則直接換人空脾讓蜂王產卵。這時蜂王產出的卵,個體較大。用該卵孵化的幼蟲育王,就可得到個體較大的蜂王。
3、移蟲:人工育王移用的幼蟲必須為1日齡之內(12~18個小時蟲齡)的小幼蟲。移蟲工作應在室內進行,氣溫保持在25~30℃,相對濕度為80~90%,如果濕度不夠,可往地上灑些水。移蟲有單式移蟲和復式移蟲兩種方法。
①單式移蟲:只移1次幼蟲,將經工蜂清理過的養王框和從母群中提出的卵蟲脾拿人室內,用光滑而潔凈的細竹簽往每個人工王臺基底部點人少許稀王漿。再用移蟲針將卵蟲脾中12~18個小時蟲齡的小幼蟲輕輕沿其背部(凸面)挑出,移人人工王臺基的底部,使它浮在稀王漿上。移蟲后,將養王框放回養王群,插在小幼蟲脾之間哺育。
②復式移蟲:共移2次蟲,將經過養王群哺育了1天的養王框從養王群中取出,用鑷子將王臺中已經接受的小幼蟲取出來丟棄掉;重新移人1條由母本蜂王產的12~18個小時蟲齡的小幼蟲,再將養王框放回養王群,插在小幼蟲脾之間哺育。
4、養王群的管理:養王群1次哺育的王臺以30個左右為宜。養王群組織好移人種王幼蟲后,第2天輕輕取出育王框檢查移蟲接受情況,其后一般不要經常開箱,移蟲后的第10天輕輕取出育王框,數清王臺個數,以便準確準備交尾群數量。育王期間,若外界蜜粉源不太理想,每天傍晚需用糖漿和花粉進行飼喂育王群,直至王臺封蓋為止。
5、交尾群的組織和管理:交尾群又稱核群,群勢很弱,一般只有l~2框蜂。交尾群應于介紹王臺的前l天組織就緒;在交尾箱的每個小室中,各放l張蜜粉脾和2張帶青幼年蜂的封蓋子脾.蜂數不應少于l框足蜂。在交尾箱巢門上方的外壁上分別貼以黃、綠、藍等不同顏色、不同形狀的紙片做標志,以利于處女王認巢。交尾箱應遠離大群散亂擺放,箱距2米以上,箱旁最好有樹枝、石塊和土堆等標志物,以免蜂王交尾回巢時誤人它群。在移蟲后的第11天介紹王臺,將它輕輕嵌在巢脾上。夾在兩塊巢脾之間。介紹王臺時,應將交尾群檢查一遍,剔除急造王臺。不要過早地介紹王臺,否則將會延遲處女王羽化出房的時間,使其體質變弱。
王臺介紹到交尾群后的第2天,應全面檢查處女王出房情況,將未出房的王臺和瘦小的處女王淘汰掉,補人備用王臺。處女王出房后,10天之內最好不要檢查交尾群。以免影響其發育和交尾。若天氣晴好,又有足夠數量的種用雄蜂,處女王出房后6~8天,便可完成交尾;交尾2~3天后,便開始產卵。在處女王出房后兒天左右,全面檢查一次交尾群。觀察蜂王交尾、產卵情況。若不是因為低溫、陰雨等天氣因素的影響,則應將超過15天仍未交尾的處女王淘汰掉。
控制自然交尾
處女王和雄蜂的交尾活動是在空中進行的,其婚飛有為2~5公里,雄蜂的婚飛半徑5~7公里,距離12公里內的兩個蜂場,處女王和雄蜂仍能在空中相遇交尾。要想使處女王只和本場的種用雄蜂交尾,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對其進行嚴格控制。
1、空間隔離法可在無蜂的海島上建立交尾場。若無條件,也可在只飼養中蜂的山區建立西方蜜蜂隔離交尾場,其隔離半徑至少為12公里,即在半徑12公里范圍內.沒有其他飼養西方蜜蜂的蜂場。中蜂和西蜂屬于兩個不同的物種,它們之間不可能交尾,即使交尾,也不可能產下后代。空間隔離法對生產蜂場較為適宜。
2、時間隔離法早于其他蜂場培養種用雄蜂和處女王,使其在當地蜂場的雄蜂大量羽化出房前10天就開始交尾。處女王的交尾活動一般在7~15天內就可以完成,此時當地蜂場的雄蜂大量羽化出房雖已有5天,但還需過1周后才能性成熟。因此,其他蜂場的雄蜂不可能參與交尾活動,這樣便達到了控制自然交尾的目的。人工授精技術雖能更好地控制雄蜂與處女蜂王的交尾。但我國絕大多數生產蜂場還沒掌握此項技術。
這就是關于蜜蜂生產蜂王的培育技術方法,希望以上內容對您能有所幫助,還想要獲取更多關于蜜蜂的知識,就請關注我們吧!
上一篇:蜜蜂巢脾的修造方法
下一篇:蜂王和王臺的誘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