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采集水稻花粉的特點!
蜜蜂采集水稻花粉的特點!
對于水稻這種農作物,大家并不陌生,而且在青黃不接的時段往往起到為蜜蜂提供天然粉源的作用。對于水稻花粉是又愛又恨。愛是因為蜂群有自然界花粉保障生存和繁殖。恨是因為花期施藥的話造成損蜂甚至垮場。
在長江以南,水稻主要分為早稻和晚稻,那么夾在中間還有一季晚稻(全年只種一季),和中晚稻(比一季晚水稻種植稍晚)。為此,筆者就水稻揚花吐粉和蜜蜂采集規律特點分享給大家:
一、清明前下種,早稻楊花吐粉多在5月份,也就是端午節前。民間諺語有:“手把禾頭七十三”,意思就是從插秧(現在是拋秧)到一手把禾頭,另一手持鐮刀開始收割水稻要花約73天的時間。水稻由楊花吐粉到結果變金黃成熟也就是十天半個月的時間。
持續多雨少光照會影響揚花結果,增加癟谷的幾率。水稻揚花吐粉對陽光照射比較依賴。光照不足吐粉減少。正?;ㄆ谟幸恢艿膿P花吐粉時間。通過蜜粉采集時間可以判斷,多在上午的11點開始到下午的3點鐘結束。無論中蜂意蜂都會積極采集水稻花粉,一天中雷陣雨過后的間歇期也會出勤采集水稻花粉。
早稻的花粉呈黃色或淡橘黃色,花粉團比較大,采粉效率高(十只出勤蜂有九只帶粉回巢),不受藥害的話強群基本兩三天就會出現整脾的花粉脾。促使蜜蜂育子積極。即使35度高溫無明顯減產的跡象。
花粉經過貯存巢房后,蜜蜂會擠壓嚴實然后用蜜封口,看起來花粉房的花粉就像油浸泡了一樣。其實,早稻花粉在采集在蜜蜂的腿上時就已經是濕潤濕潤黏糊糊一樣的。一般在蜂箱底部或巢門口會發現有花絲(類似玉米須一樣的短須),這就是蜜蜂采粉帶回來的,粘在蜜蜂花粉團上的須有點類似耳垂吊飾隨風飄擺。
二、晚稻,也就是通常說的暑假期間的“雙搶”(搶收搶種)種下去的水稻,多在拔了花生以后的中秋節前后抽穗揚花。但是中秋節前后晚稻揚花前還有個一季晚水稻在公歷七月份下旬到八月份上旬揚花吐粉,這個花分期基本跟芝麻花期重疊。
晚稻的吐粉蜜蜂的采集時間多集中在上午10點到11點半,然后因伏天臨近中午太高溫(36-37度)蒸騰加劇,而結束一天的中的吐粉。這就在跟有芝麻花期重疊的地區會出現兩波轟鳴采集喧鬧聲,第一波是早上5:30到9:00的芝麻花粉和蜜的洶涌采集聲。
然后蜂場巢門口切換平靜模式,第二波是待到上午10點或10點10開始,采集一季晚水稻花粉的蜜蜂又轟鳴洶涌采集花粉的聲音彌漫在整個蜂場上空。到中午基本結束采集水稻花粉,零星采水的蜜蜂增多。
晚稻的花粉一般看不到花粉須(花絲)這個跟水稻的品種有關。但是花粉房口截面仍然表現出略微油浸了一樣的。不像早稻從蜜蜂花粉藍鏟落花粉團在巢房里后那樣濕糊糊出油一樣的。
蜜蜂采集水稻花粉能不遇到花期打藥,配合適當獎飼,即便度夏停產或減產的蜂群能很快恢復育子實現群勢快速增長。為爭取秋蜜培育適齡采集蜂創造有利條件。